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担保人负法律责任吗
Ⅰ 物权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三人提供担保,未经其书面同意,债权人允许债务人转移全部或者部分债务的,担保
《物权法》第175条规定: 第三人提供担保,未经其书面同意,债权人允许债务人转移全部或者部分债务的,担保人不再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
一、条文主旨:
本条是关于债权人未经担保人同意允许债务人转移债务的法律后果的规定。
二、立法背景:
第三人提供担保财产一般是基于其与债务人之间的特殊信任关系或者对债务人的资产、信誉有所了解。所以.在担保关系中,一旦未经担保人同意,债务人擅自转移债务的,将给担保人带来较大风险,因为提供担保财产的第三人对新的债务人可能一无所知。设立担保物权虽主要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但也要照顾到担保人的利益,特别是当担保人是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时,如何平衡担保人、担保物权人和债务人三者的利益就很重要。本条对债权人的权利行使进行了限制,明确规定,第三人提供担保,未经其书面同意,债权人允许债务人转移全部或者部分债务的,担保人不再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这种限制不但是对担保人利益的保护,同时也是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本规定较好地平衡了担保人、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利益。
三、条文解读:正确理解本条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本条只适用于第三人提供担保财产的情况,如果担保财产是由债务人自己提供的,除非债权人明确放弃担保物权或者债务的受让人明确表示愿意代为提供新的担保,否则债权人同意债务人转移债务的行为并不意味着债务人担保责任的免除。
(2)债权人允许债务人转移债务必须要经提供担保财产的第三人的书面同意,如果不是书面形式,而是其他形式,视为不存在担保人的同意。根据合同法第十一条的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传、申报、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3)本条规定的债务转移不但包括债务人将债务全部转移给他人,也包括将部分债务转移给他人。债权人许可债务人部分转移的,原债务人并不退出债务关系,只是其所应承担的债务额发生减少,新债务人与原债务人共同向债权人承担债务。部分转移债务的也必须经担保人同意,否则担保人对转移出去的部分债务不承担担保责任。
(4)未经担保人书面同意,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移全部债务的,可以免除担保人全部担保责任;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移部分债务的,可以免除担保人部分的担保责任,担保人不得要求免除全部担保责任。这就是本条中“不承担相应担保责任”的正确内涵。
四、相关规定:《担保法》第23条:
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Ⅱ 第三方担保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法律分析:保证人需要承担的责任有:民事责任、民事连带责任、担保(保证)责任、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一条 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
第六百八十二条 保证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保证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保证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保证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Ⅲ 什么叫担保人
担保人是指根据担保法规定,与债权人约定,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第三人。这个第三人可以是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以下是关于担保人的详细解释:
一、担保人的法律地位
- 担保人作为第三方,与债权人达成担保协议,为债务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担保人有义务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
二、担保人的资格要求
- 具有代偿能力:担保人必须是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这是担保人的基本条件,确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担保人能够承担担保责任。
- 法律认可: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特定类型的经济组织或个体,在法律上也被认可为可以担任担保人的主体。
三、担保人的责任
四、担保人的免责情况
- 尽管担保人具有代偿能力并签订了担保合同,但如果担保人能证明在签订合同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或者能证明债务人存在恶意串通损害担保人利益的行为,担保人可能有机会免除担保责任。然而,这需要通过法律程序进行确认。
综上所述,担保人在债务担保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以自己的信用和财产为债务人的债务提供担保,确保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障。同时,担保人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