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本人签字情况说明内容不实法律效力

本人签字情况说明内容不实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5-05-27 11:53:48

① 手写证明有法律效力

手写证明材料满足以下条件即具有法律效力:
1、当事人意思意思表示真实;
2、当事人本人亲自签名;证明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
3、只要能够证明案件事实,是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
。同时证据需要满足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三个标准。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应当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自己保存证据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经人民法院核对无异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一条
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的书证,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是经核对无误的副本或者复制件。是副本或者复制件的,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来源和取证情况。

② 情况说明有没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作为书面的载体,合同、协议等法律效力已经被大众认同,意向书、承诺函等因内容规定差异性,其法律效力存在一定的争议,情况说明书类似,关键看内容是否能涵盖基本的权利义务,形式上是否有真实签章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五百零五条 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的效力,应当依照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编的有关规定确定,不得仅以超越经营范围确认合同无效。

③ 情况说明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情况说明只是一个说明性文件,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④ 《情况说明》具有法律效力吗或者说什么样的情况说明具有法律效力

视内容而定,如果内容合法双方签字则有效,如内容违法,则即使双方签字亦无法律效力

⑤ 情况说明书有法律效力吗

作为书面的载体,合同、协议等法律效力已经被大众认同,意向书、承诺函等因内容规定差异性,其法律效力存在一定的争议,情况说明书类似,关键看内容是否能涵盖基本的权利义务,形式上是否有真实签章等。

⑥ 本人签字被别人拿去伪造合同该怎么办

伪造假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需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
合同成立,首先得满足一个必须的条件,那就是必须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所以,他人伪造签名确定的合同,其实不属于双方达成一致的合意,所以合同其实并未成立。根据合同成立的禁止性规定和必须满足的条件,那么因为伪造签名确立的合同,首先不符合成立的法定条件,所以也不会发生法律效力。伪造签字合同属于合同欺诈,如果伪造合同一方将该合同用于诉讼,那么另一方可向法院申请鉴定该合同上的签字的真实性,法院鉴定后如果证实该签字确实是伪造的,可直接认定该合同未成立,同时伪造合同一方可能涉嫌伪证罪,人民法院可根据相关庭审情况及时通报给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伪造签字合同一方的刑事责任。伪造他人签名刑事责任要承担吗?伪造签名要依据伪造签名的目的而确定法律责任。如果是用于诈骗的,可以按合同诈骗罪、诈骗罪等罪名追究刑事责任。伪造假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需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此外,刑法里还规定了合同诈骗罪,如果伪造假合同的行为触犯了刑法规定的犯罪情形,那么,行为人还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热点内容
图片的文字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5-29 08:01:09 浏览:868
道德讲堂朗诵经典 发布:2025-05-29 07:59:33 浏览:696
可以起诉法院吗 发布:2025-05-29 07:57:58 浏览:143
民事诉讼法全文举证规定 发布:2025-05-29 07:43:28 浏览:251
法学概论上 发布:2025-05-29 07:28:06 浏览:529
强化司法监督制约 发布:2025-05-29 07:26:31 浏览:12
关于经济法总论 发布:2025-05-29 06:47:50 浏览:688
司法岛僵尸 发布:2025-05-29 06:40:39 浏览:61
国际经济法的实务书籍 发布:2025-05-29 06:18:01 浏览:969
河源劳动法最低工资 发布:2025-05-29 05:55:42 浏览: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