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产生的法律效力
㈠ 解除劳动合同和解约函法律效力一样吗
终止劳动合同书与离职证明不一样。1、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劳动合同法规定用内人单位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容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2、离职证明,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书面证明,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必须出具的一份书面材料。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与离职证明的区别:1、离职证明,是表示是员工自己主动、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2、解除劳动合同书,是表示用人单位和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3、其二者的区别是在与劳动补偿方面会不同。4、无论是离职证明还是解除劳动合同书,均表示与原用人单位在法律上没有劳动关系了,不影响和新的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㈡ 对方拒绝签收解除合同通知书是否产生解除合同的法律效力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证明“解除合同通知书已送达”的事实。除“原答案版”快递送达外,还可以通过权发传真的方式送达、公证送达。虽然合同法未明确规定“通知”的具体方式,但依据《民诉法》第八十四条的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因此,在解除合同通知书的相对方“下落尚明”的情况下,不建议公告送达。具体需要注意:1、快递送达;(1)对方接受:保留发票、所要送达回执(三联单之一,收件人签字的墨印);(2)对方拒收:要求送件人在回执上写明“拒收”;信件不要拆开(如果拆开,则无法证明送件的内容,必要时当庭拆件);2、传真送达,不要用自己单位的传真,建议到星级旅店发送。索要发票、ok单。
㈢ 对方拒绝签收解除合同通知书是否产生解除合同的法律效力
不产生解除合同的法律效力,对方拒绝签收,视为没收到。
实际上对方签收后,是可在3个月内向法院提出要求确认你方解除合同行为无效的。
㈣ 解除合同通知对方拒收还有法律效力吗
如果说双方在签署合同时明确约定了各方的联系地址、联系方式等事项,参照《最高人专民属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因受送达人自己提供或者确认的送达地址不准确、拒不提供送达地址、送达地址变更未及时告知人民法院、受送达人本人或者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拒绝签收,导致诉讼文书未能被受送达人实际接收的,文书退回之日视为送达之日。所以,只要解除通知符合法定条件,寄件方履行了通知解除义务,且该信件已送到接收方的有效地址,只要在寄单上明示内容便足以为对方所知悉,拒收行为是在其知悉了该内容之后的,即使拒收也不影响解除合同通知书的生效,被“拒收”退回已产生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在邮寄时注明邮寄内容并保留邮寄面单,如果拒收,要求送件人在送件回执上写明“拒收”。
㈤ 通知解除合同的效力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您好,《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行使合同解除权时,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解除或者债务抵销虽有异议,但在约定的异议期限届满后才提出异议并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当事人没有约定异议期间,在解除合同或者债务抵销通知到达之日起三个月以后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可见,法律在保障一方行使解除权时,同时也赋予了另一方即相对人异议权,即在解除通知到达对方当事人后,如果对方当事人对解除合同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提起确认之诉。为了尽快确定双方之间不稳定的法律关系,法律又对相对人行使异议权做出了期间限制,对于这一期间有两种确定方式,一是当事人约定的异议期间,二是司法解释规定的三个月异议期间。
也就是说,如果双方没有约定合同解除异议期间,应当适用法定的三个月异议期间。一方在收到另一方送达的《解除合同通知书》之日起的三个月时间内,直至一方起诉时,对该通知书置之不理,未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效力的,根据法律规定,其异议权消灭,双方签订的合同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