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法中的法律责任
❶ 未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经营种子或者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经营许可证应负什么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内。禁止伪造、变容造、买卖、租借种子经营许可证;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无证或者未按照许可证的规定经营种子。否则要承担下列法律责任:
(1)行政处罚。对未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未按照种子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经营农作物种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可以吊销违法行为人的种子经营许可证。
(2)刑事处罚。对未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未按照种子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经营种子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处罚。
❷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十章 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十章法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处罚:
- 停止生产、经营。
- 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
- 罚款,金额根据违法所得的多少,最高可达违法所得的十倍;若无违法所得,罚款范围在二千元至五万元之间。
- 情节严重者,还将面临刑事责任追究。
未按规定取得或伪造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处罚:
- 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
- 罚款,额度与违法所得成正比,最高可至三倍。
擅自采集或销售重点保护种质资源的处罚:
- 罚款范围为一千元至二万元。
种子包装、标签规范及种子档案管理等环节的违规处罚:
- 罚款范围为一千元至一万元。
其他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
- 包括境外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出口管理违规、未经审定种子的经营、抢采掠青、损坏母树等损害林木资源的行为、收购林木种子的违法行为、在种子生产基地进行病虫害接种试验的违规行为,以及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出具虚假证明等情况,都有相应的行政和刑事责任。
种子行政管理人员不当行为的处理:
- 对滥用职权或侵犯种子使用者权益的种子行政管理人员,将依法进行处理。
行政复议和诉讼权利:
- 当事人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权益。
种子经营许可证吊销后的处理:
- 种子经营许可证被吊销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依法进行相关营业执照的注销或变更。
❸ 涉嫌经营未备案的种子该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和种子;货值金额不足五万元的,并处一万元以上二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七十三条
有侵犯植物新品种权行为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进行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对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所造成的损害赔偿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当事人不履行协议或者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种子法中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涉嫌经营未备案的种子的法律量刑:
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可以参照该植物新品种权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植物新品种权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植物新品种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三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