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法律责任方式
『壹』 医学法中规定了哪些法律责任
一、医事法律责任必须由医学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具体规定
只有医学法律、法规、规章在设定权限范围内做了某些明确规定,行为人才承担某种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医事法律责任是违反医学法律规范的后果
只有在构成医事违法的前提下,才能会行为人承担相应的医事法律责任;不构成医事违法,也就无须承担医事法律责任。
三、医事法律责任只能由法定机关追究
追究程序按法定程序进行,当事人对追究其医事法律责任不服时,一般应向上一级机关申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四、医事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
综上所述,医事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违反医学法律规范而应当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法律责任。
2、医学法中规定的法律责任有哪几种?
按照行为人违反医学法律规范的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的不同,我国医学法中确定了三种医事法律责任,即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一、医事刑事责任
医事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违反了刑法在医药卫生方面的规定,构成了犯罪,所必须承担的受刑罚处罚的法律责任。其主要特征是:
(一)刑事责任是因犯罪行为而产生的。
(二)刑事责任具有不可转移性。即刑事责任的承担者只能是犯罪行为人。这与民事责任的承担主体是可以转移、发生变化不同。
(三)医事刑事责任是最为严厉的一种医事法律责任,是对医事违法行为最严厉的惩罚。
(四)刑事责任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予以追究,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或个人都无权追究任何人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定罪原则,我国刑法分别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和“渎职罪”三大类犯罪,确立了医药卫生方面的医事刑事责任。
(一)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医药卫生犯罪。主要有: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化妆品罪。
(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医药卫生犯罪。其中,属“危害公共卫生罪”的有:甲类传染病传播罪、违反传染病菌(毒)种管理规定肇事罪、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罪(第332条)、非法组织他人卖血罪、强迫他人卖血罪、非法采集供应血液罪、非法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罪、违反血液及其制品管理规定肇事罪、重大医疗事故罪、非法行医罪、非法实施破坏计划生育手术罪、逃避动植物检疫罪。属“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非法运输、携带制毒物品进出境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非法提供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罪及传播性病罪。
(三)渎职罪中的医药卫生犯罪。主要有:国家环境保护监管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传染病防治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等。
另据我国刑法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种。医事刑事责任方面的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二、医事行政责任
医事行政责任,是指行为人在违反医药卫生法中有关医事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造成公民健康的一定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其主要特征是:
(一)行政责任产生于违反医学(卫生)行政法律法规。只有违反了医学(卫生)行政法所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才承担行政责任。而这同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必须承提民事责任,违反刑法必须承担刑事责任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行为人因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相应的法律后果。
(二)行政法律责任只能由国家行政机关或国家授权的企事业单位的行政领导机关追究。当事人对追究其行政责任不服时,一般可以向追究行政责任的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申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我国医事行政责任的承担形式有两种,一是行政处罚,一是行政处分。
(一)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是法定的国家行政机关按行政隶属关系,给予违反医学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企事业单位或公民的一种法律制裁。主要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卫生(生产)许可证或营业执照、追缴已售出禁止生产经营的产品、行政拘留等。
(二)行政处分。行政处分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按行政隶属关系,给予违反医学行政法的所属工作人员的一种制裁措施。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等。
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主要区别在于:
(一)处罚由执法机关决定,处分由从属机关决定;
(二)处罚针对企事业单位或公民,处分针对机关工作人员;
(三)处罚针对违反行政法的行为,处分针对违法失职的行为;
(四)采取的形式不同。
三、医事民事责任
医事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违反医学法律规定,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应对受害人所承担的损害赔偿的责任。其主要特征是:
(一)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即以经济赔偿为主要形式。其中也包括某些非财产责任,如医疗事故中的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等。
(二)民事责任主要是为了弥补受害人的损失。这种赔偿责任必须遵循民事赔偿领域的“赔偿实际损失”原则;同时,这种赔偿具有补偿性质和惩罚性质(如罚款、罚金、没收财产等)。
(三)民事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双方当事人作为平等主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协商解决承担民事责任问题,这也是民事责任区别于其他两种法律责任的一个重要特征。
我国医事民事责任的承担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支付违给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贰』 违反食品卫生法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一、违反食品卫生法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1、违反食品卫生法要承担的法律责任,需要视情况而定:
(1)造成较轻后果的只负行政责任,只需要承受相关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行政处罚,停止违法行为即可;
(2)造成比较严重后果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即不但要停止违法行为,还要赔偿别人因之受到的损失;
(3)造成非常严重后果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会面临刑事处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二)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三)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四)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五)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饮具和容器;
(八)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等;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容器、售货工具和设备;
(九)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非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事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的,应当符合前款第六项的规定
二、食品卫生许可证怎么办理
食品卫生许可证办理具体流程如下:
1、申请人填写相应的申请表,到当地受理窗口递交某某市食品卫生许可证申请书;
2、提交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的材料;
3、食品卫生许可证办理人员审批,在收到申请后五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受理决定,受理后二十个工作日内做出审批决定;
4、作出准予决定后十个工作日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
『叁』 卫生法律责任形式包括
卫生法律责任的形式包括如下:
1、刑事责任:违反卫生法律法规造成重大后果的人,可被追究刑事责任,如监禁、罚款等。
2、行政责任:针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可以给予行政处罚,如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许可等。
3、民事责任:当卫生事件导致人身伤害、死亡或财产损失时,受害人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8、卫生事件应急责任:面对突发的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和效率是衡量各方责任的重要标准。政府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卫生行政部门负有指挥、协调、监督等职责,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参与救治和防控工作,迅速排查和控制疫情,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卫生法律责任的作用
1、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卫生法律明确规定了各类卫生组织和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严谨而有效的执法可以维护社会卫生秩序,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2、提高监管效果。卫生法律明确了监管部门的权力和职责,可以加强对卫生组织和个人的监管力度,提高卫生监管的效果,促进卫生领域各种违法行为的防范和打击。
3、减少损失和纠纷的发生。卫生法律规定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一方面可遏制此类违法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让违法者为他们的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惩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失和纠纷的发生。
4、促进卫生领域的健康发展。卫生法律为卫生组织和个人的合法行为提供了保障,可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卫生领域的健康发展。
卫生法律责任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高监管效果、减少损失和纠纷的发生以及促进卫生领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卫生领域中,必须严格执行卫生法律,防范和打击所有违法行为。
『肆』 湖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七章 法律责任
湖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七章法律责任详细规定了违反条例的各种行为及其相应的法律责任,旨在维护城市市容整洁、环境卫生,保障市民健康生活。以下是条例中的主要法律责任条文:
第四十一条:对违反条例的行为,若存在法律、行政法规的处罚规定,则依据这些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列举了九种违反条例的行为及其处理方式:
1. 违反第十八条第二款、第十九条、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责令清理或清除,可处警告及罚款(10元至200元)。
2. 违反第十条第三款、第四款、第十一条第三款、第十七条第三款、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责令改正,拒不改正者可处50元至500元罚款。
3. 违反第十四条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20元至1000元罚款。
4. 违反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规定,责令改正,可处500元至3000元罚款。
5. 违反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者,依法强制拆除,可处1000元至2万元罚款。
6. 违反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对单位处5000元至5万元罚款,对个人处200元以下罚款。
7. 违反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责令清除路面污染物,并可按每平方米50元标准罚款。
8. 违反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第三十四条规定,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者,可处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费或设施造价2倍以下罚款。
9. 违反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责令限期处理,逾期不处理者,予以没收。
第四十三条:罚款的收缴方式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四十四条:侮辱、殴打市容环境卫生工作人员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人员存在不履行职责、违规收费罚款、滥用职权、打骂侮辱当事人、损坏侵占当事人物品、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等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依法赔偿损失。
湖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七章法律责任通过详细规定了违反条例的各种行为及其法律责任,旨在确保城市市容整洁、环境卫生,保护市民的健康生活,维护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