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越权的法律责任
⑴ 有关行政越权:
1.这种情形《行政诉讼法》及《解释》均未有明确规定,但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内二十五条第四款容的规定和法律原理,该情形下,委托机关仍为被告,这点没问题。同时由于该行政行为并未逾越委托机关的权限,行政行为相对人应当履行或申请公力救济,这个情况不能作为法院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撤销的情节。假如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也超越了委托机关的法定权限而被法院撤销,其法律后果(如行政赔偿)也应由委托机关承担,这点类似于民法中的表见代理(行政诉源于民诉,民诉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定适用于行政诉),“代理”人的行为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但委托机关应当加强对受托组织监督。
2.你说的这种情况主要可能出现于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中(出现概率极小),但你的表述不够恰当。如《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行政许可法》第二十四条均有规定。这应当视为行政机关间委托,而非法律授权,均以授权机关为被告。
希望对你有用。
⑵ 越权执法的法律后果
法律分析:越权执法属于违法行政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如果你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十四条 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
(二)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主要证据不足的; 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职权的; 5、滥用职权的。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四)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⑶ 越权无效原则
法律分析:行政越权无效原则,是行政法的中心原则,任一公共当局都不得在其职权范围外行事。行政越权又称为行政超越职权,是行政行为超越法定职权的简称,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第一,行政越权是行政主体在积极的行政活动中超越了法定权力界限,从而在法律上不产生效力的行为。
第二,行政越权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法律和法规直接授权或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权的组织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超越了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范围或授权委托范围。
第三,行政越权是行政主体超越其法定行政职权(权限和权能)的违法具体行政行为。
第四,行政越权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超越了其法定的权限范围,行使了其他权力主体的法定职权的行为。
第五,行政越权是指行政主体超越法定职权范围而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六,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行使了法律、法规没有赋予它的权利,对不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人和事进行了处理,或者逾越了法律、法规所设定的必要的限度等情况,简言之,是指行政机关的职权没有法律根据。
第七,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超越了法律、法规授予的权限,实施了无权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七十五条 行政行为有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或者没有依据等重大且明显违法情形,原告申请确认行政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无效。
第七十六条 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或者无效的,可以同时判决责令被告采取补救措施;给原告造成损失的,依法判决被告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