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借给别人用要承担法律责任

借给别人用要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1-04 04:30:08

❶ 借他人名买房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实际上,借他人名来买房容易产生权属纠纷,因而实际中存在颇多法律风险:
1、难以取得房屋产权的风险。一旦名义购房人反悔,不承认借名买房之事,要求实际购房人腾房。因为房产证等上面登记的是出名人,因而在没有其它有力反证时,出名人更有利于得到房屋产权。
要是自己已经交全房子的钱,那么接下来就会出现钱房两空的局面。
2、房产被处理的风险。房屋被名义购房人擅自处分,实际购房人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要真出现这种事的,就等于吃了哑巴亏了,买的房要怎样弄都由房屋的名义人处分,实际购买人作出的处分处理就是无权处分了。
3、购买经济适用房等特殊住房而不得的风险。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等特殊住房,其借名购房合同,很可能会被法院判定为无效合同,届时实际出资人将无法取得相应的住房。
经济适用房本来就要求买房人的身份,因此,要有打算购买经济适用房这种的,建议就是不要冒险,来个借名买房了。
4、房产被继承的风险。如果名义产权人意外死亡,该房屋可能会因为继承关系而被名义购房人的亲属继承。
生活总是有意外的,一旦名义产权人意外死亡了,其名下的房产就会被法定继承,此时想要回就等于难上加难。而且,实际中,很多借名买房的,可能是就两方私下说明,因此房屋被继承后,就没有证人可以证明。
5、将来办理转移登记时需要承担过户税费。
借名买房后,房产登记证上也是写的被借名的人的名字,想要变成自己的名字的,就只有在过户才行,但此时就需要承担一定的过户税费了。
实际中,借让他人名买房产生的后果还是挺多的,如果不能顺利拿到房子的,建议最好就咨询下擅长房地产领域的律师

❷ 银行卡借给朋友收款我要负法律责任吗

你与朋友完成了一个出借行为,出借银行卡给朋友,朋友利用这张卡进行诈骗活动。作为出借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银行卡借用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不负责任。但如果知道他是拿去诈骗的情况下还借给他,就是诈骗行为的共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一百九十三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骗公私财物达到上述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能够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和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和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上述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理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2)借给别人用要承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银行卡诈骗方式

大众方式

虚构退税信息。

虚构亲人、朋友发生车祸的求助信息。

虚构事主身份信息泄露,并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高额欠费,诱骗事主转账存款到指定账户,以消除不良记录。

虚构事主身份信息被人冒用,银行存款安全将受到威胁,诱骗事主转账存款到所谓的“安全账户”。

虚构事主的账户被不法分子利用洗黑钱,诱骗其将资金转入所谓“警方账户”,作资金冻结。

虚构信用卡透支信息。

最新方式

部分不法分子为了骗取持卡人信任,将个人手机号码呼叫转移至银行客户服务专线,待持卡人放松警惕后则回拨持卡人电话套取事主信用卡的个人信息。在进行此类诈骗时,嫌疑人一般使用两种方法诱使持卡人拨打其已经进行过呼叫转移的电话号码:

一是将该号码伪装成“求助电话”张贴于银行的自助服务区,并人为制造ATM机故障;

二是向信用卡用户发送诈骗短信误导持卡人回拨。

另外两种诈骗手段均以事先掌握大量个人信息为前提,嫌疑人往往会通过非法手段购买或盗取这些身份信息,随后从中任意选择某个人,通过客服电话进行信用卡挂失,若刚好此人确为该银行信用卡客户,嫌疑人就会要求银行邮寄一张新的信用卡到其提供的地址,然后再用此卡进行恶意透支;

或者嫌疑人以信用卡中心的名义向持卡人寄送《催缴通知函》、《紧急通知函》和《公安报案警告函》等伪造的银行文件,称“客户信用卡已透支消费,要求速到银行网点或邮局划拨缴款,如有疑问请拨打函件上联系电话”,进而再通过电话诱导持卡人泄露个人信用卡相关信息实施诈骗。

❸ 营业执照借给别人使用有什么后果,如果双方有协议呢

出借营业执照供他人使用是违法行为。不可以使用协议免责。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四十二条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违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消费者可以向其要求赔偿,也可以向营业执照的持有人要求赔偿。

此外,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的,由登记机关处3万元以上罚款;公司企业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借给别人用要承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2019年3月1日起,在全国启用新版营业执照。经登记机关准予设立、变更登记以及补发营业执照的各类市场主体,颁发新版营业执照,之前存续的各类市场主体,可以继续使用原版营业执照,也可以申请换发新版营业执照。

新版营业执照将印制国徽、边框、标题(营业执照)、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址、登记机关公章、年月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监制等内容,打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及号码、记载事项名称及内容、二维码等内容,其中副本照面加打年报提示语。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可以向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违法经营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营业执照的持有人要求赔偿,即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经营者和营业执照的持有人对消费者承担连带责任。

为保护债权人信赖利益,避免经营者将营业执照借予他人使用,减少不必要的交易风险,法院往往会加大登记者的责任,判决登记者对实际经营者因经营活动产生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❹ 银行卡借给别人洗钱负什么法律责任

有责任,持卡人转借其银行卡的,发卡银行应当责令其改正,并对其处以1000元人民币以内的罚款。

1、根据《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五十九条:持卡人出租或转借其信用卡及其账户的,发卡银行应当责令其改正,并对其处以1000元人民币以内的罚款(由发卡银行在申请表、领用合约等契约性文件中事先约定)。

2、持卡人的义务:

(一)申请人应当向发卡银行提供真实的申请资料并按照发卡银行规定向其提供符合条件的担保。

(二)持卡人应当遵守发卡银行的章程及《领用合约》的有关条款。

(三)持卡人或保证人通讯地址、职业等发生变化,应当及时书面通知发卡银行。

(四)持卡人不得以和商户发生纠纷为由拒绝支付所欠银行款项。

3、根据《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六十条:持卡人将单位的现金存入单位卡账户或将单位的款项存入个人卡账户的,中国人民银行应责令改正,并对单位卡所属单位及个人卡持卡人处以1000元人民币以内的罚款。

(4)借给别人用要承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发卡银行的权利:

(一)发卡银行有权审查申请人的资信状况、索取申请人的个人资料,并有权决定是否向申请人发卡及确定信用卡持卡人的透支额度。

(二)发卡银行对持卡人透支有追偿权。对持卡人不在规定期限内归还透支款项的,发卡银行有权申请法律保护并依法追究持卡人或有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三)发卡银行对不遵守其章程规定的持卡人,有权取消其持卡人资格,并可授权有关单位收回其银行卡。

(四)发卡银行对储值卡和IC卡内的电子钱包可不予挂失。

❺ 信用卡借给他人用的连带责任

没有任何协议能够保证你的安全,当然这方面也不存在法律上的连带责任,银行的规章是不允许的,如果是持卡人借出,那么责任都是在持卡人身上的。

这是因为:

1、(1)将信用卡借给朋友使用违反了银行信用卡使用管理的规定,一旦被银行发现,卡片随时有可能被银行冻结,并要求立即还请所有欠款。

(2)即使不被发现,你与银行形成信用借贷关系,虽然刷卡消费的一方是朋友,但依据合同相对性原则,李先生仍有义务向银行还清借款,如逾期未还,还需支付高额利息和滞纳金,另外还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2、(1)将信用卡借给别人使用,但双方之间的借用民事行为仍然具有法律效力,你有权利要求朋友依照合同的约定进行还款。

(2)因此,你在催告朋友还款无效后,可依法提起民事诉讼,同时可申请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但为避免刑事追究的风险,在起诉之前你应先将银行欠款还清,然后诉求由朋友直接向你还款。

3、可以考虑你使用信用卡透支将钱出借给朋友。

4、你可以将资金出借给朋友。

最好的方式是借钱给朋友,让他提供财产担保。

信用卡使用有风险,出借须谨慎!借款同样有风险,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5)借给别人用要承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信用卡使用误区

1. Q:信用卡可以借钱,我的收入很低,因此申请信用卡对我帮助很大。

A:错,银行信用卡的目标客户是高端收入人群,从上面特点也可以看出信用卡的特点更多的是方便,而不是省钱。使用信用卡不仅要缴年费,一旦错过还款时间,罚息是很高的。

2. Q:信用卡有最低还款额度,因此我借了很多钱还不起的时候,只要还最低额度就够了。

A: 错,还最低额度仅仅是银行不起诉你的底限,但是你需要支付利息,信用卡利息是按天计的,并且是利滚利,比普通贷款利息高。

要区分清楚分期付款和每月最低还款的区别。分期付款或商业贷款年利息就5%左右,特殊商品还会更低。而只还最低额度,折合年利息超过18%。

3. Q:信用卡可以透支取现,所以碰到急事我可以取一些现金出来用,这对我非常方便。

A:正确。不过取现的利息也是按天计的,而且没有免息期,从取现金当天就开始计算利息了,利息也是按天计算的,和错过还款日的罚息一样高。不过建议在信用卡里存一点小额资产,以备不时之需。

4. Q:这个月我也不记得借了多少钱了,大体还个数字吧,就算没还够也只差很少了,利息也不会很多

A:错,如果你在最后还款期没有全额还款,如果不在还款容差之内,银行也是要追偿所有“免息期”的利息。

5. Q:用信用卡循环借钱还钱,借新债还旧债,我就可以一直不还钱了。

A:错,首先,信用卡不能免息取现金,所以你要找到一个可以刷卡消费的场所配合你做假,这个难度很大。其次,你虽然每个月都借到钱了,实际上只有第一个月的钱是真正能用的。也就是银行给你的最大额度。第三,你最终总是要还钱的,这么做实际上只是在节省你第一个月借钱的利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信用卡

❻ 借用别人的资质,具有资质的单位要负法律责任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对因该项承揽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建筑施工企业与使用本企业名义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l)责令改正。这里讲的“责令改正”,是指有关行政执法机关责令建筑施工企业收回其转让、出借的资质证书;对使用该企业名义承揽工程的单位和个人责令停止工程施工,已签订的工程建筑合同应属无效,由此造成的损失按照《民法通则》和《经济合同法》的规定处理。
(2)没收违法所得。这里讲的“违法所得”,是指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所取得的全部收入。
(3)并处罚款。行政执法机关在对建筑施工企业没收违法所得的同时,还要对其处以罚款。
(4)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有关行政执法机关根据违法行为情节轻重、影响大小等因素,可以给予建筑施工企业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的处罚。
(5)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6)对因该项承揽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由建筑施工企业与使用本企业名义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连带赔偿的民事责任,即两者对因该项承揽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均须全面承担清偿的责任,损失方得部分或者全部地向任一债务人要求清偿债务,任一债务人在债务未清偿之前均负有全部清偿责任。

❼ 银行卡出借给他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担所有和银行卡相关的经济责任。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2条之规定:借用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盖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银行账号的,出借单位和借用人为共同诉讼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出借银行账号的当事人是否承担民事责任问题的批复》规定,出借银行账号是违反金融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收缴出借银行账号的非法所得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处以罚款,还应区别不同情况追究出借人相应的民事责任。

(7)借给别人用要承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司法实践中,法院对出借人存在以下处理方式:

1、判决出借人与借用人直接承担连带责任;

2、判决出借人仅对本金承担责任;

3、判决出借人根据自己的过错对本金(或者包括利息)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使用银行卡注意事项:

1、提高警惕,不要出借账号。如果出借账号,建议签订书面合同,将借用账号的名称、期限、用途、转账金额及责任承担等进行约定。在账号款项交接或转帐时必须保留证据。

2、审计部门应加大对出借银行账号的审计力度,在审查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时,应注意发现账上是否存在与被查单位业务无关的收付业务;是否存在仅有金额而无明确摘要的事项。

3、对出租、出借银行账号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一经发现,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有效地堵住经济领域的漏洞。

热点内容
房山市法院 发布:2025-05-07 06:43:14 浏览:636
瑞达金题民法 发布:2025-05-07 06:39:54 浏览:135
1994劳动法 发布:2025-05-07 06:37:43 浏览:727
经济法集体土地入市问题 发布:2025-05-07 06:24:27 浏览:403
公司政策违反劳动法 发布:2025-05-07 06:23:50 浏览:104
制度产权司法等对财富的生产有什么作用 发布:2025-05-07 05:53:50 浏览:283
劳动法哪些员工不可以辞退 发布:2025-05-07 05:46:34 浏览:109
广西村民自治法规 发布:2025-05-07 05:22:30 浏览:356
法官王赛 发布:2025-05-07 05:18:12 浏览:782
行人在高速路上行走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7 05:16:18 浏览: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