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借条几年过后就没有法律效力

借条几年过后就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1-01-09 23:29:17

㈠ 打借条多久没有法律效力

借条”不仅是债权债务凭证,而且是双方当事人之间合同关系的证明。债权人的权利是否受到回侵犯,答应依“借条”所反映的债务履行期限来确定。
看借条的 有效期限是多长,要看借条写的内容,如果没有写明还款时间,诉讼时效是从出借人要求还款之日起算两年。如果写明还款时间,则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算两年。
如果借条上没有写明还款日期,那么,债权人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还款,债务人也可以“随时”向债权人还款。
根据有关规定,如果是债务纠纷,只要债权人有证据表明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主张过权利,诉讼时效便重新计算,但是诉讼时效最长不超过20年。

㈡ 个人借款合同到期后多长时间没有法律效力

个人借款合同到抄期后2年没袭有法律效力,个人借款属于民事范围。

根据《民法通则》:

第135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诉讼时效是可以中止、中断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139条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第140条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2)借条几年过后就没有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约束力,要求人们按照法律文件规定的那样行为。

法律效力有时还指某种行为或事实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够获得肯定性法律后果,例如一份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能够获得法律的保护。显然,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合法的行为和事实的效力是规范性法律文件所赋予的。只要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就当然地具有一定的效力。

㈢ 借条两年后就没有法律效力了吗

民间借条具有法律效力。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 自然人内之间的借款合容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第二百一十一条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㈣ 借条的有效期是几年,过了有效期就没有法律效果了吗

不是有效来期,是诉讼时效的自问题,借条一般应当从内容中约定的还款时间开始计算,没有约定的最长可以达到20年,如果有的话是2年。但欠条的诉讼时效是书写之日起2年。即便2年过了,只是在被告主张超过诉讼时效时法院才不支持原告的主张,但不妨碍债权人自行向债务人催讨。

㈤ 借条一般在多久以后没有法律效力

1.还款时间就是债权人和债务人约定的应当归还本息的时间。现实中人们经常忽视这项约定,或未作出明确约定。最常见的表述为“一定时间后”还款,如“一年后”还款。“一年后”从字面上来讲是一个时间段,而非时间点。借款后两年、三年或更长时间还款都能够被理解为“一年后”还款。尽管法律上对此有着一定的解释规则,但这种书写方式毕竟增大了实现债权的不确定性。还款时间的不明确,在实践中也容易引发关于诉讼时效的争议。因此,在约定还款时间时,最好将其明确到年月日。 借条形成时间通常是债务人书写欠条的时间。这一时间的约定也应当具体到年月日。实践中,债务人往往有意或无意地漏写这一日期,或仅仅书写年月日的一部分。如债务人仅写明6月25日。尽管在书写借条时这一时间对债权人债务人都是明确的,但时过境迁,难免会对借条的形成时间产生争议。而借条形成时间的不明确则可能导致诉讼时效难以计算。债权人可能不得不面对借条是否已经超过诉讼时效的法律问题。尽管文书的形成时间有可能通过物证鉴定来确定,但这样做也并非绝对可靠,而且将增大当事人的费用支出。 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借用人可能随时归还,出借人可随时要求归还。
2.要及时催款。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借贷期满后,债权人应及时要求债务人归还借款,不能碍于情面或其他原因不及时催款。如债务人一时无法归还,出借人可在时效届满前,让借款人写出还款计划或催要证明等,这样诉讼时效就可从新的协议订立之日重新计算。如债务人仍不按期履约或外逃,债权人应在借款期满后的2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进行依法催收,否则就视为放弃债权,法律不予保护。

㈥ 借款几年后再写借条有法律效力吗

有,补写借条属于对超过诉讼时效的债务进行重新确认,确认后诉讼时效重新开始计算,以借条上的落款日计算。但前提是借条上必须有双方的签字落款。

㈦ 借条的法律有效期限是几年

借条的有效抄期袭诉讼时效是三年,有效期的起算时间是债务人约定偿还债务之日起或者是债权人主动主张债务人偿还债务之日起,三年之内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债务人偿还债务。还款期限届满后三年是诉讼时效期,如果这三年内没有进行主张,就失效了,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㈧ 借条多久会失去法律效力

借条不会失去法律效力,但法院起诉的情况下,自从你最后一次催款起诉日期算起,两年之后就失去法律效力。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规定:

第一百三十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没有被公安发现,其他违法行为在2年内没有被公安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继续或者持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被侵害人在违法行为追究时效内向公安控告,公安应当受理而不受理的,不受本条第一款追究时效的限制。

(8)借条几年过后就没有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超过诉讼时效 1.6万元要不回

买方没有支付够设备款,卖方在长达3年多的时间里都没有通过法院主张权益。等到起诉时,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诉讼请求也被依法驳回。

原告某设备公司与被告李某2013年签订了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约定李某从设备公司购买装载机一台,支付部分首付款,余款自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期间分18期支付。在付清所有款项之前,设备所有权属设备公司所有。

合同签订后,设备公司向李某交付了装载机,李某也支付了绝大部分货款,尚有1.6万元余款未付。今年4月,因余款一直未付,设备公司起诉至未央区法院。

李某则以自2015年2月起原告再未向其催要过货款、故本案已超过诉讼时效为由拒付。原告称,其向李某发过律师函催要过,并有微信聊天记录,但在法庭限定时间内未提交相应证据佐证。

法院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为:原告诉请是否超过诉讼时效。

涉案买卖合同约定支付货款的期限为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故应自2015年2月开始起算诉讼时效,至2017年10月1日民法总则施行时,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诉讼时效期间已经届满,故已超过诉讼时效,原告已丧失胜诉权,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依法不予支持。

办案法官提醒,诉讼时效制度的设立目的和制度价值,一方面在于避免证据收集困难,提高司法效率,另一方面在于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惩罚在权利上的“睡眠者”。本案中原告正是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最终导致败诉。

热点内容
最新劳动法旷工的定义 发布:2025-05-20 10:02:46 浏览:504
合同法若干问题 发布:2025-05-20 09:54:20 浏览:381
最新劳动法2017txt 发布:2025-05-20 09:54:18 浏览:214
论新会计法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20 09:35:09 浏览:628
临床研究方法学 发布:2025-05-20 09:35:06 浏览:396
晚清司法改革 发布:2025-05-20 09:31:12 浏览:349
合同法对格式条款的法律规制 发布:2025-05-20 09:31:10 浏览:424
伊春市律师 发布:2025-05-20 09:21:45 浏览:2
公司发的邮件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5-20 09:07:25 浏览:47
苏格兰法学家 发布:2025-05-20 09:06:25 浏览: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