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醉酒是否承担法律责任

醉酒是否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1-07 14:11:36

⑴ 醉酒后的无意识行为有法律责任

根据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里说的“醉酒”,专是指生理醉酒,即饮酒属过量,导致酒精中毒出现精神失常的情况。在醉酒状态下,行为人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减弱判断力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但并不会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而且醉酒的人对自己行为控制能力的减弱是人为的,是醉酒前应当预见并可以得到控制的。所以,醉酒的人不属于无责任能力的人。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预防犯罪,控制酗酒,是有积极意义的。

⑵ 酒后驾车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内扣六个月机动容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刑法》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⑶ (急) 一个朋友醉酒装伤人 需要负怎样的法律责任

伤者构成轻伤的,构成故意伤害罪;构不上轻伤的,治安处罚;醉酒不影响行政、刑事处罚回。
刑法》第答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⑷ 喝酒闹事伤人要负那些法律责任

如果亲朋好友在共同饮酒过程中存在以下情节,则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版
第—是权强迫性劝酒,如故意灌酒用话要挟刺激对方喝酒,或者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第二是明知对方不能喝酒,如明知对方的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第三是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己的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第四是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以上就是共同饮酒需要承担责任的四种情形,希望大家在饮酒时注意分寸,不能让人过度饮酒,否则将承担法律后果。

⑸ 骑电动车醉酒撞人应该负什么法律责任

骑电动车醉酒撞人,涉嫌交通肇事罪,负刑事责任。

一、电动车属于机动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三款规定:

(三)“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因此电动车属于机动车。

二、根据《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5)醉酒是否承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交通肇事罪认定

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其关键要查清行为人是否有主观罪过,是否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与重大交通事故另否具有因果关系等。

倘若没有违法行为或者虽有违法行为但没有因果关系,如事故发生纯属被害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笔造成,或由自然因素,如山崩、地裂、风暴、洪水等造成,则就不应以本罪论处。

当然,事故发生并不排除可能存在多种原因或有其他介入因素,这里就更应该认真分析原因及其介入行为对交通事故发生的作用。只有查清确实与行为人的违规行为具有因果关系,则才可能以本罪论处,否则,就不应以该罪治罪而追究刑事责任。

例如,行为人高速超车后突然发现前方几十米处有人穿越马路,便打方向盘试图避开行人,但出于车速过快,致使车冲入人行道而将他人压成重伤。此时,行人穿越马路作为介入因素仅是发生本案的条件,肇事的真正原因则是违章超速行车,因此应当认定行为与结果具有因果关系从而可以构成本罪。

2、本罪与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的界限

交通肇事罪与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在主观方面都出于过失;在客观方面,都造成了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危害了公共安全。但它们是不同性质的犯罪,应严格划清它们之间的界限。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1)前者的主体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虽然非交通运输人员也可构成该罪主体,但他们也必须是在操纵交通工具、交通设备,与交通运输人员不同的,仅是他们不具有交通运输人员身份;后者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前者发生在交通运输活动过程中,严重后果是由于在交通运输活动过程中违反规章制度引起的;后者的发生与交通运输活动无关,严重后果是由于行为人在交通运输活动以外的日常生产、生活中马虎草率、粗枝大叶,不细心谨慎引起的。

3、本罪与利用交通工具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的界限

两者都会出现致人重伤、死亡的危害后果,但交通肇事罪中行为人对于致人重伤、死亡的危害结果的发生,表现为过失的心理态度;而利用交通工具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则表现为故意的心理态度,这是区分两者的关键所在。

4、本罪与以驾车撞人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

两者都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都可能发生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但两者存在明显区别:一是主观方面不同。交通肇事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以驾车撞人的危害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

二是客观方面的要求不同。交通肇事罪在客观方面要求行为人的违章行为必须造成法定的严重后果才构成为犯罪。

5、本罪与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的界限

交通肇事罪与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的不之处在于,一是侵犯交通运输安全的侧重点不同。交通肇事罪侵犯的主要是公路、水上交通运输的安全,重大飞行事故侵犯的是航空交通运输的安全,铁路运营事故罪侵犯的是铁路交通运输全。

二是在客观方面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内容略有不同。三是犯罪主体不同。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交通运输人员和非交通运输人员;重大飞行事故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航空人员,包括空勤人员与地面人员;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铁路职工。

⑹ 和朋友一起去喝酒,朋友醉酒后出了意外,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跟朋友一起喝酒,朋友喝醉酒之后出了意外,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就要看在跟朋友喝酒的过程中,究竟应该适用于哪一种归责原则,就需要根据当时具体情况来定的。

一、过错原则的适用情形

在共同喝酒中,首先要考虑适用的过错责任原则。在喝酒的过程中只要存在过错,就可以认定一桌人都有过错,都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过错责任原则的饮酒行为主要分为三种,故意灌酒型、不予救助型和放纵喝酒型。

二、公平原则的适用情形

一起喝酒的其他人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形,就要喝醉酒的朋友自己承担一定的补偿责任了。

⑺ 醉酒打人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醉酒打人情节较轻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进行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五条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60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7)醉酒是否承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案例:男子酒后闹事打人扬言"炸公安局"被拘10日

重庆大足的陈某和朋友曾某因多年不见,聚餐时喝了不少酒。两人酒后引发矛盾,其中陈某更是出手打人,面对民警调查还扬言要炸公安局。最终陈某被依法行政拘留。

2月3日晚21时许,大足警方接到报警称,在大足区万古镇一洗脚店有两名醉酒男子酒后闹事,将老板及老板的儿子打伤。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处置,到达现场见到双方人员仍在争执不休。

民警现场了解到,陈某和朋友曾某均长年在外务工,已经很久不见,晚饭时两人都喝了不少白酒。21时许,已经醉酒的两人相约到万古某洗脚店洗脚。

一段时间后,陈某感到醉酒不想再走,便询问员工洗脚店里能否留宿。员工告知陈某洗脚店里不能留宿后,陈某表示不愿意继续洗脚,同时也不会支付洗脚的费用。

洗脚店老板告诉陈某,药剂已经兑好了,就必须支付药剂这部分费用。双方为此发生争吵,陈某将其手机放在服务台时,由于自己不小心,造成手机跌落,屏幕摔坏,陈某以此为由反而要求店方赔偿。见老板不承认赔偿,陈某恼羞成怒竟打向了老板及老板的儿子。

了解情况后,民警调取了现场视频监控,并将两名醉酒男子带回派出所作进一步调查。“我要让你们保证我出去,出不去的话,老子把你们公安局都炸了!”陈某不服民警将其带到派出所,一会辱骂民警,一会儿辱骂洗脚店老板,甚至扬言做出过激行为。

4日凌晨,陈某和曾某慢慢酒醒,称对醉酒后发生的事都记不太清,但面对视频监控的铁证,陈某最终承认其殴打他人的行为,对扬言炸公安局的行为也表示了歉意。目前,陈某因殴打他人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警方提醒,聚餐喝酒应当适量,切勿贪杯醉酒,以免酒后失控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根据法律相关规定,对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可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可能触犯刑法。

⑻ 醉酒死亡同桌人承担责任的法律条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 第六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 第八条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 第十八条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为单位,该单位分立、合并的,承继权利的单位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费用,但侵权人已支付用的除外。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第三条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 第十七条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 第十八条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但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外。

⑼ 因醉酒导致人身事故,同饮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起喝酒的人竭力劝阻无效执意要酒驾的无责任,明知酒后驾车是违法的机时不劝阻或纵容酒驾醉驾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连带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
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任何人不得强迫、指使、纵容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
上述第二十二条第三款“任何人不得强迫、指使、纵容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包括了“同桌人可预见酒驾的严重后果,但不加以制止甚至纵容”的情形,说明一起就餐喝酒的人有连带责任。负有连带责任的人在这里主要是纵容酒驾,不是强迫、指使他人酒驾。
以案为证:郑州市民赵先生、王先生、刘先生、程先生聚在外地一朋友家吃饭。席间,大家都喝酒了。有人提醒:“谁开车谁就少喝点。”但看赵先生喝了,也没有人强加阻拦。最后几人一共喝了3瓶白酒。返程时,赵先生开车,王先生坐在副驾驶,刘、程坐在后排。行至郑密路郑州绕城高速桥上时,赵先生开的车与马先生开的车相撞,赵、王当场死亡。
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上认定赵先生负全部责任,王、刘、程与对方司机马先生无责任。对此,赵先生的家属未能接受。家属认为,王、刘、程3人明知赵先生酒后驾车是不允许的,却没能阻止,这种行为难辞其责。死者家属将当时车上的另外3人告上法庭。
法院审理认为,造成公民死亡的应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费用。王先生、刘先生、程先生明知赵先生已饮酒,还纵容他开车,存在过错,对事故的发生应承担次要责任。
法院法官称,同桌人如果知道司机喝酒,都可以预见到酒驾的严重后果,不加制止甚至纵容,属于间接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应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如果事故严重,还可能承担刑责。”法院判决,王、刘、程各承担10%的民事责任,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等共计17万余元。赵先生承担70%的民事责任。

热点内容
合同法二百零六 发布:2025-05-15 20:07:45 浏览:820
叔伯兄弟有无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5 19:45:03 浏览:1
法官助理疫情 发布:2025-05-15 19:44:52 浏览:627
新民法典图片 发布:2025-05-15 19:43:57 浏览:367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教程 发布:2025-05-15 19:43:47 浏览:497
司法诈骗 发布:2025-05-15 19:43:04 浏览:495
法律服务所收案登记表 发布:2025-05-15 19:31:13 浏览:249
汤兰兰刑法 发布:2025-05-15 19:21:06 浏览:263
刑法14条 发布:2025-05-15 19:21:02 浏览:677
前立法会 发布:2025-05-15 19:18:48 浏览: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