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规避招标法律责任

规避招标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1-10 15:33:33

① 不招标和规避招标要付什么法律责任

根据《招标投标法》第49条的规定,行为人规避招标的,应当承担如下责任:

(1)责令限期改正。责令限期改正是实现行政处罚补救性功能的具体手段,是行政机关要求违法当事人对不法状态予以纠正的一种措施。其目的在于要求违法当事人将不法状态恢复为合法状态。本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是指相关的行政监督部门对于有上述违法行为的项目单位,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对其规避招标的行为予以纠正,对强制招标的项目进行招标,以消除因为规避招标而引起的不良影响或不利后果。
(2)罚款。罚款是指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个人、组织所作的一种经济上的处罚,使个人、组织承担新的金钱给付义务。罚款必须是要式行为,处罚机关必须作出正式书面决定,依法明确规定罚款的数额和交纳的期限,并按规定给予被罚款人以申诉和诉讼的权利。罚款不同于罚金:前者是刑罚中附加刑的一种,只能由人民法院判处。根据本条规定,除限期改正外,行政监督部门还可以对有上述违法行为的项目单位处以项目合同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所谓可以罚款是指对于违法的行为人,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还可以根据情节的轻重决定是否给予罚款。通俗地讲,就是可以罚款,也可以不罚款,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享有自由裁量权。
(3)对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可以暂停项目执行或者暂停资金拨付。暂停项目执行或暂停资金拨付的前提是该项目必须是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暂停拨付的也只能是国有资金,藉此促使项目单位纠正其违法行为。
(4)处分。处分包括行政处分与纪律处分。行政处分的对象是项目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的种类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开除等。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可以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的轻重作出不同的行政处分决定。
纪律处分是指有关社会组织对违反其内部规定、制度的成员给予的惩罚性措施。如责任人是党员时,给予相应的党的纪律处分(警告、开除党籍等);责任人是有关行业协会的会员,协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给予降低资质等级的处分。纪委处分与法律责任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违反的社会组织的内部规章、制度,而后者违反的则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其次,纪律处分不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而法律责任则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② 为什么有些老板要开很多家公司呢

1.避税
避税的玩法非常多,最简单的就是开一大堆小规模纳税人做销售主体,每月收入低于10万免增值税,10万满了就换下一个公司开发票,达到节税的目的。
2.互开发票或者转移成本
比如你有个高利润的A公司,和一个新成立的,正在亏损阶段的B公司。那么只要把B公司的员工工资放到A公司去发,同时A公司去采购B公司的服务,这样就可以把A公司的利润做平,达到避税的目的。 实际操作中,公司规模越大,盯着你的人越多,所以你可能还需要引入C公司、D公司,进行循环关联交易。
3.薅政策羊毛
比如你原本有一个高收入的A公司,假如本地有政策,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有巨额补贴,还能拿到政府创投资金,那么你就新设立一个B公司,将A公司正在申报的专利技术转移到B公司,A公司的高学历人才都放到B公司去发工资,用B公司来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拿补贴。 很多贷款政策、产业园区免租政策等等,都是需要你用符合要求的公司去操作的。
4.规避风险
比如食品企业开分店时注册独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以后消费者索赔时,一个分店直接申请破产,不会影响整个公司的运营。 一些快招公司和保健品公司也经常用这个玩法,比如创业小白想加盟某个品牌,实地考察时看到对方公司体量很大,注册资本5000万,但实际签加盟合同时用的是另外一个公司名字,最后小白只能去起诉合同上的责任主体,而总公司规避了风险。
5.矩阵式销售
最常见的是在招投标和贸易领域,你可以让5个销售分别担任5个不同的销售公司的负责人,同时去投标一个项目或跟进同一个客户,实际幕后老板都是你。 这跟宝洁的多品牌矩阵策略是一样的,消费者去超市买洗发水,挑了半个小时,最后买的都是宝洁。 这招在网上同样是有效的,比如你做本城市的除甲醛生意,你注册10个公司,做10套不同ui的网站,同时投放网络竞价,这样客户在网上搜索除甲醛服务时,网络首页所有出现的所有公司幕后老板就都是你,客户选择首页的概率高达80%,也就是说你实质上垄断了80%的客源。

③ 为避开招标拆分工程有何法律责任

对招标人规避招标的行为责令限期改正,依法给予处罚。相关法律依据:

《招标投标法》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而不招标的,将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项目合同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对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可以暂停项目执行或者暂停资金拨付;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3)规避招标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招标投标法》第49条规定对招标人规避招标的行为责令限期改正,对强制招标的项目进行招标。根据《招标投标法》及《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除导致中标无效的违法行为,招标人应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比如:

1、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招标人有《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及部门规章规定的违法行为,情节轻微的,行政部门有权对招标人发出书面警告,并有权责令其限期改正

2、罚款。招标人有违法行为的,行政监督部门有权对招标人依据不同规定处以不同数额的罚款,并同时可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3、不颁发施工许可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管理办法》规定,对应予招标未招标的,应予公开招标未公开招标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部门对责令改正而拒不改正的招标人不颁发施工许可证。

4、行政处分。行政处分的对象是招标人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5、暂停项目执行或者暂停资金拨付。对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而不招标的,或者是将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以其他方式规避招标的,如果招标项目是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的,有关行政部门可以暂停该项目的执行或是暂停向该项目拨付资金。

参考资料:网络:招标投标法

热点内容
马贞经济法 发布:2025-05-21 09:49:02 浏览:473
关于公司安排轮体劳动法 发布:2025-05-21 09:48:20 浏览:444
绍兴法院管辖 发布:2025-05-21 09:38:07 浏览:721
泉州劳动纠纷律师 发布:2025-05-21 09:24:30 浏览:840
立法应该应 发布:2025-05-21 09:10:16 浏览:307
司法解散之诉 发布:2025-05-21 09:09:29 浏览:462
法官你好 发布:2025-05-21 08:59:04 浏览:224
市民法概念 发布:2025-05-21 08:54:58 浏览:230
法官伪造事实是否违法 发布:2025-05-21 08:54:12 浏览:774
生产车间员工守则及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21 08:49:45 浏览: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