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法律效力
1、《民事诉讼法》是全国人大颁布的法律。司法解释是最高法院或者最高检察回院就答自身工作中的具体法律应用的法律解释。最高法院、检察院解释法律的前提是要符合法律规定或者法律精神。
2、根据《立法法》确立的法律原则,法律的效力高于司法解释的效力。所以,《民事诉讼法》的效力高于司法解释的效力。
一般优于特别,新法优于旧法
当二者发生冲突时 民法和行政法他们位阶是一样的,都是法律
C. 民法中的谅解协议有什么法律效力
如系双方自愿达成且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应为有效
请关注启讯律师
D. 民事判决的法律效力
民事判决视来情况而定。
如果是一审判决,除自了特殊的案件;例如小额诉讼实行一审终审外,其他案件一审判决下来后,看15天内原被告双方是否上诉。如果上诉,进入二审程序。
如果不上诉,一审判决生效,案件进入到执行程序。被告必须履行给付义务,否则原告有权申请法院执行局强制执行。
被告有给付能力却不给付的,进入黑名单,限制乘坐飞机,动车一等票等,不能抵贷款
E. 某一具体民事法律行为违反了民法的公平原则,其法律效力是什么
某一具体民事法律行为违反了民法的公平原则,其法律效力自始无效。不具有法律效力。
F. 民法中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要件及其法律效力
一、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是指哪些权利应适用诉讼时效。通说认为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而不适用于支配权(如Nk7、人身权),也不适用于形成权(如撤销权、解除权)。具体而言,又分以下几种情况:
1.此处所称的请求权,首先是指债权请求权,包括基于合同之债的请求权、基于侵权行为的请求权、基于元因管理的请求权、基于不当得利的请求权以及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赔偿请求权。
2.对于物上请求权,有学说认为应细分为不同情况:因物权受到侵害而产生的请求权,从法理上看,排除妨碍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物权确认请求权,依其性质应不适用诉讼时效,而返还财产请求权、恢复原状请求权应受诉讼时效的约束;但是,已登记的物权所产生的物上请求权,不宜因时效而消灭。
3.对于人身权请求权,基于身份关系所产生的请求权(如离婚请求权、解除收养关系请求权、扶养请求权等),不适用诉讼时效;人身权受到侵害所产生的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请求权,只要侵权行为仍在持续,也不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而损害赔偿请求权因属于债权请求权,所以应适用诉讼时效。
4.对于侵害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知识产权的权利保护期间内,停止侵害的请求权也不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损害赔偿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但起算有所不同。
5.还有一个例外的情况是,根据《民通意见》第170条的规定,未授权给公民、法人经营、管理的国家财产受到侵害的,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
二、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要件
1.须有请求权的存在。
2.有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
3.怠于行使权利状态持续存在达到法定期间。
三、诉讼时效的法律效力
1.胜诉权消灭。即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时,权利人丧失的是胜诉权,而非实体权利。因此诉讼时效完成的债权虽不能强制实现,但可以作为被动债权用来抵销债务。
2.实体权利不消灭。诉讼时效届满,实体权利不消灭,债权人对于债务人自愿履行的债务,仍享有受领保持力,债务人履行义务后,不得请求返还。
3.权利人不丧失起诉权。即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4.法庭审理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
【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作出愿意履行的意思表示或者在债权人的催款通知上签字或盖章,应视为其放弃了时效利益,对原债务进行承认。该债权债务因此回复强制履行的效力,即使义务人不知时效期间届满的事实,也不得以不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主张诉讼时效的效果。
例解
2000年2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施工合同,约定由乙公司为甲建房一栋。乙与丙签订《内部承包协议》,约定由丙承包建设该楼房并承担全部经济和法律责任,乙收取丙支付的工程价款总额5%的管理费。丙实际施工至主体封顶。2004年1月,乙向法院起诉请求甲支付拖欠工程款并解除施工合同。甲辩称乙起诉时已超过2年诉讼时效,要求法院驳回乙的诉讼请求。(2004,卷三,第82题)
下列关于合同解除的说法.何者正确?
A.乙起诉请求解除合同时已超过诉讼时效
B.乙起诉请求解除合同时未超过诉讼时效
c.乙起诉请求解除合同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
D.乙起诉请求解除合同适用特殊诉讼时效规定
[答案及解析]c。考查合同解除与诉讼时效。《合同法》第95条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本案中,甲乙闾没有约定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期限,乙应当在经对方催告后合理期限内行使解除权,否则该权利消灭。这种因在法定或合理期限不行使权利而使得权利消灭的制度是除斥期间制度,并非是诉讼时效制度。合同的解除不适用于诉讼时效制度。
法条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171.过了诉讼时效期间,义务人履行义务后,又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翻悔的,不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153.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查明元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G. 民法规定民间约定具有法律效力吗
民间借贷口头约定还款时间有法律效力。
按照法律规定,口头形式是合同的形式之一,一般内认为是具有法律效力容的。关键问题就虽然当事人双方的口头约定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如果其中一方对该口头约定予以否认并不履行相应的义务,那么就需要另一方提供证据来证明该口头约定的存在,否则空口无凭,很难让法律对此约定予以认定。还应当提供录音、录像作为证据,否则就很难认定。
《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H. 法律法规效力问题
、法律效力,
2、法律生效的范围。包括:
(1)时间效力,指法律开始生效的时间和终止生效的时间;
(2)空间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领海、领空),通常全国性法律适用于全国,地方性法规仅在本地区有效;
(3)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什么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适用于全国公民,有的法律只适用于一部分公民。
3、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狭义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本章所讲的法律效力,即狭义的法律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决书、裁定书、逮捕证、许可证的法律效力。
4、法律对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实践中先后采用过四种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①属人主义,即法律只适用于本国公民,不论其身在国内还是国外;非本国公民即便身在该国领域也不适用。
②属地主义,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本国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本国公民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③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
④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这是近代以来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原则。我国也是如此。采用这种原则的原因是:既要维护本国利益,坚持本国主权,又要尊重他国主权,照顾法律适用中的实际可能性。
I. 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的法律效力哪个高一些
1、《民事诉讼法》是全国人大颁布的法律。司法解释是最高法院或者最高检专察属院就自身工作中的具体法律应用的法律解释。最高法院、检察院解释法律的前提是要符合法律规定或者法律精神。
2、根据《立法法》确立的法律原则,法律的效力高于司法解释的效力。所以,《民事诉讼法》的效力高于司法解释的效力。
J. 宪法和民法是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急求
宪法是根本法,民法是专门法
宪法的效力高于民法,除宪法中有特别说明使用其他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