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避免责任法律术语
发布时间: 2025-05-23 00:35:27
1.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的含义是什么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是指无法预见、无法避免和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这一术语在《民法通则》中有所定义,通常作为免责条款的一部分。具体来说,不可抗力事件是指合同成立后,非因当事人原因发生的、无法预料、无法预防、无法避免且无法控制的事件,导致当事人无法履行或延迟履行合同。这类事件可能导致当事人免除责任或推迟合同履行。不可抗力通常包括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地震)、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封锁)和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或骚乱)。
在房屋交易中,不可抗力条款通常作为合同的一部分,内容包括不可抗力事件的定义、报告和证明不可抗力事件的格式和期限以及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的责任范围。具体内容包括:1) 若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可解除合同;2) 若不可抗力仅暂时阻碍履行,通常采取延期履行;3) 当事人若已尽力采取补救措施但仍无法避免损失,可免除赔偿责任。
在使用不可抗力条款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 不可抗力条款的存在不影响直接法律规定;2) 不可抗力为法定免责条款: - 若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未涵盖法定免责范围,当事人仍可依据法律规定免责。 - 若条款范围超出法定范围,超出部分视为新的免责条款。3) 一般情况下,不可抗力免责条款具有强制性,当事人不能排除其免责效力,但有例外: - 金钱债务的迟延责任不可因不可抗力而免除; - 迟延履行期间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责效力。
请注意,以上回答基于2017年7月7日的信息,当前的购房政策可能有所不同,请以最新政策为准。购买新房时,可参考搜狐焦点网。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