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农村如何加强村民法律知识

农村如何加强村民法律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3-28 21:26:45

① 如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新农村普法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十一五”规划勾画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农村普法教育是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何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切实加强宣传教育的持久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维护农村基层稳定,尤显重要。中宣部、司法部“五五”普法工作规划已把农民确定为“五五”普法工作的重点对象。各级各部门就如何加强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都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措施。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所占人口比例大,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普法工作的重心放在农村,为打造全县平安和谐新农村注入生机和活力。
一要进一步巩固农村普法阵地,确保持久性。农村普法工作任重道远,非一朝一夕之功,贵在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为此,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以巩固农村普法阵地为突破口,不断推动普法教育在农村的深入持久开展。首先是要完善农村普法网络。层层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巩固乡镇(区)法制分校、村(居)委会法制夜校、村组法律学习室、十户法制宣传员四级普法网络。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每个网络安排专人负责,并落实工作经费。加强工作的检查与监督,使普法工作真正做到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要加强乡镇司法所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司法所在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桥头堡”、“排头兵”作用。把农村普法纳入各级综治、文明建设的考核内容,使农村普法工作渗透到农村工作的每一环节,每一个层面。其次是要调整 充实农村普法队伍。组建法律志愿者队伍。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组建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热心公益事业的离退休干部、法律工作者、法学院学生为主体的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服务的整体优势,协调联系农村,支持志愿者担任村法制夜校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送法下乡”活动,为农民提供法制宣传教育、法律咨询、调解民间纠纷等各类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以乡镇干部为骨干组成普法讲师团,按照分片包干的原则,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进村入户讲授法律知识。明确村“两委”成员、人民调解员为法制宣传骨干,牵头组织农民学法。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生产生活中带头学法、用法、守法。第三是要加强普法设施建设。在人口较集中、经济较活跃的农村墟场等中心区域设立普法宣传栏,坚持定期更新普法内容,面向农民宣传与农业、农村密切相关的应知应会的法律基本知识。每个村均应开辟至少一个以上的法制宣传专栏,让农民随时学习和掌握政策、法律知识。要加强村组法律学习室的建设,充实法律书籍,为农民学法提供方便。同时,普法职能部门应抓住各个时期的一些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选取典型案例,编印普法宣传资料或收集整理一些法制节目的音像资料,及时发到农村进行普法宣传。
二要抓住农村普法重点,突出针对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突出普法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农村普法的针对性。首先是要抓住农村普法的重点对象。“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员和干部”。就农村而言,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应是村民中的党员和村、组干部,他们的法律意识,依法办事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农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农村法制氛围。因此,应针对重点对象,组织切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其次是要明确农村普法的重点内容。大力加强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土地承包、产品交易、劳动者权益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结合农村中心工作和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普法活动,宣传普及相关法律法规,使农民受到深刻的法制教育。要从农民的需要出发,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将用法律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将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解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工作做到农民的心坎上,力求取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普法效果,进一步激发农民参与农村法制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三是要围绕维护农村稳定开展普法。农村稳则全局稳,要针对影响农村稳定的苗头,在不同时段,选择不同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民进行普法教育,依法排查和调处农村矛盾纠纷。结合严打、禁赌、禁毒等工作,大力开展“严打”法制宣传,禁毒、禁赌法制宣传,反邪教法制宣传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农民树立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依法规范言行,依法解决农村的热点问题,帮助农民依法化解纷争,依法处理事务,依法维护权益,预防违法犯罪,促进和维护农村稳定。第四是要围绕民主法治建设开展普法。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为载体,以贯彻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主线,认真落实“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切实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让村民切身体会到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现由“要我学法”到“我要学法”的转变。
三要创新农村普法方式,增强实效性。农村普法工作要适应农民生产生活的特点,尽量避开农忙季节,努力做到生产、普法两不误。首先是要进一步发挥传统方式方法的作用。把电影普法、文艺普法、法律咨询、普法一条街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方式综合在一起。通过以案说法、图片解法、旁听审判、现身说法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把抽象的法律条文变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墙头诗”、“快板书”、“顺口溜”,使农民群众听得懂、学得进、记得住、用得上。其次是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在农村法制宣传中的作用。利用网络、电视、手机短信等现代化传媒手段,充分发挥其覆盖面广、传播快、生动形象、影响大的优势开展农村普法,增加宣传的科技含量,扩大宣传效果。第三是要认真组织开展好主题法制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抓住“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月”、“青少年法制宣传周”、“12•4法制宣传日”等一系列主题开展普法活动。同时利用专业法、部门法颁布实施纪念日的有利时机,联合税务、安监、交通、国土等职能部门开展专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为农村普法营造浓厚的氛围。第四是要结合人民调解法律服务职能的发挥,搞好农村普法。在防调农村民间纠纷时,结合农村实际,深入透彻地宣讲有关法律法规,达到“调处一起,教育一片 ”的最佳效果。要为农村当事人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把法律服务与法制宣传有机结合起来,扩大覆盖面。

② 怎样加强农村法制教育力度

参考: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胡锦涛同志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建立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这为我们开展农村的普法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此,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视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一、科学的审视和认识我市农村普法工作

经过20多年的普法教育,特别是“五五”普法规划首次把农民作为重点普法对象以来,全市各地不断深化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基本形成;教育形式、工作载体不断丰富;重点人员法律培训、民主法治村创建进一步规范,农村普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农民法律意识和素质总体得到提高,维权靠法的风气逐步形成;农村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开始确立,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农民参政议政和民主权利逐步落实;基层依法治理不断深入,农村法制环境逐步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了基础。但我们也应看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工作发展不平衡

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局来看,存在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城市的普法工作比农村的普法工作开展得要好。从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来说,存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经济较发达地区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如宾县农村普法工作,投入力度大,年平均专项经费5万元;活动形式多样,几年来相继开展了“法律大蓬车”、“小手拉大手”、“法制电影下乡”等活动,促进了全县农村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普法针对性不强

农村普法形式比较单一,采用的方法主要停留在年初定规划,年内组织几次大型宣传活动,办几期培训班,年终搞总结。不少地方存在着“为宣传而宣传”,就法律条文而宣传,不重视农民实际需求和法律精神培育,学用脱节。

(三)机构设置不适应需要

多少年来,区、县(市)法制宣传工作名义上是由各依法治区、县(市)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实际上工作职责落实在司法行政部门(我们市也一样)。各依法治区、县(市)领导小组是一个虚设机构,他的办公室与司法行政部门的法制宣传教育科(股)实行的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这种机构设置无论在领导权限、领导力度还是领导威信上都显得欠缺。到乡镇一级一般只有一个主管政法工作的领导分管,具体工作由司法所负责。行政村仅有一名身兼多项工作的村委会主任或治保主任组织。对于如此庞大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显然这种机构设置和组织形式极不科学,难以胜任面广量大,任重道远的农村普法工作。

(四)工作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各级普法部门为避免走过场,达到预期效果,先后采取平时抽查、年终检查、问卷调查和考核考试等形式,来检验和督促普法工作。这仅是一个定性考核,表面文章多、形式内容多,很难定量考核,缺乏一部强调性、权威性的法制宣传法律法规。

(五)经费投入偏少

全市10县(市)专项普法经费共计18.259万元,按目前10县农村人口278万人计算,人均普法经费才0.07元,远远不能满足工作开展的需要。就是这些有限的经费,有的地方也不能做到专款专用,影响了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浅析当前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当前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的上述种种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传统文化、传统观念的制约,也有新形势下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等多方面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和影响。

(一)经济条件的制约

现代法治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农村的法治基础就是农村经济。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和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农村经济相对薄弱,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的需要。薄弱和落后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处于先天需求的不足和后天发展的障碍,法制宣传队伍力量不强、装备差、宣传手段滞后,导致宣传活动难以取得明显效果。在一些“老少边穷”等偏远地区,农民居住分散、消息闭塞,过着较为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活,对法律的需求不多,运用法律调节社会生活和各种关系的愿望不迫切,学法的积极性不高,从而造成了法制宣传教育难以有效开展。

(二)传统观念的制约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学说为思想根基,强调人治而轻视法治,漠视法律的地位和作用,把治理国家的好坏寄希望于“清官”、“圣君”、“贤达”身上,视法律为统治工具。我国农村深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大量的法律在农村被“宗法”、“土政策”所规避,轻视法律的观念盛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一中国人的传统通病,在农村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农民整体素质的制约

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难以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教育、文化等公共资源,农民总体上受教育水平低、文化素质不高、法制教育匮乏,客观上制约了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没有形成合理的正比关系。一些地区农民法律意识没有随经济的增长和我国立法步伐的加快而明显增强,表现于农民对权力的崇拜、权利义务的模糊、主体意识的淡漠和法律知识的缺乏等。

(四)基层干部观念的制约

由于受到地缘、空间的限制,传统观念影响和自身素质的束缚,农村干部对国家颁布的法律一知半解的不在少数,有“实用主义”的思维和做法。个别村干部对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认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后,反倒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难度。甚至有的人还非常留恋过去依靠“人治”、依靠行政手段、甚至以简单粗暴的方式管理农村事务的做法。一些基层领导借口经济工作,对普法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给普法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五)普法队伍的制约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投入大,见效慢,这就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具有默默奉献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我们感到,经济条件的发达与否,固然对一个地方的普法工作有影响,但还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实践证明,在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只要普法机构的领导和干部能够振奋精神,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围绕工作大局,积极开展普法工作,以“有为”促“有位”,农村普法工作照样能够收到实实在在效果。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对策

加强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破原有的惯性思维模式,针对实际情况,创新制度,建立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实现法制宣传教育的良性循环。

(一)在理念上,要坚持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提高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针对农民人口众多,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法律素质高低不一的实际,采取重点突破,分类施教的方式。当前,最关键的是要抓好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在内容上,要贴近实际

要针对新农村建设和“法治哈尔滨”建设的迫切需要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选择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法律法规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一要围绕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以宪法为核心,开展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方面法律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依法履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提高依法参与民主管理意识和水平。二要围绕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开展农业生产和市场经济方面法律的宣传教育,培养农民契约自由、办事合法、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等意识和习惯,满足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三要围绕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的要求,开展维护稳定和化解矛盾纠纷、保障合法权益方面法律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依法表达正当的利益诉求,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三)在方式上,要强化针对性

由于农民群众居住比较分散,人员流动较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使得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人员难集中、时间难安排、活动难组织。因此,我们必须要针对农村的这些特点,创新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上下功夫。当前就是要大力推进“法律进乡村”工程和“法律大集”活动,尽可能运用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典型案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寓法制于新闻事件,寓法制于典型案例,寓法制于百姓生活,寓法制于文艺娱乐,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趣味性、导向性,真正使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使广大农民群众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法制宣传教育中来。要善于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创建“民主法治村”、“平安村”、“文明村”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普法教育和创建活动相得益彰。要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的作用,畅通大众传媒在农村的宣传渠道。

(四)在力量上,要整合资源

要注意整合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了解农村、熟悉农村、深入农村的优势,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要注意整合城市人才资源。动员组织广大法律志愿者和有关社会力量到农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法制宣传教育局面;要注意整合农村法制教育阵地资源,不断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投入,在乡镇设立法制辅导站,法律图书室等;充分利用板墙报、标语、横幅、小报、夜校等农村传统法制宣传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要注意整合网络资源,将网络法制教育向农村延伸,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法制宣传教育网站、远程教育、法律服务热线等手段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多形式、立体化、全覆盖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

(五)在机制上,要加强领导

要努力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农村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要发挥各涉农部门和基层组织的作用,建立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事业的参与机制;要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建设,落实包括领导机制、保障机制、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在内的各项措施;要着力开拓新渠道,解决村级法制宣传教育经费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农村法制教育要彻底改变“等米下锅”的保守观念,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寻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同步发展。一是要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时机,提高党委、政府领导对该项工作的认识,增加对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财政投入。二是寻求企业赞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会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来筹集农村法制教育经费,如利用普法宣传网络对企业产品、企业形象进行宣传,收取一定的广告费用,达到法制教育工作与企业“双赢”的效果。三是走有偿收费的道路。对一部分产业化经营程度相对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对法制需求相对迫切的村、镇,法制教育应实行适当的有偿收费,如收取法制宣传资料费、法制教育活动成本费等。

总之,今后我们在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同建设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按照贴近农业生产实际,贴近农民生活实际,贴近农民切身利益的要求,针对不同对象,把握不同特点,不断创新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教育形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制保障。

③ 如何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识与法治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正确的教育指来导,自使他们的概念建立宪法和法律的最高权威,培养法治秩序和自由的概念统一,引导他们建立规则意识,权利和义务相一致,与实践的行为准则,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2、加快普及素质教育。通过大规模的国家素质教育的普及,社会的所有成员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这样社会的成员有一个强壮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获得知识和技能,有很强的能力获得和运用法律知识。

3、提高普法水平。普法工作应以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提升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为目标,以现代法律的基本概念为主要内容,重点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诉讼意识和法治意识。

4、完善法制。完善法制,需要加强立法,提高立法水平,使法律更加严谨、具体、可操作性强,从而更有效地规范和制约现代社会生活的运行。

5、建设良好的法制环境。当今社会法律意识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律知识普及的结果,而不是深层社会现实和文化的发展。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社会效应和公共性的作用,这也是提高法律意识的必要手段。

④ 如何向农村人普及法律知识

随着农民参与社会生活的不断扩大,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农民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如:宅基地承包,村委会选举,劳动保障,婚姻家庭,消费参与者权益保护,然而,在市场经济等诸多法律问题面前,许多农民不知所措,显得束手无策,有时想当然,最终触犯了法律。如果农民采取其他合理合法的方式,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说明在农村开展法治教育,特别是普及法治意识是多么重要。农民的法律意识需要培养和教育,我们认为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

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出发,坚持法律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相结合,使农民了解和掌握民主参与的法律渠道,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增强守法意识;重视对农民工和移民的法律服务和法律宣传教育,培养和树立社会治安观念,增强依法维权能力,不断培育人人守法,法治意识深入人心的良好法治氛围。

当农民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成熟时,我们的社会将真正构建起一幅和谐的画面。

⑤ 如何培养农村 干部群众学法用法

一、加强领导,实现创建计划化
谢家坞村高度重视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将其列入村重要工作,根据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工作。成立了以陈志芳书记为组长、村两委成员为组员的“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领导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各项创建内容都有人管、有人问,将创建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还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创建工作措施和计划,做到创有目标、建有计划。2010年,我村成功创建绍兴市“民主法治村”。
二、建章立制,促进管理制度化
从建章立制入手,夯实民主基础,从根本上取信于民。结合村庄实际,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以及重大决策法律咨询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同时,建立了以村民代表大会为决策机构,以村委会为执行机构的组织机构,并在村党支部、村民代表和德高望重的村民中推选产生村监会,作为议事监督机构。形成凡涉及村委会工作的大事,均由议事机构进行讨论,拿出实施方案,经决策机构研究决定后再由执行机构组织落实的工作程序,保证治理有理有据,实行“依法建制、以制治村”,确保村班子运行规范,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三、民主选举,提高管理科学化
通过民主选举,争取把村民群众信赖和拥护的遵纪守法、办事公道、廉洁奉公、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热心为村民服务的选民选进村民委员会班子。2011年,借换届选举之机,对全体村民进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使村民了解法律关于民主选举的具体规定,增强法治观念,自觉依法办事、按制办事,保障了村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完成,整个选举工作依法开展、平稳进行,没有发生一起贿选、冲击选举会场和打架斗殴等事件。通过民主选举,书记陈志芳得到党员的一致拥护当选为新一届党支部书记,并以高票当选为村主任。目前,谢家坞村村级组织齐全,村班子团结务实,分工明确。
四、民主决策,保障管理民主化
为增强村民法治观念,提高民主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依法治理、民主决策。一是建立了由村主要领导负责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责任,切实发挥领导小组在普法宣传和依法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二是实行党员干部学习制,充分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一年不少于4次。三是综合整治,实现专项治理经常化。围绕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以及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环境卫生工作,开展经常性的专项整治工作,保障行政村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四是民主决策,“五议”村重大事项。村级重大村务在决策时具体分五步走,即党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村民评议。每一步工作程序的实施,都形成书面记录并妥善保管,接受监督审查。凡村内重大问题,都由党支部提议,并经村两委会商量沟通,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然后再邀请村里的老中青、企业代表、回乡创业大学生参与讨论,征求他们的意见,最后再由村民代表大会做决定,做到真正的公开民主管理。这样一来,无论遇到大事小情,班子成员都能攥成拳头,言行举止时刻维护班子整体,维护全村大局,村班子成了群众的“主心骨”。
五、民主监督,推动管理透明化
一是规范和深化三务公开,把重大村务、财务、党务作为监督的重点,组织群众对村级财务收支、重大村务决策执行情况以及村干部依法办事情况依法进行监督。2009年,我村开展“三资”规范化管理,统一三资范围、摸清三资底数,全面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积极推行民主议政,落实党支部、村委会通报工作制度,接受村民质询,答复村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坚持民主评议村干部,定期对村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进行评议,对工作不称职、群众不满意的干部,按有关程序进行调整。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对思想不正、行为不轨、闹不团结、不履行职责的村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对违规决策、违规管理或个人侵权行为造成损失的,赔偿相应损失。这些制度的落实,“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也提高了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水平。
六、深入宣传,提高民主法治意识
(一)充分整合资源,充实普法师资力量。一是挖掘本地资源,普法力量内生化。充分利用本村法律人才资源,发动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加入到普法宣传的自愿者队伍中来,为村民提供一定的法律意见,帮助他们解决疑难和化解矛盾,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将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潜移默化地灌输到村民心中。二是聘请法律顾问,学用结合实践化。加强与法律顾问的联系,法律顾问就村庄重大决策提供意见,把好法律关,并不定期来村开展法制讲座和法律咨询,为村民提供丰盛的法律大餐。三是借力司法所,普法工作常规化。镇司法所也经常组织人员到村开展法制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和图书,帮助村民提高法律素养。司法所结合本镇实际,每月制作一期普法小报,请联村干部带到村里头张贴,供村民翻阅。
(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普法宣传阵地。村班子带领全村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创建了一批普法宣传教育和法制学习的阵地。一是在村办公室建立了村民图书室,各类图书5000余册,并设立专门的法律图书角,目前有法律类图书200余册,成为村民闲暇时间学习法律知识的好场所。二是成立村民法制学校并建立相应的学法制度,利用法律图书角的法律书籍和远程教育网络等平台积极开展广大干部群众学法活动,为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学法用法创建了良好的阵地。三是设立法制宣传专栏,提高群众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制意识。村法制宣传栏每月更新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妇女、老人、残疾人的法制宣传教育。
(三)开展普法宣传,提升村民法治素养。一方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使法制宣传教育深入人心。在普法的内容上,挑选群众最迫切需求的法律知识,着眼于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例如涉及征地权益的农村征地补偿安置、维权与信访法律知识等,使广大群众能够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从而采取正当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普法的形式上,对村干部和村民代表采取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的方式进行;对普通村民则由村干部带动学法,向村民宣讲法律知识,开展经常化、形象化的法制宣传教育,使普法教育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去。注重普法资料的多样性,通过浅显易懂的普法挂图、图文并茂的宣传册、令人深思的法制影片,使村民在娱乐的同时,又能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学法积极性和效率。在普法的时机上,抓住普法契机,采用“因事而普、因时而普”的方法。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过程中,分阶段、分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关于严厉打击贿选、破坏选举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等内容的宣传,同时加强外地和本县一些警示案例的宣传,引导村民投好神圣的一票。充分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浙江法治宣传月、“6·26”国际禁毒日等普法宣传时机,以悬挂横幅、发放传单、图片展览等形式,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普法阵地,将相关法律知识送进全村每家每户。另一方面加强普法教育保障力度,促进法制宣传教育持续发展。抓好“经费、人员、阵地、宣传资料”四落实,做到“经费有保障、人员有落实、学法活动有阵地、资料来源有渠道”。将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村年度工作计划,村班子成员中有专人负责法制宣传工作。确保一定的普法经费投入,建立和维护固定的普法教育场所,如村法律图书角、法制宣传栏等场所的日常维护与管理,都有经费保障。
七、搞好调解,确保基层和谐稳定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稳定是全社会稳定的基础,做好农村稳定工作,既是实现农村快速发展的基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矛盾也随之产生,如邻里之间的矛盾,村民与企业之间的矛盾,村民与村两委会之间的矛盾。就如何妥善处理这些矛盾,谢家坞村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一靠班子自身的团结,牢固树立为民办实事的观念;二靠村民的支持,拥有较强的全局观。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村干部办事公正不公正,有没有为村里办实事,他们是一清二楚的。正是由于谢家坞村班子团结、作风过硬、为民办事的特点,赢得了广大村民的拥护,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和谐稳定的谢家坞村,保障了谢家坞村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
如今的谢家坞村,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法律素质不断增强。村干部遵纪守法,依法依章办事,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班子团结、管理民主、村庄环境优美、村民安居乐业。在今后的工作中,谢家坞村将认真总结经验,加大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力度,以提高村民法治意识和村委会法治管理水平为重点,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的村居环境,进一步推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⑥ 如何在农村中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一、增强做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中央、省委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举措,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紧密结合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实现法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互动,有利于夯实龙江法治建设的文化支撑,有利于创造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良好的法治环境,有利于创造具有地域特色、体现当代法治建设方向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公民普遍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意识,养成崇尚法治权威、依法办事的习惯,使法治文化建设逐步成为全省广大公民的主动意识和自觉行动。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省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组织及其办事机构,要进一步提高做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明确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理念、推动法治实践”为主旨,科学规划,整体推进,注重特色,开拓创新,有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法治文化活动,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大美、幸福龙江提供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主要目标:通过不断拓展法治文化的覆盖面,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逐步建设成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体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富强、文明、和谐、大美、幸福龙江建设相呼应,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相传承,集法律知识普及、观念引导、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法治建设中的教育、熏陶、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观念。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富强、文明、和谐、大美、幸福龙江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寓于法治建设各个环节,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植入各种文化表现形式,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深入发展。坚持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深化法治实践,丰富法治文化形式,使公民自觉接受法治的熏陶。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重点普法对象的学法用法,积极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坚持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努力形成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品牌,提高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渗透力。坚持探索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规律和特点,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升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拓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有效途径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法治论坛、法治文化成果展,开展“法治人物”、“法制好新闻”评选,以及法律知识竞赛、学法用法演讲、法制故事宣讲、法制文艺汇演、法制电影巡映、法制书画展览等法治文化活动,扶持和鼓励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团体、电影公司等文化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成果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单位、进军营活动,开展优秀法治文化作品的宣传、展示工作,扩大法治文化的引导力和影响面。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按照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建设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法治场馆、法治画廊、法治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街区等。力争在3年之内,使法治文化阵地覆盖每个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居)。依托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文化中心等,逐步完善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体系,发挥其功效。
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产品创作与传播。把法治题材纳入文学艺术创作,舞台艺术表演,电影、电视剧和动画制作,以及报刊、图书、音像电子与网络出版计划,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深受群众喜爱的法治文化精品力作。引导文化企事业单位开发推广优秀法治影视戏曲作品,组织创作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法制文艺、法制故事、法制漫画等作品,并适时组织作品征集等主题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法治文化作品评奖表彰工作。努力打造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传播平台,运用优秀文艺作品和优质文化服务感染人、熏陶人、影响人,促进公民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情感认同和心理认同。

⑦ 农村地区该如何普法教育,该如何普法,具体措施 切记:不要那些空理论,要具体措施。

我这里好像有,我去找找,邮箱留一个

⑧ 许多农民缺少法律意识,应如何向他们普及法律观点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理性思考和理性基础上形成的观念。但是我国山区农民缺少法律知识,甚至边远农村是法律不入之地,所以提升培养农民的法律是是非常重要的。运用宣传改变农民们原有的错误思想观念。在山区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发生矛盾后,要么忍气吞声,要么私聊,要么就用暴力的方式解决,要么就找德高望重的老者或者村组干部来解决,很少有到法院去打官司的,甚至有一个村十年来没有一例到法院打官司的。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那些农民认为打官司是丑事,摄入官司就是家门不幸,会让人瞧不起,而这类错误的思想观念,一定要得到改正,才可以让农民们真正的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⑨ 村规民约范文大全

村规民约范文大全_村规民约 陈龙村村规民约为了推进我村民主法治建设及美丽乡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 进经济发展,规范和引导村民清洁乡村卫生行为,改善村容村貌,树 立良好的民风、村风,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经全体村民代表讨 论通过,制定本村规民约。

一、社会治安 1、村民要学法、知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积极同一切 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村民之间应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不打架斗殴,不酗酒滋事, 严禁侮辱、诽谤他人,严禁造谣惑众、拨弄是非。

3、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不扰乱公共秩序,不阻碍公 务人员执行公务。

4、严禁偷盗、敲诈、侵占国家、集体、个人财物,严禁赌博、 严禁替罪犯藏匿赃物。

5、严禁非法生产、运输、储存和买、卖爆炸物品:经销烟火、 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须经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批准。

不得私藏枪支弹 药,拾得枪支弹药、爆炸物品,要及时上缴公安机关。

6、爱护公共财产,不得损坏水利、道路交通、供电、通讯、生 产等公共设施。

7、严禁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非法侵犯他人住宅,不准隐匿、 毁弃、私拆他人邮件。

8、严禁私自砍伐国家、集体或他人的林木,严禁损害他人庄稼、 瓜果及其他农作物,加强牲畜看管,严禁放浪猪、牛、羊。

9、严禁使用对身体有害的催化剂或化学药剂对茶叶、瓜果、蔬 菜等进行杀虫催红催熟;严禁在茶叶制作加工中使用色素、香精、滑 石粉等: 严禁制作加工或销售地沟油; 严禁销售病、 毒死牲畜、 家禽, 或用病、毒死牲畜、家禽制作食品进行销售:严禁打鸟、打猎、电鱼、 药鱼。 对违反上述社会治安条款者,触犯法律法规的,报送司法机关处 理。

尚未触犯刑律和治安处罚条例的, 由村委会批评教育, 责令改正。

二、消防安全 1、加强野外用火管理,严防山火发生。

2、家庭用火做到人离火灭,严禁在将易燃易爆物品堆放户内、 村内,定期检查、排除各种火灾隐患。

3、对村内、户内电线要定期检查,损坏的要请电笑悄工及时修理、 更新,严禁乱拉乱接电线。

4、加强村民尤其是少年儿童安全用火用电知识宣传教育,提高 全体村民消防安全知识水平和意识。

三、清洁乡村 1、村保洁员须遵守劳动纪律,按时打扫卫生。原则上每天须对 村道路、巷道、球场、戏台等公共区域进行打扫,对垃圾分类处理、 焚烧。值班村干要及时对保洁员当天的卫生工作进行检查,发现清洁 不到位的,要督促保洁员进行清理。

2、村民门前“三包”制度。一是“包卫生” ,即房前屋后地面 干净整洁,无污水、垃圾、果壳、纸屑等杂物;垃圾实行定点投放。

二是“包清运”即要及时清运房前屋后的垃圾堆、土堆、粪堆,确保 房前屋后无垃圾杂物等。三是“包秩序”即房誉好前屋后的柴堆、建筑物 料要摆放整齐,不得占道;房前屋后的花草树木要加强管护;房前屋 后无乱搭乱建、乱拉乱挂、乱贴乱画等现象。

3、村两委成员要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定期在各片区及学校开展 清洁乡村宣传教育活动, 积极开展清洁乡村工作, 定期发动组织组干、 队干、 积极分子及享受国家相关扶贫政策且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开展全 村卫生清洁活动。

4、垃圾费收费标准:家庭户 5 人以上(含 5 人)每年每户交卫 生费 100 元。家庭户成员 4 人或以下的,每人每年交 20 元。陈龙村 内非饮食类店铺每年每间店铺增收 50 元,饮食店每年增收 100 元。 村民缴交的垃圾处理费专款专用,每年度公示款项用途。

四、村风民俗 1、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及其他不 文明行为,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

2、提倡丧事简办、厚养薄葬、依法殡葬、文明治丧,红白喜事, 喜事新办, 丧事从俭, 破除陈规碰虚渣旧俗, 反对铺张浪费、 反对大操大办。

树立文明、节俭、平安、依法的新型丧葬观。

3、把移风易俗融入节庆民俗礼仪教育、家风祖训,弘扬先进文 化,建设精神家园。不请神弄鬼或装神弄鬼,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 听、看、传淫秽书刊、音像,不参加非法组织和邪教活动。

4、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不搞宗派活动,反对家族主义。

5、积极引导村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强生态保护,搞好公共 卫生,自觉整治村容村貌,严禁随地乱倒乱堆垃圾、秽物,修房盖屋 余下的垃圾碎片应及时清理,柴草、粪土应按照规定堆放处理。

6、建房应服从村庄建设规划,未经村委会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不得擅自动工,不得违反规划或损害四邻利益。

违犯上述规定的给予批评教育,出具检讨书,情节严重的交上级 有关部门处理。

五、邻里关系 1、村民之间要互尊、互爱、互助,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邻里 关系。

2、在生产、生活、社会交往过程中,应遵循平等、自愿、互惠 互利的原则,发扬社会主义主义新风尚。

3、邻里纠纷,应本着团结友爱的原则平等协商解决,协商不成 的可申请村调解委员会调解,也可通过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树立依 法维权意识,不得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违反上述规定的给予批评教育,公开检讨书,情节严重的交上级有关 部门或提交司法处理。
村规民约范文大全_农村村规民约范本
东海县曲阳乡城北村村规民约为切实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打造优美村庄,加快推进新 农村建设步伐,经本村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特制定村规民约 如下: 1、村民家前屋后正常保持环境整洁卫生,无垃圾、无杂物 堆积,草垛、杂物堆放在指定的地点。

2、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丢乱扔、不乱倒垃圾, 垃圾及时送到指定垃圾箱,病死家禽家畜就地深埋。

3、村民不散养家禽家畜,不乱搭乱建棚舍,不占道种植农 作物。

4、爱护道路,不将杂草杂物扔到环村路上,不在道路两侧 堆草垛、倒垃圾、堆建筑材料等;爱护绿化,不乱砍乱伐树 木, 不毁坏集体林带, 自觉履行本农户所管林带的管护责任。

5、清洁河道,不向河坡及河内乱倒垃圾杂物,不在河坡乱 搭乱建, 不毁坡种植, 河坡两侧角线2m 内不得堆草垛、 灰堆、 建筑物。

6、村民自觉上交垃圾清理服务费每人每月1元。

7、各位村民要积极配合,为营造一个环境清洁、优美全新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共同努力。

东海县曲阳乡城北村村民委员会 2012年4月1日 东海县曲阳乡城南村村规民约为了加强本村环境卫生管理,创建文明、整洁、优美的 生活环境, 保障村民身心健康, 改善我村整体形象, “两 经村 委”及群众代表研究议定,制定如下村规民约: 一、成立环境卫生管理监督小组。

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主任任副组长,村“两委” 其他干部为成员。负责全村的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二、成立环卫队。由村委会负责,由本村劳动能力的党 员、入党积极分子、低保五保等人员组成。卫生保洁、垃圾 收运人员负责村庄环境卫生日常管理,负责定期清扫公共区 域的环境卫生。

三、各户按照村委会划分的卫生区“门前三包”,负责 门前屋后清扫与保洁。严格管理洗涮用水,不得随意向街道 公共场所倾倒排放;所有垃圾一律倒入村委会设定的垃圾池 内;管好禽畜,实行圈养;不准乱搭乱建,实现村容村貌整 洁美观。

四、环境卫生标准。杜绝五乱:垃圾乱倒、粪土乱堆、 柴草乱放、污水乱排、畜禽乱跑。做到街道“四无”:无垃 圾、无坑洼泥泞、无乱堆乱放、无临街茅厕。 五、不准在街道及公共场所堆放柴草物料,废弃建筑材 料及时清走。临时占用道路或场地存放等物品,应提前申报 并缴纳保证金 100 元,经村委会批准后方可使用。

六、每年评选“文明卫生示范户”,给予一定奖励。有 违反上述规定的,村环境卫生管理监督小组可视情况给予经 济处罚。

七、村民要爱护公共财物,保持公共场所清洁,不毁坏 一花一木,自觉维护村容村貌。

东海县曲阳乡城南村村民委员会 2012 年 4 月 1 日 东海县曲阳乡尹官庄村村规民约为了改善我村的卫生及生态环境面貌,创国家级生态 村,使大家拥有一个清洁、优美的居住环境,经两委会研究 和村民代表讨论通过,特制定以下规约: 一、村民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有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 和个人进行检举的权利。

二、村民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要积极关心,支持和参与环 保工作,自觉提高环保意识,自觉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 法规,遵守社会公德。

三、村民尽量不使用塑料袋,每户村民的生活垃圾要自觉放 入垃圾桶,禁止随意倾倒垃圾。

四、实行清洁种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科学使用化肥,化 学农药等;有效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

五、实行清洁养殖,做到人畜分离、不得散养禽畜,并自觉 做好家畜的卫生防疫工作,发展生态养殖,尽量减少养殖排 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六、村民要服从保洁员的管理,尊重他们的劳动,自觉养成 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观念。

七、村民要爱护公共财物,保持公共场所清洁,不毁坏一花 一木,自觉维护村容村貌。

八、禁止在溪流里用农药或其他药品毒鱼;禁止在溪流里用 炸药炸鱼;禁止在溪流里电鱼。禁止在小溪里洗毒性较大的 农药瓶,废弃的农药瓶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九、不在公共场所堆放杂物,自觉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

十、各位村民要积极配合,为营造一个环境清洁、优美全新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共同努力。

东海县曲阳乡尹官庄村村民委员会 2012年4月1日 东海县曲阳乡曹庄村村规民约为巩固村庄整治成果,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确保整洁优 美的生活环境,经两委会研究和村民代表讨论通过,特制定 以下规约: 一、村长和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全村的环境卫生工 作,对农村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并做好宣传工作。

二、公共场所、休闲场所由村两委干部、党员等负责包干, 定期清扫,门前屋后由村民自行包干,每天打扫。

四、 各个家庭清扫的垃圾不得随意乱放, 统一放到垃圾箱内。

五、每个家庭内的卫生整洁,家具摆放整齐有序。

六、各个家庭厕所确保干净整洁,严禁直接排放村内沟渠。

七、公共场所、村内主要干道路边、休闲场所以及活动场所, 不准乱堆放柴草杂物,不准堆放垃圾。

八、各个农户必须做到科学用水,节约用水,严禁自来水不 关,浪费水源。

九、环境卫生,人人有责,大家互相监督,爱护公物,保护 绿化。

十、希望全体村民认真遵守本规约。

东海县曲阳乡曹庄村村民委员会 2012 年 4 月 1 日 东海县曲阳乡曲阳村村规民约为切实做好本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有效地改善村容村 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优化人居环境,努力建设“生产发 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 义新农村,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制定本村环境卫生“村规 民约”,希共同监督遵守。

一、大力宣传家园清洁行动的重要意义,营造“家园清洁人 人有 责,家园清洁从我做起”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落实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美化)责任制,生 活垃圾定点存放,杜绝乱扔、乱倒现象。

三、推行家畜圈养,实行卫生厕所。

四、确保村主街道路面及两侧、公共场所卫生整洁,无粪堆 粪坑、无散养牲畜、无私搭乱建现象、无柴草垛、无垃圾, 保证道路畅通。保证宅基地以外无其它种植和栽植物(集体 绿化树草外)。

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社会公德。村民应配合保洁员做 好保洁工作。

六、严禁占用道路及公共场所乱堆乱放建筑材料。对于建筑 遗弃物,应及时清理。严禁农作物秸秆进村,占用宅基地以 外的任何公共地方。严禁占道打场晒粮。

七、 违反上述规定者, 除责令其自行清理, 视情况给予 50—500 元不等的罚款处理,直至追究相关责任。

八、本村规民约如须修改,需经村民代表大会批准通过。如 有与上级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应参照法律法规执行。

九、 村委会负责监督此《村规民约》的实施。

东海县曲阳乡曲阳村村民委员会 2012年4月1日
村规民约范文大全_村规民约 范文三篇
村规民约 范文三篇 第 1 篇范文 村规民约是什么 村规民约是村民群众在村民自治的起始阶段, 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结合本村 实际,为维护本村的社会秩序、社会公共道德、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制定的约束 规范村民行为的一种 规章制度 。它属于公约的一种形式,一般由名称、正文、结尾三部分组 成。它的名称应为“××村村民公约”;它的结构基本上是“条款式”,即第一条、第二条、第三 条……但也有的采用数码顺序自然排列,即一、二、三……;它的结尾部分,主要是规定何时 通过、何时生效。村规民约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规定村民的行为,应该怎幺 做,另一方面则是规定村民违反和破坏规章制度的处罚条款,主要有进行教育、给予批评、 作出书面检查等内容。

村规民约的法律性质 村规民约的法律性质村民自治应当“依法而治”。这里的“法”,首先是指国家的宪法、法律、 法规,以及国家的政策。所谓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就是村民自己的“小宪法”,是村民 共同认可的“公约”,是村民实施村民自治的基本依据。它是村民基于法律的授权,根据当地 的实际情况,依照村民集体的意愿,经过民主程序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村规民约是村民会议基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授权而制定的,因此,只要其遵循了法定程 序且内容合法,就具有法律效力,换句话说,村民都应当受其约束。村规民约,不仅是村民 自治的依据,也是村民会议或村民委员会对当地农村进行管理的依据,因此,那些驻在农村 的机关、团体、部队、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人员,以及不属于村办的集体所有制单 位的人员,虽然不参加村民委员会组织,也应当遵守有关的村规民约,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 为。

村规民约的法律效力并不是无限的, 而是受到限制的, 并不是规约中的任何内容均具有 法律上的约束力。村规民约是基于法律授权而制定的,是用来填补法律空白的,而不是用来 替代法律的,更不能与已有的法律相冲突。因此,村规民约中的内容,凡是违反法律强制性 规定的或与现行法律相冲突的,均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够用来约束村民。

村规民约是否可随意设定处罚权 村规民约, 虽然是村民通过村民会议自主制定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村民们愿意怎么制定就怎 么制定。“合法性”是对村规民约最基本的要求,这就意味着章程或规约不得含有侵犯村民的 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等合法权利的内容。如果规约中含有侵犯村民权利的条款, 即使已经过村民会议的多数同意,在法律上也是无效的。

处罚权的设定,直接影响到村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因此,只能由法定机关依照法定程 序来制定,我国的《立法法》和《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的设定和执行规定了非常严格的 程序。村民会议,并非国家机关,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无权擅自设定处罚权。

村民的赌博、打架斗殴等行为如果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 ,村民委员会可将其扭送 当地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对其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参考文本 一、 《村规民约》通用范文 为了推进我村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 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建设文明卫生新农村,经全体村民讨论通过,制定本村规民约。

一、社会治安 1、每个村民都要学法、知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积极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村民之间应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不打架斗殴,不酗酒滋事,严禁侮辱、诽谤他人,严 禁造谣惑众、拨弄是非。 3、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不扰乱公共秩序,不阻碍公务人员执行公务。

4、严禁偷盗、敲诈、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物,严禁赌博、严禁替罪犯藏匿赃物。

5、严禁非法生产、运输、储存和买卖爆炸物品;经销烟火、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须经公安 机关等有关部门批准。

不得私藏********, 拾得********、 爆炸物品, 要及时上缴公安机关。

6、爱护公共财产,不得损坏水利、道路交通、供电、通讯、生产等公共设施。

7、严禁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非法侵犯他人住宅,不准隐匿、毁弃、私拆他人邮件。

8、严禁私自砍伐国家、集体或他人的林木,严禁损害他人庄稼、瓜果及其他农作物,加强 牲畜看管,严禁放浪猪、牛、羊。

对违反上述社会治安条款者,触犯法律法规的,报送司法机关处理。尚未触犯刑律和治安处 罚条例的,由村委会批评教育,责令改正。

二、消防安全 1、加强野外用火管理,严防山火发生。

2、家庭用火做到人离火灭,严禁在将易燃易爆物品堆放户内、寨内,定期检查、排除各种 火灾隐患。

3、加强村寨防火设施建设,定期检查消防池、消防水管和消防栓,保证消防用水正常。

4、对村内、户内电线要定期检查,损坏的要请电工及时修理、更新,严禁乱拉乱接电线。

5、加强村民尤其是少年儿童安全用火用电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全体村消防安全知识水平和 意识。

三、村风民俗 1、 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移风易俗, 反对封建迷信及其他不文明行为, 树立良好的民风、 村风。

2、红白喜事由红白喜事理事会管理, 喜事新办, 丧事从俭, 破除陈规旧俗, 反对铺张浪费、 反对大操大办。

3、不请神弄鬼或装神弄鬼,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听、看、传淫秽书刊、音像,不参加 xx 组织。

4、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不搞宗派活动,反对家族主义。

5、 积极开展文明卫生村建设, 搞好公共卫生, 加强村容村貌整治, 严禁随地乱倒乱堆垃圾、 秽物,修房盖屋余下的垃圾碎片应及时清理,柴草、粪土应定点堆放。

6、建房应服从村庄建设规划,经村委会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统一安排,不得擅自动工, 不得违反规划或损害四邻利益。

违犯上述规定的给予批评教育,出具检讨书,情节严重的交上级有关部门处理。

四、邻里关系 1、村民之间要互尊、互爱、互助,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2、在生产、生活、社会交往过程中,应遵循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发扬社会主义 主义新风尚。

3、邻里纠纷,应本着团结友爱的原则平等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申请村调解委调解,也 可通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树立依法维权意识,不得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五、婚姻家庭 1、遵循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尊老爱幼的原则,建立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

2、婚姻大事由本人作主,反对包办干涉,男女青年结婚必须符合法定结婚年龄要求,提倡 晚婚晚育。

3、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优生优育,严禁无计划生育 或超生。

4、夫妻地位平等,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共同管理家庭财产,反对家庭暴力。 5、父母应尽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破除生男才能传 宗接代的陋习。子女应尽赡养老人的义务,不得歧视、虐待老人。

二、浙江杭州良渚文化村《村民公约》 1、我们乐于参加小镇的公共活动; 2、邻居见面主动问好; 3、我们呵护孩子的自尊,在公共场合避免责罚; 4、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家长首先教导自家孩子; 5、邻居长时间不在家时,我们帮助照看,遇有异常,及时告知管理人; 6、当邻居因房屋维修需要配合时,我们乐于支持和帮助; 7、我们拾获楼上邻居晾晒时飘落的衣物,妥善保管及时送还; 8、我们不往窗外抛撒物品,晾晒浇灌防止滴水; 9、在小镇公共场所,我们放低谈话音量; 10、在清晨和夜晚,我们主动将室内音响降低; 11、我们在公共场所衣着得体,讲究礼仪; 12、我们在乘车、购物时依次排队,尊老爱幼; 13、节假日我们只在指定地点燃放烟花爆竹,平时燃放征得管理人同意; 14、婚丧乔迁等传统风俗不妨碍小镇公共秩序、环境; 15、 我们开车进入小镇不得按喇叭, 开车窗时将音响声音调低, 停车后尽量将车辆防盗, 装置调整到静音状态; 16、小镇内我们慢速行车,不开远光灯,主动礼让行人; 17、我们在指定位置停放车辆,不跨线、压线,且车头朝向规定方向,停车即熄火; 18、小镇内出行,我们倡导使用自行车、电动车或循环巴士等; 19、保持公园、游山步道等公共场所的环境整洁,自觉带走废弃物品; 20、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21、在小镇公共餐饮场所就餐,我们提倡自备打包餐盒; 22、购物买菜,我们使用环保袋或竹篮; 23、家中的闲置物品,在小镇跳蚤市场交易或慈善捐赠; 24、在公共区域,未经管理人同意,我们不放生、放养动物,栽种植物; 25、我们为宠物办理合法的证件,定期注射疫苗; 26、使用牵引带遛狗,自觉清理粪便,不带宠物进入室内公共场所,为具有攻击性的宠 物戴上口罩。

三、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大柘镇岭下村新农村建设《村规民约》 1、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集体,学法知法,遵纪守法,同一切违法犯罪行 为作斗争。

2、爱护公共财物,不得损坏水利、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生产、休闲场所等公共设施, 未经批准,不私自安装用水用电设施,节约用水用电,严禁偷水偷电,发现违规人和事,要 积极制止并及时向村委会报告。

3、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和睦相处,不打架斗殴,不诽谤他人,不 造谣惑众,不拨弄是非,不仗势欺人,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4、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不铺张浪费,丧事从俭,不搞陈规旧俗, 不搞宗族派性,反对家族主义,反对封建迷信及其他不文明行为,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5、搞好公共卫生和村容整洁,做到人畜分离,垃圾不乱倒,粪土不乱堆,污水不乱流,柴 草不乱放,房前屋后不积水,檐沟处处要疏通。 6、依法使用宅基地,服从村镇建房规划,不损害整体规划和四邻利益。

7、严禁私自砍伐国家、集体或他人的林木,不准在村附近或田边路旁乱挖土,严禁损害庄 稼、瓜果及其他作物。

8、自觉养路护路,维护道路畅通,不准在村道、主道边搭建违章建筑、堆放废土、乱石、 杂物,不准在路道上乱挖排水沟,不准在路肩上种植作物,侵占路面。

9、计划生育,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男女平等,尊老爱幼。

第2篇 和谐平安最值钱,生态美好人舒服! ——XXX 县留隍镇村规民约 留隍毗邻潮州府, 山清水秀名胜多。

释迦岽庙佛光闪, 党代会址红旗抚。

改革风吹漫山艳, 青榄更是惹人慕。

意美味美夹心糕, 姜糖可口声远播 进取开拓勤致富, 商场战场有楷模。

为使留隍更发展, 村规民约重整肃—— 善对乡亲与来客, 扶弱济贫人敬慕; 和能生财气伤身, 和风细雨将事处; 人美更要心地美, 美丽家园惹人顾; 孝心献给师长亲, 信义相待不辜负; 尊老爱幼睦邻里, 礼貌礼仪两相顾; 有钱不沾黄赌毒, 不滋事端不惹祸; 婚庆殡葬皆从简, 少生儿女多植树; 闲来看看文化书, 兴来跳跳健身舞; 爱国爱家爱自己, 损人利己事莫做。

和谐平安最值钱, 生态美好人舒服!

热点内容
最高法院王策法官 发布:2024-04-27 22:05:35 浏览:488
法律硕士的日语考什么 发布:2024-04-27 20:10:09 浏览:481
代理职务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4-04-27 20:01:30 浏览:85
行政法律行为有 发布:2024-04-27 19:11:51 浏览:449
法院好仲裁 发布:2024-04-27 18:58:05 浏览:183
劳动法罚员工款 发布:2024-04-27 12:59:23 浏览:350
中央企业总法律顾问资格 发布:2024-04-27 11:57:31 浏览:879
福州创元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4-04-27 06:21:17 浏览:328
公司独立法人资格 发布:2024-04-27 05:22:46 浏览:838
香港国安立法确立 发布:2024-04-27 03:30:28 浏览: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