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和同有法律效力吗
Ⅰ 和合伙人共同欠的债务,怎样拟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你们协议里把事都说清楚了签字就有效,不必好看。但只对内有效。你们对外还是连带债务
Ⅱ 合伙与合作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是,意思不同、侧重点不同、引证解释不同,具体如下:
一、专意思不同
1、合伙属
是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的群体,发挥各自优势,一同去做一些可以给其带来经济利益的事情。
2、合作
指共同创作,共同从事,二人或多人一起工作以达到共同目的,联合作战或操作。
二、侧重点不同
1、合伙
共同,一起。
2、合作
联合作战或操作。
三、引证解释不同
1、合伙
《文汇报》1986.6.14:“有人说六必居原来是六个人合伙开的一家小酒店。”
2、合作
丁玲《在医院中》二:“她并不喜欢这种人,也不需要这种人做朋友,可是在工作上她是乐意和这人合作的。”
Ⅲ 合伙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双方之间的协议只要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都是有效的。你的合同应当包括你和合伙人的个人情况,合伙的条件,合伙目的,违约责任,违约处理方式,合伙解散条件,协议签订日期等条款。
Ⅳ 个人合伙和合伙企业有本质区别吗
问题24:关于合伙组织作为民事诉讼主体的问题,有人认为,个人合伙不可以字号作为诉讼主体,而合伙企业可以作为诉讼主体,解答:1.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民通意见》)第45条规定将个人合伙组织在诉讼中的地位分为两类:(1)起字号的个人合伙,在民事诉讼中,应当以依法核准登记的字号为诉讼当事人,并由合伙负责人为诉讼代表人。合伙负责人的诉讼行为,对全体合伙人发生法律效力。(2)未起字号的个人合伙,合伙人在民事诉讼中为共同诉讼人。合伙人人数众多的,可以推举诉讼代表人参加诉讼,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全体合伙人发生法律效力。推举诉讼代表人,应当办理书面手续。 2.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民诉意见》)第47条对此有不同的规定:个人合伙的全体合伙人在诉讼中为共同诉讼人。个人合伙有依法核准登记的字号的,应在法律文书中注明登记的字号。全体合伙人可以推选代表人;被推选的代表人,应由全体合伙人出具推选书。 3.《民通意见》颁行于1988年,《民诉意见》颁行于1992年,依新法优于旧法原理,应以《民诉意见》第47条为准。 4.个人合伙组织在诉讼中的地位有别于合伙组织。依《民诉意见》第40条及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组织是经依法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的营利性组织,在诉讼中享有当事人地位,并不是以全体合伙人为诉讼当事人。 5.合伙组织与合伙企业的区别:个人合伙一般按照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合伙人之间达成合伙协议即可;成立合伙企业还要遵守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办理相关工商注册登记,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在合伙企业法没有相关规定的时候,同样按照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处理,在合伙企业解散时,要经过清算程序,而个人合伙对此并没有特殊要求。它们之间的权利义务无本质区别。对合伙债务均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Ⅳ 合伙合同有没有法律效应
合伙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意思表示真实,是指缔约人的表示行为应真实地反映其内心的效果意思,即其效果意思与表示行为相一致。它作为合同的有效要件,是意思自治原则的当然要求。意思表示不真实,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在一般误解等情况下,合同仍为有效。
在重大误解时,合同则可被变更或者撤销。在乘人之危致使合同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合同可被变更或者撤销。在因欺诈、胁迫而成立合同场合,若损害国家利益,合同无效;若未损害国家利益,合同可被变更或撤销。
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这里的法律,一方面应作扩大解释,既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 又包括国务院颁发的行政法规; 另一方面应作缩小解释,仅指其中的强行性规范, 不包括任意性规范。
合同不得违反强行性规范,是由合同制度的目的所决定的,为一般的原则。除了法律的强行性规范外, 合同还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5)合伙和同有法律效力吗扩展阅读:
对人的效力
①对中国公民的效力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外的中国公民,也应遵守中国法律并受中国法律保护。
②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适用问题,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法律适用问题;另一种是对其在中国领域外的法律适用问题。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适用中国法律。
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Ⅵ 合伙与合作有什么区别
法律合伙与合作的区别主要是合伙是一种制度,是指多方根据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同承担风险和共同分享利益的关系
,而合作是指业务上的相互关系。
1、合伙的概念既可以从法律行为的角度给出,也可以从组织形态的角度给出。就法律行为的角度而言,合伙是指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协议;就组织的角度而言,合伙是指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企业组织形态。
2、无论是从法律行为角度还是从组织形态角度,都强调合伙的主要特征是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我国目前调整合伙的法律规范,一是民法通则中有关个人合伙及法人联营的规定,二是合伙企业法。
3、按照《民法通则》第30条规定,是“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目的,当然是为获取收益。
4、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按合作的性质,可分为同质合作与非同质合作。同质合作,即合作者无差别地从事同一活动,如无分工地从事某种劳动。非同质合作,即为达到同一目标,合作者有所分工,如按工艺流程分别完成不同的工序的生产。
Ⅶ 入股和合伙有什么区别
合伙人和股东的区别:1、适用的法律法规不同,合伙人与股东的区别在于:合伙人适用于《内合伙企业法容》。股东适用于《公司法》。2、身份不同,合伙人是依照《合伙企业法》成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即非法人组织的投资人;股东是依照《公司法》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即独立法人单位的投资人(股东名册置备于公司,进行工商登记)。3、出资不同,普通合伙人除了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财产出资之外,也可以用劳务出资。股东是不允许用劳务出资的。4、责任形式不同,合伙企业因不具备法人资格,故也就没有独立的责任能力,故普通合伙人对于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对于公司,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独立的企业财产权,并以公司自己所有的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股东仅在出资范围内承担有限责任。
Ⅷ 双方共同签字的合伙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1、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
2、你们的合伙协议有效,依法具有强制执行力。
3、根据法律规定,合伙负责人和其他人员的经营活动,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民事责任。
合伙的债务,由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
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偿还合伙债务超过自己应当承担数额的合伙人,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