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判决在时发生法律效力
Ⅰ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是一审吗
比方一审判决:本判决生效后7日内,被告给付原告****。
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那么,从二审生效后向后推7日。二审判决自作出之日起生效,从二审判决最后一页盖章处的日期开始向后计算。
Ⅱ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对附带民事部分提出上诉、抗诉的案件,刑事部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对附带民事部分提出上诉、抗诉的案件,刑事内部分已经发生法律容效力,如果在第二审审理中发现第一审刑事判决确有错误,应当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害人对刑事案件中附带的民事部分提出的上诉应全案审查并就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作出终审判决的批复》:
对于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被告人对刑事判决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也未抗诉,只是被害人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仅要审查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也要审查刑事诉讼部分,以正确确定民事责任,并就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作出终审裁判。第一审刑事判决在上诉期满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如果在第二审审理中发现第一审刑事判决确有错误,应当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如果应送监执行的刑事被告人仍需作为第二审中的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参加诉讼时,为便于审理,在第二审附带民事诉讼未审结之前,可暂缓送监执行。
Ⅲ 终审判决和裁定何时生效批复的理解与适用
您好!审判实践中,对于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所作的终审的判决和裁定何时发生法律效力一直没有明确,争议也比较大。有的认为应当在送达时发生法律效力,有的认为应当自宣告时发生法律效力。2004年7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20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案件终审判决和裁定何时发生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法释〔2004〕7号)(以下简称《批复》),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如何理解和适用该《批复》,笔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认识。
一、问题的提出及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下列判决和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一)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二)终审的判决和裁定;(三)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的判决和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但是,对终审的判决和裁定何时发生法律效力产生了分歧意见。我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讨论以后,认为终审的判决和裁定何时发生法律效力在审判实践中一直没有明确,带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就该问题作出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二、讨论中的不同意见
在讨论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对此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终审的判决和裁定应当自送达被告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主要理由是:终审的判决和裁定应当及时送达被告人,延误送达若在平时可能看不出漏洞,但在新旧刑法交替时期就会出现问题。应为新旧刑法对一些犯罪行为的定性量刑有很大变化,如修订后的刑法取消了流氓罪,一般盗窃犯不再适用死刑等,因此,终审的判决和裁定只有在送达被告人后才发生法律效力。第二种意见认为,终审的判决和裁定应当自宣告或者送达被告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理由是:审判实践中通常有这种情况,即有些人民法院对终审的判决和裁定只去送达但没有宣告,如由于上级法院与下级法院相距较远,上级法院的终审判决和裁定通常委托下级法院代为送达。第三种意见认为,刑事案件终审判决和裁定自宣告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批复》采用的是第三种意见。
三、《批复》的主要理由
《批复》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第一百九十五条和第二百零八条规定的精神,终审的判决和裁定自宣告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批复》的规定是符合立法的原意和审判实践的要求的。主要理由是:(1)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这说明法律要求人民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坚持审判公开的原则,不仅坚持程序公开,也要坚持裁判公开,即要将法官对案件的结论性评价或对某些实体和程序问题的处理向社会公众公开宣示,无论是公开开庭审判的案件还是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所作的判决和裁定都应当公开宣告。因此,审判实践中不允许判决、裁定不经宣告就生效的情形,即任何判决和裁定都应当宣告。(2)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上诉或者抗诉案件的程序,除本章已有规定的以外,参照第一审程序的规定进行。”从这一条的规定看,在第二审程序中坚持审判公开、裁判公开的原则是不能变的,对于作出终审判决和裁定的人民法院来说,由于地域原因委托下级人民法院代为送达终审判决和裁定的,应当要求下级法院代为宣告后立即将裁判文书送达被告人。(3)之所以要规定终审的判决和裁定自宣告之日起生效,还因为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送达的期限。刑事诉讼中送达的方式有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等五种形式。由于送达的方式不同,如何确定送达之日,仍会发生歧义,从而导致不能确定判决和裁定的生效之日。因此,应当将终审判决和裁定的生效时间规定为宣告之日,而不是送达之日。(4)能够更好地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对刑事案件终审判决和裁定何时发生法律效力问题加以明确,规定为自宣告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可以避免因延误送达或者其他原因影响判决的生效执行,更好地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综上,终审判决和裁定自宣告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的规定是符合立法原意,同时也是符合审判实践要求的。
Ⅳ 二审裁定:一审判决自本裁定书送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是否马上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需要所有的当事人都收到判决书,该一审判决才算是生效。
判决书生效后,专判决承担责任的 当事人属要根据判决确定的日期履行判决义务,一般是判决生效后十天。
因此建议先向二审法院核实送达日期,结合一审判决的履行期限,超期后未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一审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Ⅳ 民事案件,一审在地方法院,二审在中院,我都胜诉了。对方又上诉到高院,我想问下二审不是终审吗
我国审判制度实行的是二审终审制,二审后不得再上诉;二审判决裁定作出后,送到双方就生效。当事人不服判决裁定或拒绝履行,可以走审判监督程序——申诉程序,申请再审。
根据《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八条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第一百九十九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5)二审判决在时发生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条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七)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八)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九)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十)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十一)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十二)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十三)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Ⅵ 最高法院:二审判决书什么时候发生法律效力(
二审判决书什么时候发生法律效力?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二审就回是民事案件的终审,判决书送答达即为生效。就是你对于二审不服,而申请到上一级高级人民法院的再审立案的,在再审审理、改判前,也不影响二审判决的有效执行的。
Ⅶ 二审维持原判 一审判决何时产生法律效力
只要二审送达给双方当事人就生效;
还是按一审的判决来申请强制执行。
Ⅷ 对己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栽定能重复再审吗
可以申请再审。
根据《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九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二百条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七)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八)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九)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十)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十一)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十二)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十三)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第二百零一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再审。
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执行。
第二百零七条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 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 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
这里要注意申请再审时间
第二百零五条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另刑事、行政诉讼法中对再审申请事由与时间都不一致。
Ⅸ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对附带民事部分提出上诉、抗诉的案件,刑事部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如果发现第一审判决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对附带民事部分提出上诉、抗诉的案件,刑事内部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容,如果在第二审审理中发现第一审刑事判决确有错误,应当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害人对刑事案件中附带的民事部分提出的上诉应全案审查并就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作出终审判决的批复》:
对于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被告人对刑事判决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也未抗诉,只是被害人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仅要审查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也要审查刑事诉讼部分,以正确确定民事责任,并就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作出终审裁判。第一审刑事判决在上诉期满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如果在第二审审理中发现第一审刑事判决确有错误,应当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如果应送监执行的刑事被告人仍需作为第二审中的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参加诉讼时,为便于审理,在第二审附带民事诉讼未审结之前,可暂缓送监执行。
Ⅹ 二审输了申请再审期限是多少再审立案后时间又时多久审
1,一般二审判决后,应当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二审后申请再审期限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10)二审判决在时发生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法院(court),是世界各国普遍设立的国家机关。主要通过审判活动惩治犯罪分子,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公平正义。
人民法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其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审程序,是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上诉人的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就第一审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理时,所应当遵循的步骤,方式方法。它是绝大部分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中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