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扶人被讹法律责任

扶人被讹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1-12 08:15:51

1. 扶人被讹以后有怎样的法律规定

如果真是被讹你可以不管,对方要你承担责任的话,必须提供证据证明损专害是由你造成的属。如果对方提供的证据能够证明你有损害责任,而你又不能反证,那你就要承担责任。涉及的法律依据有《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

2. 扶老人反被讹钱不给犯法吗

被讹钱就不该给,不能助长这种不良风气。

3. 扶老人被讹 大家都关心事实双方,那高高在上的立法者 立法专家的责任呢

任何国家、任何时期的法律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没有漏洞。法律是一内步一步完善的,容但再完善也会有漏洞,也不会面面俱到。
扶老人被讹,主要是讹人者的道德问题,不一定是法律问题。即使是法律问题,也不是立法者能阻止得了的。立法者有责任和义务时刻阻止讹人吗?能时刻阻止杀人放火吗?!

4. 从法律的角度看,扶老人被讹诈一事

(1) (12分)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要加强“三观”教育,特别是大力宣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3分)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要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共建活动,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3分)③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要大力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使人们受到感染,提升道德素质。(3分)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打造优秀文化,促进公民道德素质提升。(3分)(2)(10分)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虽然社会上扶老人出了几个案子,但不能因此而将传统美德一棒子打死。(4分)②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重点。风险永远不能成为我们不去助人的理由和借口,哪怕没有人证和物证等证据,也不能漠视生命。(4分)③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2分)(3)(4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现实生活中存在扶摔倒老人遭老人讹的事件,使得有些人产生“不敢扶”的观念。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要树立正确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奉献社会,扶老携幼。“不敢扶”的观念是不可取的。③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不能因为害怕被讹而有损社会公德。(注,以上3点,答出2点即可的4分) 试题分析:本题第一问要求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如何通过道德教育来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本题的原理限定为文化对人的影响,题型为措施类的,材料限定为道德教育,本题可以运用文化影响人的来源、特征、表现组织答案,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要加强“三观”教育。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要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共建活动,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要大力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使人们受到感染,提升道德素质。文化塑造人生,要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打造优秀文化,促进公民道德素质提升。要做好本题关键要灵活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结合教育的材料去组织答案。本题第二问要求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论证网友甲的观点。本题的原理限定为矛盾的观点,材料限定为网友甲的观点,他认为:虽然社会上扶老人出了几个案子,但不能因此而将传统美德一棒子打死。可以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知识去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虽然社会上扶老人出了几个案子,但不能因此而将传统美德一棒子打死。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重点。风险永远不能成为我们不去助人的理由和借口,哪怕没有人证和物证等证据,也不能漠视生命。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要做好本题关键要从“扶不扶”的矛盾选择中找到主要方面,主要矛盾。本题第三问要求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评析网友乙的观点。网友乙认现在的好人不好当,网络、电视和报纸上经常出现扶老人反遭讹诈的现象,不是不想扶,而是不敢扶,怕给自己惹上不必要的麻烦。本题的原理限定为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可以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价值观的标准去组织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现实生活中存在扶摔倒老人遭老人讹的事件,使得有些人产生“不敢扶”的观念。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要树立正确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奉献社会,扶老携幼。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不能因为害怕被讹而有损社会公德。要注意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既包括社会观,也包括价值观。

5. 被扶老人讹诈.可以以敲诈勒索罪论处吗

对于被扶的老人讹诈的情形,属于诈骗,当事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依法立案侦查,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具体情况,请自行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核实确定。

6. 扶人被讹,讹人者算不算诈骗罪

扶人被讹,讹人者算诈骗,如果数额较大涉嫌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1年2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2次会议、2010年11月24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4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4月8日起施行。
二○一一年三月一日
为依法惩治诈骗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结合司法实践的需要,现就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7. 扶人被讹明显是敲诈,为何只批评教育,不按犯罪处理

近年来有很多出于好心扶起老人后反被讹诈的事情发生,这类事件深深地伤害了扶人者和其他爱心人士的心,据了解,很多扶人者被讹诈后,就算得到了监控或者目击者的证明后恢复清白免于赔偿,也依然心有余悸,甚至采访时明确表明如果再遇到这类事件,在没有监控的情况下不会再轻易扶人。


有部分原因是,很多扶人者都是一些非常有爱心的人士,他们不想惹事,往往在证明自身清白后就不愿再继续追究,还有可能是讹诈情节轻微,没有构成实际性的严重后果,再加上这些讹人者大多是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老人,由于年纪大了,及时警察介入,也只是以批评教育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法律并不会因为年纪大而免于他们的责罚,我国刑法中有诬告陷害罪,如果情节严重,讹人者非常有可能涉嫌诬告罪或者敲诈勒索罪。经过这么多案件的曝光,绝大多数的人已经不愿意在保证不了自己不陷入囹圄的情况下伸出援助之手,这个结果是悲哀的,我们应当加强对有关法律的科普,让讹人者不再伤害别人,还社会一个清朗有正气的环境。

8. 对于摔倒被扶反被讹应付法律责任

确实应该会法律责任,否则,我国的尊老和扶老的好风气就会被个别的不要脸的不讲良心和道德的人或家庭扼杀了!这尊老和扶老的正义风气就树立不起来了。
应该按照刑法的诬陷罪,欺诈罪条款来量刑。

9. 浙江男子扶老人反被讹,起诉老人,老人可能面临什么后果

这样的告状作用并不大老人并不会有甚么实质性的处罚。

事实上,由于讹人得逞的后果不过是返还所讹财产,没得逞则不用负担任何义务,后果是,一方面,被讹之人没有索赔的依据,没人对讹人者提告状讼,另一方面使得讹不可也不会落空甚么,以致讹人成为一种只赚不赔的买卖,让讹人者无所顾忌,客观上纵容了讹国民风。

热点内容
拜城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10-08 21:18:18 浏览:784
法院改革司机 发布:2025-10-08 18:14:51 浏览:847
第二章经济法答案 发布:2025-10-08 17:59:22 浏览:293
在职法律硕士加工资信箱 发布:2025-10-08 17:56:17 浏览:271
我国资源保护的单行法律法规有 发布:2025-10-08 17:37:38 浏览:784
上海司法腐败 发布:2025-10-08 17:25:41 浏览:113
司法局部门 发布:2025-10-08 17:21:32 浏览:767
司法局法促科 发布:2025-10-08 16:50:30 浏览:892
不属于行政法规名称的是 发布:2025-10-08 16:09:19 浏览:65
刑事诉讼法关于侦查人员询问部分 发布:2025-10-08 16:08:36 浏览: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