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我国法律责任的类型主要有

我国法律责任的类型主要有

发布时间: 2021-01-08 15:13:03

㈠ 我国的法律主要有那三种

1宪法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制法,规定诸如国旗、国歌等主权性的东西,还规定了人权、言论权等比较宏观的权利,是效力最高的法,任何法律违反了它都会无效。

2,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违反刑法才是犯罪。犯罪是危害程度较大的违法行为(由此可知,违法行为包括犯罪),对于故意杀人、贪污等罪名做出了规定。
3,
民法:包括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等,规定公民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

4,商法:包括公司法、企业法等,规定公司、企业的组织形式、性质、权利义务等
行政法:规定行政部门行使职权应当遵循的程序和标准
宪法效力最高,其次是人大制定的法律,其次是国务院指定的行政法规,其次是地方或者部委指定的地方规章或者部门规章,效力低的法律不能与效力高的法律抵触,否则无效。

违法行为是指触犯法律的行为,因此触犯民法、刑法、公司法等都是违法行为,其中触犯刑法的违法行为就是犯罪。所谓触犯法律,简单将就你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给你的义务,比如不赡养父母,或者你破坏了法律规定给别人的权利,比如损坏别人的财产等生活中容易遇到的。

㈡ 什么是法律制裁我国的法律制裁有哪些类型

根据违法行为和法来律责自任的性质不同,我国的法律制裁可分为以下四种:
1.违宪制裁,是对违宪行为所实施的法律的制裁,是具有最高政治权威的法律制裁。主要措施有:撤销同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法规;
罢免国家机关的领导成员等。
2.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种。行政处分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和开除等形式;行政处罚有警告、罚款、
没收、拘留和劳动教养等形式。
3.刑事制裁又称刑罚。刑罚分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和剥夺政治权利。
刑事制裁是最为严厉的一种法律制裁。
4.民事制裁的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更换、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赔礼道歉等。民事制裁是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法律制裁。

㈢ 试论述我国设定公务员法的法律责任的必要性及具体类型

我国公务员法的法律责任是指机关或者公务员违反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后内应当承担的消容极意义的法律后果。
我国设定公务员法的法律责任的必要性在于:
(1)是完整的公务员法律规范的一般要求;
(2)是公务员法律制度得以正确全面落实的保证;
(3)是实现公务员权利义务的保障;
(4)是加大公务员制度执行力度的保障。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规定,机关违反公务员法行为有七种类型:
(1)突破条件任用公务员的行为;
(2)不按条件奖惩、回避与办理退休的行为;
(3)违反程序对公务员进行任用、考核、奖励的行为;
(4)违规更改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待遇标准的行为;
(5)妨害竞争性公务员管理活动的行为;
(6)不按规定受理和处理公务员申诉、控告的行为;
(7)违反公务员法规定的其他情形。

㈣ 法律责任一般有哪几种类型

根据承担法律责任的不同,法律责任分为刑事、民事、行政法律责任;根据民事主体平等与否可分为民事法律责任和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又分为违约之债、侵权之债。

㈤ 我国的法律责任分为哪三种

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就其性质而言,法律关系可以分为法律上的功利关系和法律上的道义关系,与此相适应,法律责任方式也可以分为补偿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 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经济法责任、刑事责任、违宪责任和国家赔偿责任。
1、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包括10种: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2、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其中,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3、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规定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分为:行政处分(内部制裁措施)、行政处罚两种。其中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4、违宪责任是指由于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某种法律和法规、规章,或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从事了与宪法规定相抵触的活动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5、国家赔偿责任是指在国家机关行使公权力时由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所引起的由国家作为承担主体的赔偿责任。
根据主观过错在法律责任中的地位,可以把法律分为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
根据行为主体的名义,分为职务责任和个人责任。
根据责任承担的内容可以分为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

㈥ 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那些

民事责任的抄承担包括违约责袭任和侵权责任的承担两种形式,这两种责任形式都统一规定在《民法通则》第134条之中。根据《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民事责任形式有以下10种:
①停止侵害;
②排除妨碍;
③消除危险;
④返还财产;
⑤恢复原状;
⑥修理更换、重作;
⑦赔偿损失;
⑧支付违约金;
⑨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⑩赔礼道歉。

㈦ 在我国,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

在我国,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责任法定原则、责任相称原则、因果联系原则。

归责原则的概念,在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归责原则对侵权行为法之适用,在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中则常常被当作一个预设的前提,似乎重要得不言而喻,无需画蛇添足多作限定。

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在对侵权行为法进行研究、对民事侵权案件进行分析和审理时,归责原则的讨论自觉不自觉地被提高到了就侵权行为法整体而言的层次。

(7)我国法律责任的类型主要有扩展阅读:

归责原则的特点:

1、各项归责原则之间须相互作用和补充,而不是自相矛盾,相互抵消;其次,归责原则体系须体现法律的全部功能;

2、归责原则体系须具有周延性适用范围,能够指导各种案件的处理;

3、归责原则的体系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两在归责原则的地位必然有着轻重之分,过错责任原则在中国的归责原则体系中必然有着轻重之分,过错责任原则在中国的归责原则体系中必然处于核心地位,至于公平责任原则不过是对过错责任原则的补充。

以致于中国的司法实践中,法官对案件的处理首先考虑的是行为人是否有过错,能否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当调查举证发现行为人不存在着过错问题或无法证明行为人是否有过错时,才考虑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在法律规定的情形之中,是否适用特殊的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以保护受害人的利益。

而当出现行为人没有过错,其行为又不属过错推定适用范围的情况时,才考虑适用公平责任原则予以解决。

热点内容
会计法律知识点 发布:2025-05-17 18:21:46 浏览:544
岳讪山律师 发布:2025-05-17 18:11:46 浏览:772
当事人与法院 发布:2025-05-17 18:11:44 浏览:192
北邮法学 发布:2025-05-17 18:08:57 浏览:154
法律援助站规范化建设 发布:2025-05-17 18:08:55 浏览:811
律协与司法局 发布:2025-05-17 18:05:12 浏览:470
劳动法第46条解释 发布:2025-05-17 18:03:34 浏览:279
广财法学 发布:2025-05-17 18:03:22 浏览:460
湘潭大学经济法研究生录取名单 发布:2025-05-17 18:02:44 浏览:146
山东选拔法官 发布:2025-05-17 17:59:59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