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疫苗法律责任
Ⅰ 长春疫苗受害多少人
我是长春人,据说这个厂家的药品供应多个地区,相信很多人都会因此而受害,而专且包括各年龄段的属,这不仅是一个企业违规、违法、违纪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问题。药品不同于其它产品,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乃至生命。希望全国各地生产各种产品的厂家能够引以为戒,当你被利益冲昏了头脑而不顾及他人时,即便不会被法律所惩处,但终归会有因果轮回,害人即是害己,助人即是积德。
Ⅱ 长春长生毒疫苗案后续判决结果有知道的吗
刑事案件办案周期长,7月案发,才过去4个月不可能办案,简单刑事案件才能几个月结案,这种答案不可能这么快。
Ⅲ 长春疫苗
我认为长春疫苗事件!已经处理完了!国家非常重视!进行了科学的整改!落实了责任!现在的疫苗没有问题的!放心用!
Ⅳ 问题疫苗企业除了罚款还要负哪些法律责任
7月15日,国家药监局通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长春长生”)违规生产狂犬疫-苗,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问题疫-苗事件自此爆发。
两天后,长春长生发布声明,表示已按要求停止狂犬疫-苗的生产,并“深表歉意”。根据吉林食药监局披露的消息显示,长春长生此前还曾因生产“百白破”疫-苗“效价测定”项不符合规定,被要求处罚344万元。?
受访的多名法学专家均称,不能“没有引发不良反应事件”就对涉事企业免责。“只能说目前还没有出现由于注射疫-苗而引发的人身损害后果,但是不能保证以后出现问题时疫-苗不管用造成的危害。”刘俊海说。
故意销-售假药将负刑责
药品管理法第101条明确规定疫-苗属于药品。那么,生产记录造假的疫-苗是否就是假药呢?
药品管理法第48条规定,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为假药。此外,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变质的;被污染的;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均按照假药论处。
“生产记录造假的具体情况如何,关乎涉案狂犬疫-苗是不是假药的认定。”刘俊海说,长春长生涉案疫-苗生产记录造假的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北京大悦律师事务所律师梁宏刚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如果药企仅违反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则属于行政处罚范畴,不足以构成刑事案-件,适用行政处罚;如果故意存在生产、销-售假药行为,则应负刑事责任,主观故意是其要件之一。
梁宏刚说,我国刑法规定了生产、销-售假药罪,指的是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该罪的犯罪形态属于危险犯,只要有生产、销-售假药行为,则构成该罪。造成严重危害或其他严重危害的行为的,则加重刑罚。”
具体到长春长生公司,梁宏刚认为,该公司具备生产疫-苗的相关资质,而且获取了药企的GMP证书,目前所报道提及的是某几个批次不合格,行政机关对于这几批次不合格的疫-苗进行单独处罚,但并没有披露疫-苗不合格的根源所在。
“当然,从目前的证据材料看,尚不能确定该药企存在故意生产销-售假疫-苗的犯罪行为。”梁宏刚说。
屡禁不止或因违法收益高于成本
据媒体报道,长春长生已不是第一次被点名通报了。2017年11月3日,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在样品抽样检验中检出长春长生生产的批号为201605014-01的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
问题药企为何屡教不改?刘俊海教授认为,首先是违法收益高于违法成本;其次是消费者维-权成本大,维-权成本高于维-权收益。客观上,还存在着政-府监管的失灵现象。
接种问题疫-苗的受种者,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维-权?
“有些疫-苗属于政-府采购,由政-府买单,有些疫-苗属于自费,应当退费,并对于造成的身体损害承担经济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梁宏刚认为,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
梁宏刚说,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疫-苗属于预防性的,对于孩子未来的伤害是潜在的、长期的,这种危害后果需要专业的医学评估,可能对于受种者维-权就产生一些影响。”
刘俊海建议,问题疫-苗可能流向地区的所有接种孩子,应组织一次免费的疫-苗检测,费用由涉事厂家提供;若孩子因为问题疫-苗出现残疾等问题,涉事厂家应承担孩子的医疗费、护理费,包括直到十八周岁的终身残疾费用、生活费;如果消费者有证据证明自己虽然没受到财产损失,但遭受到精神痛苦,厂家应当进行精神痛苦的赔偿。
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也应被问责
此次疫-苗舆论风-波中,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也被频频提及。
“关键在于监管部门是否尽力,是否诚实守信、尽职尽责做到应有的谨慎,起到应有的作用,确保疫-苗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格性。如果监管部门尽力但没有把好关,监管部门可以免责。如果监管部门没有尽力,就该启动问责程序。”刘俊海说。
刘俊海表示,问责的形式有两种,一是行政处罚,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开除公职;二是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重大财产和人身损失的,则应启动刑事责任问责程序。除行政处分外,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还有纪律处分。
刘俊海认为,作为监管部门需要自证清白,证明接到消费者投诉后,是否尽到了精准有效的行政监管。
最后都是不了了之,或者临时工替罪。
消息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