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分房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1. 村委会,村民与村委会签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有效吗
村委会和村民签订的拆迁补偿协议是否有效?
判断村委会和村民签订的拆迁补偿协议是否有效,首先要明确村委会的法律地位。2017年10月1日之前,村委会仅仅是自治组织,在后来《民法通则》修改后,村委会成为独立的法人单位,是可以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但是村委会不是行政体系的一部分,就是说不是政府,依然是自治组织。行使的权力不是行政权力,而是基层自治组织的管理职能。
同时根据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市县人民政府才是征地组织实施的主体,对确定征地补偿标准、拆迁补偿安置、补偿费用及时足额地发放,组织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等负总责,国土资源部门应在市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征地工作。
村委会的行政职能有限。对于在有拆迁、征地的情况发生时,村委会的职责和权利就是配合征收的单位进行宣传、调查等工作来完成征收、拆迁的目的。按照我国行政管理法规定,土地主管部门才能有资格签订拆迁补偿协议,并要一月前进行公示,还要公示补偿标准,要依法依规进行公示,否则签订的补偿协议无效。
因此,村委会是没有权利与村民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或者说即使签了也是无效的、不具备法律效力的。
北京英淇律师提醒:
被拆迁人在签征收补偿协议的时候,如果遇到的相对方是村委会,一定要区分村委会有没有委托的权利。如果没有,被拆迁人一定要拒绝签字,并且及时提起有关复议、诉讼程序以保障自己的合法补偿利益。
2. 拆迁分房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拆迁分房协议依法有权生效,但其具备法律效力需同时符合三项要求:首先,合同的当事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其次,合同内容必须合法,不违犯任何强制性法律和公共道德规范;最后,双方意志真实且无欺瞒、胁迫等行为。在公平、自愿、明晰的原则下签署的此类协议,通常受到法律保护与承认。然而,如出现误解、显著失衡以及触犯禁令等过程,则有可能导致该协议部分或全部失效。综上所述,拆迁分房协议的法律地位涉及诸多复杂因素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