发布网络虚假信息法律责任
⑴ 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未造成实质性损害,要追究法律责任吗
既然是虚假信息,你发布哪些干吗?在今日说法栏目看到过类似的一个案例,最后是追究其责任啦。有时候恶意的信息,是会造成民众恐慌,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
⑵ 在网上发送虚假信息违法吗会追究什么责任
违法,处以5-10日拘留。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专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属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1、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2、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3、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2)发布网络虚假信息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第一款罪名;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⑶ 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传播谣言要负什么责任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从而为诽谤罪设定了非常严格的量化的入罪标准。
也就是说在微信、微博或者其他社交软件上传播诽谤他人的消息,当点击量与转发次数超过一定数量时,就会被认定为诽谤罪。根据我国《刑法》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在现行刑法第291条中增加了一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资料:
光凭法条的原文想必不少人还是对此没有一个直观的概念,以下例子帮助大家理解这条新增法条的主要内容 。
例:某网民为了增加自己微信公众号的点击量,故意编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消息,并大肆在微信朋友圈上传播,造成该地区人们出现恐慌,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该网民为了谋取个人利益,编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假消息,符合法条中所述“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然后其又在微信上大肆传播,满足“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这两个行为已经具有构成犯罪的主观条件,再加之其传播的消息造成了该地区人们的恐慌,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满足“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该网民已经构成了犯罪,将受到相关的处罚。
严厉打击各类网络谣言行为的同时,警方希望广大网民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增强自律意识、法律意识,规范网络言行,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为社会营造一个和谐、文明、清朗的网络环境。
⑷ 微博发布虚假信息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关键看信息内容的类别,是否被人看到,是否引起严重后果。
1)如果只是说自己生病了,最多就引起朋友关心,不用承担责任。
2)如果造谣侵犯了他人权益,侮辱了他人,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可以可能被他人提起民事诉讼。
3)如果其他造谣,引起严重后果,可能被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⑸ 朋友圈发的假消息负法律责任吗
1、 2015年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正式施行。值得关注的是,这部新修订的法律增加不少新的规定,比如将在微信、微博发布假消息,国家考试中找人替考,试图通过医闹获利,校车、客车严重超员、超速,私藏恐怖主义书籍,虐待老幼病残等9种常见行为,列入刑事处罚范围。以往,这些违法行为可能被行政处罚,但往后,则要被追究刑事责任,给自己留下极不光彩的“案底”。
2、 根据新修改的刑法修正案,11月起,在网络或其他媒体上散播虚假信息,最高可获刑7年。
3、2013年9月,“两高”出台司法解释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从而为诽谤罪设定了非常严格的量化的入罪标准。
4、《刑九》在现行刑法第291条中增加了一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5、微信微博发假消息或将判刑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今后在微信、微博上发布关于险情、疫情、警情等消息前,一定要核实信息的准确性,三思而后行。
⑹ 招商加盟网站发布虚假加盟信息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对其没有行为上的了解和辩证就直接进行大肆宣传的,在得知是虚假广告的是时候,当事人知情并且继续有不良动机的,应该对受害方负责。造成损失的,应该通过仲裁机构如数解决。
⑺ 抖音上发的虚假信息,要不要付法律责任
如果发布虚假信息的,特别是对别人有伤害的,要负法律责任的。如果你遇到侵害名誉的事情,可以到法院起诉。法院查清楚后会判决侵权方给予你一定得精神损害赔偿。
⑻ 企业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有没有相关的法律管理。对手为抢客户在网上散布他和某某合作甚至连地址都是假的
有这方面的法律规定。你可以向工商部门投诉。如果对你造成了损害,还可以专向法院属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
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⑼ 我对象再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毁我名誉,我应该怎么办
通知网站删除信息,如果不删除,你可以在起诉你对象时,将网站作为共同被告起诉,告他们侵犯你的名誉权,并赔偿你的损失、以及要求向你道歉
⑽ 转载网上的虚假信息,我要负法律责任吗
那要看虚假信息是否造成严重后果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网络信息法规,对互联网信息传播和网络安全问题作出了一些规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等,对有害信息的传播作出了管理规定。比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危害国家安全、泄漏国家机密,不得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根据国务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站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危害国家安全、泄漏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警情故意扰乱公共秩序,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这是人们引用的惟一法律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