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调解假代表要负法律责任吗
❶ 劳动调解有用吗
劳动调解,作为解决劳动争议一种途径,是有用的。从法理上讲,劳动局处理劳动纠纷属于民事调解行为,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只有仲裁和法院有效判决才有强制执行力。具体是怎么调解是根据当事人的意见,分歧,调解员具体协商决定,只让让当事人双方都能接受,化纷止争即可。调解的好处在于成本低,不伤和气。但也存在没有强制执行力这个问题,所以需要当事人真心实意的调解才会有效。
一、劳动局调解有用吗
这个是有用的,主要看双方的意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十二条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
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
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劳动局调解有用吗
二、劳动局调解需要多久
参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没有具体时间限制,但是劳动局结案是有时间的一般为60工作日,特殊案件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以上指结案时间并非有最终结果。
仲裁的话一般为60个工作日彻底有结果(裁决书、调解书)。
所以只能认为调解时限是这么长,一般很少会有拉这么长的,但是如果投诉人证据不足,那这个时间就是无限的了。
三、劳动调解应遵守的原则
(1)事实清楚原则。所谓事实清楚原则,是指在仲裁程序中,应当坚持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调解的原则。事实清楚是调解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查清事实、分清是非,才能使双方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从而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调解协议。事实不清,不能调解。
(2)自愿原则。所谓自愿原则,是指在仲裁程序中,是否进行调解,能否达成协议,完全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当事人如果不自愿,就不能调解。这就是说,劳动仲裁机关在仲裁程序中,要充分尊重当事人或调或裁的权力,不得强迫。
(3)合法原则。所谓合法原则,是指在仲裁程序中,调解活动和协议内容,都必须符合劳动实体法和仲裁程序法的规定。就是说,调解程序和协议必须合法,否则不能成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第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 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对举报属实,为查处重大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提供主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❷ 老板跑了法人会不会因拖欠工资会不会刑事拘留
拖欠工资法人不会坐牢。用人单位法人拖欠员工工资需要承担的责任是清偿和支付赔偿金,是不会被判刑。因为用人单位法人拖欠工资是劳动争议,是属于民事范畴内的,只需要承担在限期支付或者加付赔偿金的法律责任,法人并不会因此坐牢。
法律分析
法人代表对公司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所欠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如果公司经破产清算仍不能清偿其债务(包括工人工资),一般法人代表无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拖欠工资法人要承担的后果:1、法人代表对公司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所欠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如果公司经破产清算仍不能清偿其债务(包括工人工资),一般法人代表无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2、公司效益不好不能成为公司拖欠工资的理由,即使公司频临破产,也需要对公司进行清算,同时清算所得资产优先支付拖欠工人的工资。3、企业拖欠工资数额较大的将被公布。公司拖欠工资可以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如果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会被刑事拘留。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九条 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❸ 终审调解不追究任何法律关系,但还能要求公司补缴住房公积金吗
终审调解不追究任何法律关系后,劳动者仍然有权要求公司补缴住房公积金。
分析如下:
调解书的法律效力:
终审调解书是在法律机构主持下,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但若调解书内容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则该部分内容可能无效。
住房公积金的法定义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住房公积金是法定义务,不因双方约定而免除。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劳动者有权要求补缴。
类似案例的启示:
在类似案例中,即使调解书中约定了“再无其他劳动争议”或“互不追究”,劳动者仍可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保。
社保与住房公积金在法律性质上相似,都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
结论:
- 尽管终审调解书中可能约定了“不追究任何法律关系”,但这并不妨碍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补缴住房公积金。
- 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投诉举报或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具体能否成功要求补缴,还需根据调解书的具体内容、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❹ 劳动争议调解书有法律效力吗
劳动争议调解书具备法律效力。以下是关于劳动争议调解书法律效力的具体说明:
调解书的制作与送达:在仲裁程序开始前,仲裁庭会尝试进行调解。若调解达成协议,仲裁庭将制作调解书,明确写入仲裁请求和双方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字并盖章,然后递交给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当调解书得到双方的确认并接收后,即刻产生法律效力。这意味着双方必须按照调解书的内容履行各自的义务。
法律依据: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二条,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反悔情况的处理:若在调解过程或调解书送达前,任何一方反悔,仲裁庭将不再继续进行调解,而是立即作出裁决。
因此,劳动争议调解书在双方签收后,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双方应当严格遵守并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