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发短信通知交楼具有法律效力吗

发短信通知交楼具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时间: 2025-05-07 07:18:29

⑴ 手机短信在法院能做为证据吗

可以的,手机短信可以作为法院证据,但是此类电子数据内容易遭到篡改,须符合一定的形式要件,以破除其作为证据使用的真实性障碍与关联性障碍,单独使用证明力不大,仍有一些限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调查人员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

视听资料是指利用图像、音响及电脑等贮存的数据资料等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形式。从以上可以推断,手机短信可以作为一种视听资料,作为一种证据,只要符合证据的三大特征,同时又能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证据之间形成相对完整的证据链,就应当作为证据采信。

证据三大特征:

1、具备证据的客观性。手机短信的客观性要求手机短信必须真实的反映案件事实,手机短信的内容应当未曾受到过任何篡改或者不存在被伪造的情况。


2、具备证据的关联性。手机短信的收发表现为发送短信者占主动地位而收短信者处被动地位,手机短信的收和发是一种对应关系。每一个手机号码均对应一个唯一的用户,手机短信的收发只能在特定的两个手机号码间进行,在没有其他相反证据的情况下,两个特定的手机号码间的短信收发,可以认定为两个特定的用户之间在特定的时间发生的通信行为,可以认定该手机短信内容与案件具有关联性。

3、具备证据的合法性。法院须从以下三方面对手机短信进行审查:一是手机短信证据是否是客观真实的存在。二是手机短信证据收集的主体、时间、地点、对象等是否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三是手机短信证据是否被他人非法输入和控制。

从手机短信的合法性来看,要通过合法的入网手续后,合法使用手机,手机收到的短信是合法的证据。因此,符合下列情况,法院还是有依据将短信作为有效证据的。

1、保证手机短信不被删除,在手机储存空间或储存卡总保存。

2、将手机短信内容固定,可以请公证处的人员公证一下,摘成书面文字,进行公证,使其具有较强的证明效力。在公证时,公证机关应当机库手机的品牌,和型号,以便以后核查。这样提交的证据,对方要提供更强效力的证据才恩呢该推翻。多数情况下,公证机关的公证材料会被法院采纳。

3、提起诉讼后,将公证文书或将固定的手机短信证据交给法院,或有法官对手机内容进行检验,并当场制成笔录。做笔录时,同样应著名手机型号与品牌。除极少数款型的手机短信内容可以修改外,目前对大多数市面上出售的收集短信内容是不可修改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⑵ 短信通知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当事人采用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鉴于电子送达是采用网络、无线电波等媒介,实现点对点之间不同时空的数据互换和传输,与传统信函的同时性具有较大不同,双方当事人对电子送达方式的合意,有利于甄别受送达人用于接收通知的终端设备、风险责任的承担和送达效力等预先进行约定,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八十七条 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采用前款方式送达的,以传真、电子邮件等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该条文以列举的方式规定了电子送达的载体,但实践中能否使用手机短信平台的方式进行送达,笔者持否定意见。

⑶ 什么叫书面通知哪些具有法律效应

邮件、短信、信函、通知、告示都算书面通知,而且都有法律效力。

拓展资料:

相关书面内通知需要及容时通知对方,大概有如下方式

1、在合同中约定送达地址。一般现在双方可以合同中约定送达的地址,相关送达材料以合同约定送达的进行送达,不管对方是否收到,以寄出为送达;

2、当面签收,这个是最直观、清楚的送达方式;

3、邮寄送达,普通的邮寄送达,根据对方的经验地址或住所地进行邮寄送达,送达日期以邮件签收为准;

4、当然还有其他送达方式,比如传真送达、电子邮件送达等。

书面形式,是指以文字表现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订立合同的合同形式。合同书以及任何记载当事人要约、承诺和权利义务内容的文件,都是合同的书面形式的具体表现。《合同法》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书面形式的最大优点是合同有据可查,发生纠纷时容易举证,便于分清责任。因此,对于关系复杂的合同、重要的合同,最好采取书面形式。但双方当事人均承认的口头合同,已经履行了主要义务的口头合同,法律认可的其他口头合同有效。

⑷ 短信通知有法律效力吗

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短信通知也视为书面通知,具备法律效力。
所有的通知形式都只是作为一种证据,法律效力看证据证明力决定,短信有效力,但是不会很高,最好是用书面通知让对方签字表示收到,其次是快递并以快递回执作为证据,短信为下策,因为这只能证明你给他发过通知,但如果对方把收到的短信删掉,他完全可以说自己从来没收到。

热点内容
2012年自考商法二试题 发布:2025-05-07 12:10:14 浏览:958
交通有法律责任刑事责任 发布:2025-05-07 11:58:23 浏览:636
刑法的程序法 发布:2025-05-07 11:57:45 浏览:45
道德经第一章读后感 发布:2025-05-07 11:57:44 浏览:787
刑事诉讼法追加起诉 发布:2025-05-07 11:51:16 浏览:845
公司法全民所有制企业 发布:2025-05-07 11:50:16 浏览:773
国际经济法问题探讨 发布:2025-05-07 11:49:39 浏览:306
北航法学考博 发布:2025-05-07 11:48:56 浏览:345
口头说工资有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07 11:48:47 浏览:300
单位开具收入证明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5-07 11:46:34 浏览: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