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政府立法中的法律责任设定研究

政府立法中的法律责任设定研究

发布时间: 2021-01-08 05:29:27

Ⅰ 对于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在立法规章制定权限上,有什么划分没有

对地方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职权权限,可做如下划分:

1、在保证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实施方面,法律、行政法规授权地方人大做出规定的事项,由地方性法规规定之;法律、行政法规、部委规章授权由政府做出规定的事项,由政府以规章规定之。

2、依法应由人大讨论、决定的本行政区域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重大事项,由地方性法规规定之;依法属于政府行政管理职权范围内的事项,由政府以规章规定之。由于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地方人大与政府的权限规定多有交叉重叠,而人大是地方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人大与政府对地方立法事项的权限发生异议时,应当由人大或其常委会决定管辖归属。

3、涉及平等主体之间民事关系调整的事项,由地方性法规规定之;属于政府内部各部门相互关系的事项,由政府以规章定之。

4、涉及对政府实施法律、行政法规进行监督或者规范政府行为的事项,由地方性法规规定之;属于应由政府自行决策的事项,由政府以规章规定之。

5、根据特别授权决定的规定,应由地方法规或者政府规章规定的事项,须依授权决定的要求分别做出规定。

6、不属于中央专属立法权的事项,在国家尚未立法而需要地方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创制法律规范时,原则上应由地方性法规规定之;地方人大认为有必要授权政府予以规定时,可以授权政府以规章规定之。

在划分地方权力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的立法权限时,应当本着适当限制政府规章的原则,要求地方政府制定行政规章必须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依据;无依据的,政府不能自行制定规章。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一要求不切合中国实际,因为现代行政应当是积极的法治行政,在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做依据的情况下,应当允许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的职权,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社会实践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行政规章。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政府规章的制定应当遵循“立法有据”的原则,以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政府需要运用规章维护公民的权益,保障公民权利和促进公共福利等,则可以依据相关的立法原则或者立法精神,制定政府规章。

Ⅱ 立法都有那些层次

效力复由高到底为:
1、法律:
全国人制大制定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订其他非基本法律;实际运用中,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效力没有区别;
2、行政法规:
国务院制订行政法规;
3、地方性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制订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制订地方性法规,但不得与所在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4、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订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
国务院各部门制订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订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市制订的政府规章,不得与上级政府的规章相抵触。

Ⅲ 政府不是立法机关为什么在宏观调控中能够使用法律手段制定修改法律

这话问得不错😄

政府出台的都是规定😂

自己出台规定,自己执行

你能咬他啊😂😂😂

Ⅳ 政府有权立法吗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之间有什么区别

法律是全国大人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地回方性法规是各省、直答辖市以及省会城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章是国务院部门或地方政府制定的,规定只能算作是规范性文件吧。

Ⅳ 政府立法的重点领域包括哪些

要加来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自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
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
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
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法治保障。
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
建立健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法律制度,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
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
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建设。
依法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
加强社会组织立法。制定社区矫正法。
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抓紧出台反恐怖等一批急需法律。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

Ⅵ 立法中的政府依托是什么意思

一、加强法律责任条款的衔接和协调。 法律冲突的现象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不是中国法治之特有。各国法治发展的历史长短不同、立法技术优劣不同、法治发达程度不同...

Ⅶ 政府颁布的条例是法律吗

政府颁布的条例属于政府规章,不是法律。地方政府只能颁布政府规章,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实施的。

Ⅷ 政府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立法

《2011法治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工作开内始从重点解决立法空白问题容
如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社会保险领域,预算法,同时,2012年将加快慈善立法,还有知识产权方面和专利的立法

Ⅸ 中英立法体制的区别!

中英两国委任立法制度的比较及思考
在当代,无论是西方法律体系还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都在发生一个令人瞩目的变化,即制定法的中心正逐渐由议会立法、法典转变为行政机关或地方国家机关的委任立法、行政立法,中英两国也不例外。但是,中英两国委任立法制度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一是从起源和发展来看,中国的委任立法制度较英国相对较晚,同时英国通过议会主权确立了议会的唯一立法权,行政机关不具有立法权限,因此不会出现行政机关职权性立法和授权性立法并立或者冲突的情形,这是由两国不同的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性质所决定的。
二是从委任立法的主体来看,议会是两国的共同授权主体,而且经议会授权的机关在特定情形下也可能成为授权主体;但是中国不同于英国的一点就是由于其立法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了授权主体的多元化,不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而且行政机关、地方政府都可以成为授权机关。虽然从理论上说,具有某一权力的国家机关,都有权将其权力授予其他机关,但是,我国立法授权主体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没有限制授权主体的法律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各立法主体都在进行立法授权,而主体的不明,必然导致我国立法授权的混乱。如果不改变这种现象,我国的立法权就有被分解的危险,而且立法权的影响力也必然会受到极大的损害。鉴于这种状况的存在,我们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缩小授权主体的范围,即在中央层次上,将授权机关限定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应给行政机关立法授权的权力;在地方层次上,将授权机关主要限定在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三是从委任立法的受权主体方面来看,除了与英国一致的行政机关以外,我国受权主体与授权主体的范围基本一致,除了全国人大,上述的授权主体都可以作为受权主体。这样人们就会产生疑问,人大和其常委会之间能否进行委任立法?在西方国家,把这种立法机关之间的授权称为“内部授权”,主要包括国家议会对地方议会的授权和议会两院之间的授权。一般情况下,西方国家是不提倡这种立法授权发生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会造成宪法权力分配的重新安排”。此外,我国委任立法实践中的受权主体都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者国家行政机关,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受权主体是以行政机关为主,同时也有其他性质的主体,如英国的教会、社会团体等,这一点值得我国借鉴。
四是从对委任立法的监督来看,我国与英国相比,从监督体制到监督力度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中国一直没有宪法监督制度和独立的司法审查制度,宪法和其他法律的贯彻执行很不得力,这已经成为中国法制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建议建立报批制度作为事前监督,防止立法资源的浪费;建立完备的备案登记制度作为委任立法的事后审查。建立完备的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制度,将为我国委任立法监督的体系化和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证。

热点内容
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5-17 06:54:37 浏览:561
东莞市厚街人民法庭 发布:2025-05-17 06:50:12 浏览:923
我国谁在立法 发布:2025-05-17 06:48:06 浏览:571
社会决定法还是法决定社会 发布:2025-05-17 06:39:41 浏览:301
法院代收租金 发布:2025-05-17 06:39:07 浏览:444
交通法规新规定2016 发布:2025-05-17 06:33:29 浏览:203
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节 发布:2025-05-17 06:33:24 浏览:303
商法总论期末考试重点 发布:2025-05-17 06:33:19 浏览:635
道德观老子 发布:2025-05-17 06:31:50 浏览:87
法学会章程 发布:2025-05-17 06:23:59 浏览: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