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单位合同造假要负法律责任

单位合同造假要负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5-07-30 05:47:49

A. 伪造合同签名有什么后果,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伪造合同,采取欺诈行为,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其行为已涉嫌诈骗罪。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中国普法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B. 合同造假要负什么责任

法律分析:合同造假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条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三)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

C. 公司合同造假承担什么责任

伪造合同签名是犯法的,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伪造合同属刑事犯罪(伪证罪)。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容刑法规

第三百零五条:

【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单位合同造假要负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三百零六条【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D. 用人单位假冒员工签劳动合同,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假冒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该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可以以未签订劳动合同为由,要求双倍工资和离职时的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没有劳动者本人签字,也没有双方协商一致,且用人单位假冒劳动者签字,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其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E. 公司伪造劳动合同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1.因为没有当事人的签名,在劳动仲裁时,当事人可以对其真实性不予认可,并申请鉴定;

2.对伪造证据的,可以另案起诉,人民法院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劳动合同是一种很严肃的具备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用人单位伪造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出现这种情况,当事人要通过取得相关证据,通过相关法律程序,通过劳动仲裁、通过法院诉讼等有效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5)单位合同造假要负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依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

第三十七条 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机构鉴定;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无法达成约定的,由仲裁庭指定的鉴定机构鉴定。

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仲裁庭的要求,鉴定机构应当派鉴定人参加开庭。当事人经仲裁庭许可,可以向鉴定人提问。

劳动合同的有效成立是基于双方自愿的“合意”行为,而该“合意”在劳动关系中的突出表现为:双方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对各自的另一方能够符合本方所需的条件和要求。

这些条件和要求必须是客观的,一旦有一方虚构自身条件,必然会给另一方产生误导,这样,另一方的意思表示就不能体现其自愿的本意。

所以以欺诈的手段蒙骗用人单位,双方所签订的劳动合同当然是无效的。在具体的处理上,用人单位不应当按“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处理。因为,劳动合同的“解除”是基于劳动合同的“成立”。在确认双方合同“成立”的基础上,才能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来处理。

依据《民事诉讼法

第七十六条当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当事人未申请鉴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人进行鉴定。

第七十七条鉴定人有权了解进行鉴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必要时可以询问当事人、证人。

鉴定人应当提出书面鉴定意见,在鉴定书上签名或者盖章。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劳动合同

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热点内容
靖远法院 发布:2025-07-30 20:34:51 浏览:868
低保户申请法律援助需要 发布:2025-07-30 20:18:50 浏览:955
李洪雷行政法危机 发布:2025-07-30 20:17:34 浏览:622
河口区人民法院案例 发布:2025-07-30 19:43:28 浏览:751
上饶法院詹 发布:2025-07-30 19:40:56 浏览:728
刑事诉讼法一本通怎么样 发布:2025-07-30 19:21:51 浏览:322
银监会最新法规 发布:2025-07-30 19:11:05 浏览:819
上海女法官退休年龄 发布:2025-07-30 19:08:48 浏览:895
绥化北林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7-30 19:08:00 浏览:365
社会混混要小学生钱犯什么法 发布:2025-07-30 19:04:23 浏览: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