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证人口头承诺有法律效力吗
Ⅰ 口头承诺有法律效力吗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口头承诺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有相关证据证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合同订立形式,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Ⅱ 口头承诺有法律效力吗
口头承诺在法律上是认可的,并具有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这意味着,在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情况下,口头承诺是有效的。但其有效性要看以下几个要素:
1、真实意思表示:口头承诺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
2、证据支持:口头承诺虽然有效,但在没有书面记录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纠纷,证明口头承诺的内容可能会变得困难。如果有录音或其他形式的证据支持,口头承诺的证据效力会增强。
3、合同形式的要求:虽然口头承诺在一般情况下是有效的,但有些合同,如涉及不动产转让、婚姻、收养、遗嘱等,法律要求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诚信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的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4、职务行为:如果口头承诺是由公司员工在其职权范围内作出的,那么该承诺对公司具有约束力。
5、第三方代表:如果第三方代表是真实意思的表示,且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其口头承诺对被代表方具有法律效力。
有效合同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成立并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有效合同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应当具备法律所认可的民事行为能力。例如,成年人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法人可以签订合同,而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可能无效或需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2、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双方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即外部表示与内心意愿一致。如果合同是在欺诈、胁迫或重大误解等情况下签订的,那么合同可能会被撤销或认定为无效。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及社会公共利益:合同的内容和目的不得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例如,合同中不能包含非法交易、损害第三方利益或违反公共秩序和道德的条款。
4、合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有些合同需要具备特定的形式才能生效,如书面合同、经过公证的合同等。若法律对合同形式有特定要求,则必须满足这些要求合同才能有效。
证明口头承诺的有效性和真实性通常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提供证据:当事人需要提供能够证明口头协议存在和内容的相关证据,如录音、录像、短信、邮件、证人证言等。这些证据应当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双方就某一事项达成了共识,且该共识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提起诉讼:如果口头协议的一方未能履行约定,另一方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来要求确认口头协议的有效性。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需要详细说明口头协议的内容、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情况等。
3、法院审理: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来判断口头协议是否存在且合法有效。如果法院认为口头协议有效,可能会支持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如果认为口头协议不存在或无效,则可能会驳回诉讼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三十五条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