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承担卫生法律责任的前提是

承担卫生法律责任的前提是

发布时间: 2025-07-13 11:54:44

A. 卫生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是什么

卫生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
1、 违法必须是客观上违反卫生法规定的一种行为;
2、 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3、 必须是行为人有主观过错的行为;
4、 卫生违法的主体,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危害公共卫生罪有以下罪名:
1、非法组织卖血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非法组织出卖他人血液的行为;
2、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造成检疫传染病传播的行为;
3、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是指从事实验、保存、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播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行为。
综上所述,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造成检疫传染病传播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二条
【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三百三十三条
【非法组织卖血罪;强迫卖血罪】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强迫他人出卖血液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B. 医学法中规定了哪些法律责任

一、医事法律责任必须由医学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具体规定

只有医学法律、法规、规章在设定权限范围内做了某些明确规定,行为人才承担某种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医事法律责任是违反医学法律规范的后果

只有在构成医事违法的前提下,才能会行为人承担相应的医事法律责任;不构成医事违法,也就无须承担医事法律责任。

三、医事法律责任只能由法定机关追究

追究程序按法定程序进行,当事人对追究其医事法律责任不服时,一般应向上一级机关申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四、医事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

综上所述,医事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违反医学法律规范而应当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法律责任。

2、医学法中规定的法律责任有哪几种?

按照行为人违反医学法律规范的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的不同,我国医学法中确定了三种医事法律责任,即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一、医事刑事责任

医事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违反了刑法在医药卫生方面的规定,构成了犯罪,所必须承担的受刑罚处罚的法律责任。其主要特征是:

(一)刑事责任是因犯罪行为而产生的。

(二)刑事责任具有不可转移性。即刑事责任的承担者只能是犯罪行为人。这与民事责任的承担主体是可以转移、发生变化不同。

(三)医事刑事责任是最为严厉的一种医事法律责任,是对医事违法行为最严厉的惩罚。

(四)刑事责任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予以追究,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或个人都无权追究任何人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定罪原则,我国刑法分别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和“渎职罪”三大类犯罪,确立了医药卫生方面的医事刑事责任。

(一)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医药卫生犯罪。主要有: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化妆品罪。

(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医药卫生犯罪。其中,属“危害公共卫生罪”的有:甲类传染病传播罪、违反传染病菌(毒)种管理规定肇事罪、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罪(第332条)、非法组织他人卖血罪、强迫他人卖血罪、非法采集供应血液罪、非法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罪、违反血液及其制品管理规定肇事罪、重大医疗事故罪、非法行医罪、非法实施破坏计划生育手术罪、逃避动植物检疫罪。属“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非法运输、携带制毒物品进出境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非法提供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罪及传播性病罪。

(三)渎职罪中的医药卫生犯罪。主要有:国家环境保护监管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传染病防治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等。

另据我国刑法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种。医事刑事责任方面的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二、医事行政责任

医事行政责任,是指行为人在违反医药卫生法中有关医事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造成公民健康的一定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其主要特征是:

(一)行政责任产生于违反医学(卫生)行政法律法规。只有违反了医学(卫生)行政法所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才承担行政责任。而这同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必须承提民事责任,违反刑法必须承担刑事责任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行为人因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相应的法律后果。

(二)行政法律责任只能由国家行政机关或国家授权的企事业单位的行政领导机关追究。当事人对追究其行政责任不服时,一般可以向追究行政责任的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申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我国医事行政责任的承担形式有两种,一是行政处罚,一是行政处分。

(一)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是法定的国家行政机关按行政隶属关系,给予违反医学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企事业单位或公民的一种法律制裁。主要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卫生(生产)许可证或营业执照、追缴已售出禁止生产经营的产品、行政拘留等。

(二)行政处分。行政处分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按行政隶属关系,给予违反医学行政法的所属工作人员的一种制裁措施。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等。

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主要区别在于:

(一)处罚由执法机关决定,处分由从属机关决定;

(二)处罚针对企事业单位或公民,处分针对机关工作人员;

(三)处罚针对违反行政法的行为,处分针对违法失职的行为;

(四)采取的形式不同。

三、医事民事责任

医事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违反医学法律规定,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应对受害人所承担的损害赔偿的责任。其主要特征是:

(一)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即以经济赔偿为主要形式。其中也包括某些非财产责任,如医疗事故中的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等。

(二)民事责任主要是为了弥补受害人的损失。这种赔偿责任必须遵循民事赔偿领域的“赔偿实际损失”原则;同时,这种赔偿具有补偿性质和惩罚性质(如罚款、罚金、没收财产等)。

(三)民事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双方当事人作为平等主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协商解决承担民事责任问题,这也是民事责任区别于其他两种法律责任的一个重要特征。

我国医事民事责任的承担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支付违给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C. 关于卫生方面的约定

在卫生法律体系中,所有主体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活动,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卫生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行政,其行为必须以合法性与合理性为基础,确保卫生服务活动中的双方当事人能够平等自愿、诚实信用地参与,任何卫生法律关系主体都处于平等地位,不允许存在特权。

任何受到不法行为侵害的卫生法律关系主体,都享有通过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同时,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卫生法律行为必须遵循法律优先原则,在规范层面上,卫生行政立法必须遵守《立法法》的规定,不得与现有法律相冲突。

在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时,必须依据法律规定。对于法律未明确规定的内容,卫生行政机关可以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但不得违背宪法和法律的精神。与上位法相抵触的卫生行政规范性文件,应当依法撤销或修改。卫生法律行为还需遵守卫生科学的一般规律和法律保留原则,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是卫生科学的目的,也是法律保护的对象之一。

然而,在保护公民生命健康的同时,还需保障公民的其他基本权利,特别是在卫生活动中涉及的大量附随行为可能会与法律规定产生冲突。此时,需要综合考虑。如果某些附随行为虽符合卫生科学的发展规律,但与法律保护个人权利的根本宗旨相违背,那么必须在遵守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做出妥善处理。

例如,在临床实习中观察病人的身体,虽然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技术水平,符合医学科学的规律,但同时也可能侵犯患者的隐私权。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以尊重患者隐私权为前提,只有在获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这种行为才被视为合法。

D. 违反防疫要求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首先承担民事责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其次承担行政责任。这是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_定、命令的行为,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按照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五十条的规定,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最后,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引起新冠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按《刑法》第三百三十条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确诊病人、病原携带者,隐瞒病情、瞒报行程信息,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故意造成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活动;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根据刑法规定,涉嫌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最高可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是指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条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
(二)拒绝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的;
(三)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
(四)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七十七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五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
(二)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三)阻碍执行紧急任务的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警车等车辆通行的;
(四)强行冲闯公安机关设置的警戒带、警戒区的。
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从重处罚。

热点内容
司法考试出成绩 发布:2025-07-13 19:30:30 浏览:270
台民法典 发布:2025-07-13 19:30:23 浏览:974
边缘道德 发布:2025-07-13 19:23:47 浏览:589
司法是什么词 发布:2025-07-13 19:21:43 浏览:606
国务院事业单位管理条例 发布:2025-07-13 19:02:24 浏览:20
法院询价单 发布:2025-07-13 18:49:00 浏览:15
民法典的新制度 发布:2025-07-13 18:41:08 浏览:37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实施条例 发布:2025-07-13 18:31:32 浏览:288
法律援助需要几天 发布:2025-07-13 18:30:50 浏览:928
全国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发布:2025-07-13 18:30:42 浏览: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