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责任的规则与免责
A. 免责的条件及方式
(一)免责条件:即法律明文规定的当事人对其不履行合同不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我国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主要有:
1.不可抗力: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2.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货物的合理损耗。
3.债权人的过错
(二)
1.免责条款的概念:免责条款,就是当事人以协议排除或限制其未来责任的合同条款。其
一,免责条款是合同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合同条款;其
二,免责条款的提出必须是明示的,不允许以默示方式作出,也不允许法官推定免责条款的存在。
2.免责条款的有效与无效
(1)基于现行法的规定确定免责条款的有效或者无效。免责条款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以排除或限制当事人的未来责任为目的,因而属于一种民事行为,应受的规定调整。
(2)基于风险分配理论确定免责条款的有效或者无效
(3)根据过错程度确定免责条款的有效或者无效,合同法。
(4)根据违约的轻重确定免责条款的有效或者无效,我国没有采用。
税前列支就是在计算所的税的时候能作为税得税的费用扣除的项目.字面上理解就是,所得税扣除之前,可以罗列做为支出(就是费用)
法律依据: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十三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B. 法律责任的免责事由
1、第三人过错:这种情况指的是损害完全是由原被告之外的第三人过错造成的情形。
2、不可抗力:这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所导致的损失。
3、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自身、他人的合法权益遭受不法侵害,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人采取防卫措施所造成的损害。
4、高穗紧急避险:高穗紧急避险是指为使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避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害。
5、紧急救助行为: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四条规定,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五条规定,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规定,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导致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稿胡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C. 什么是免责免责有哪些情形
(1)法律责任的减轻与免除,谨森即通常所说的免责。免责以法律责任的存在为前提,是指虽然违法者事实上违反了法律,并且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但由于法律规定的某些主观或客观桥绝条件,可以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即不实际承担)法律责任。
(2)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免责的条件和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而言,免责的条件和方式主要包括:
①时效免责,即违法者在其违法行为发生一定期限后不再承担强制性法律责任。时效免责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督促法律关系的主体及时行使权利、结清债务,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提高法院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②不诉免责,即所谓“告诉才处理”“不告不理”。不告不理意味着当事人不告,国家就不会把法律责任归结于违法者,即意味着违法者实际上被免除了法律责任。作为免责形式的“不告诉”,必须是出于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的自由意志。如果“不告诉”是在某种压力或强制环境下作出的,则不构成免祥消亩除有责主体的法律击任的条件和依据
③自首、立功免责,即对那些违法之后有自首情节或立功表现的人,免除其部分或全部法律责任。
④补救免责,即对于那些实施违法行为,造成一定损害,但在国家机关归责之前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的人,免除其部分或全部责任。这种免责的理由是违法者在归责之前已经超前履行了第二性义务
⑤协议免责或意定免责,即基于双方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的协商同意的免责,即所谓的“私了”这种免责一般不适用于犯罪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即“公法”领域的法行为),仪适用于民事违法行为(即“私法”领域的违法行为)。
⑥自助免责,是对自助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的减轻或免除所谓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情势紧迫而又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采取扣押、拘束或其他相应措施而为法律或社会公共道德所认可的行为。自助行为可以免除部分或企部法律责任。
⑦人道主义免责.权利是以权利相对人即义务人的实际履行能力为限度的,在权利相对人没有能力履行责任或没有能力履行全部责任的情况下,有关的国家机关或权利主体可以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免除或部分免除有责主体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