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送达与法律效力

送达与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5-08-06 16:56:12

㈠ 法律文书的送达方式怎样才是有效合法的

法律文书有效合法的送达方式有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公告送达。

(一)直接送达

直接送达,是执行送达任务的司法警察或者书记员将应当送达的诉讼文书,直接交付给受送达人签收的送达方式。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日期即送达日期。诉讼文书以直接送达为原则,直接送达是最基本的送达方式。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以下情况都属于直接送达:

1、受送达人是公民的,应当由本人签收正明;本人不在的,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

2、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

3、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

4、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必须注意,离婚诉讼的诉讼文书的送达有特殊性,如果受送达的一方当事人不在时,不宜交由对方当事人签收。

(二) 留置送达

留置送达,是指受送达人拒收诉讼文书时,姿汪送达人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住处的送达方式。留置送达 与直接送达具有同等的效力。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受诉讼文书时,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其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将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

适用留置送达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等负责收件的人签收或者盖章,拒绝签收或者盖章的,适用留置送达。

2、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人民法院既可以向受送达人送达,也可以向其诉讼代理人送达。受送达人指定的诉讼代理人为代收人,法院向诉讼代理人送达时,适用留置送达。

3、调解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本人,当事人本人因故不能签收的,可以由其指定的代收人签收。受送达人拒绝签收的,不适用留置送达。当事人拒绝签收调解书,说明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调解书不发生法律效力

(三)委托送达

委托送达,是指受诉人民法院举册告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时,委托受送达人所在地人民法院代为送达的方式。委托送达一般是在受送达人不在受诉法院的辖区内,直接送达有困难时适用。接受委托的只能是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需要委托送达时,应当出具委托函,将委托的事项和要求明确地告知受托的人民法院,并附送达回证。

(四)邮寄送达

邮寄送达,是指人民法院直接送达有困难时,将诉讼文书附送达回证交邮局用挂号信寄给受送达人的送达方法。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与送达回证上收件日期不一致的,或者送达回证没有寄回的,以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邮寄送达方式简便易行,但是,这种送达方式应当是在上述几种送达方式不能实施的情况下,才能采用的。目前有些地方的法院比较普遍采用这一送达方式,在其采取邮寄送达不成时才改为直接送达。这种做法,是违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精神的。

(五)转交送达

转交送达,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不宜或者不便直接送达时,法院将诉讼文书通过受送达人所在单位转交的送达方式。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转交送达是在受送达人身份特殊的情况下适用的,具体包括:

1、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

2、受送达人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所或者劳动改造单位转交;

3、受送达人被劳动教养的,通过其所在劳动教养单位转交。代为转交的机关、单位在收到诉讼文书后,必须立即交受送达人签收,以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六)公告送达

公告送达,是指人民法院以公告的方式,将需要送达的诉讼文书的有关内容告知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无论受送达人是否知悉公告内容,经过法定的公告期限,即视为已经送达。公告送达有如下要求:

1、公告送达是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所适用的一种送达方式。

2、公告的法定期限是60日。自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

3、公告的方式。可以是在法院的公告栏、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上刊登公告。

4、公告的内容。公告送达起诉状或者上诉状副本的,应当说明起诉或者上诉要点、受送达人答辩期限以及逾期不答辩的法律后果;公告送达传票,应当说明出庭地点、时间以及逾期不出庭的后果。

公告送达判决书、裁定书的,应当说明裁判的主要内容,属于一审判决的,还应当说明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人民法院。采用公告送达的,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公告送达的原因和经过,并将情况附卷备查。

以上就是所有的法律文书送达方式,除此之外的任何方式送达都是无效的,不合法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七条

送达传票、通知书和其他诉讼文件应当交给收件人本人;如果本人不在,可以交给他的成年家属或者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员代收。

收件人本人或者代收人拒绝接收或者拒绝签名、盖章的时候,送达人可以邀请他的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到场,说明情况,把文件留在他的住处,在送达证上记明拒绝的事由、送达的日期,由送达人签名,即认为已经送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五、期间和送达

第138条规定:“公告送达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和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信息网络等媒体上刊登公告。发出公告日期以最后张贴或者刊登的日期为准。”

第一百三十条

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等负责收件的人签收或者盖章,拒绝签收或者盖章的,适用留置送达。

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有关基层组织和所在单位的代表,可以是受送达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以及受送达人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

第一百三十一条

人民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书的,可以通知当事人到人民法院领取。当事人到达人民法院,拒绝签署送达回证的,视为送达。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在送达回证上注明送达情况并签名。 人民法院可以在当事人住所地以外向当事人直接送达诉讼文书。

当事人拒绝签署送达回证的,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在送达回证上注明送达情况并签名。

第一百三十二条

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人民法院既可以向受送达人送达,也可以向其诉讼代理人送达。受送达人指定诉讼代理人为代收人的,向诉讼代理人送达时,适用留置送达。

第一百三十三条

调解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本人,不适用留置送达。当事人本人因故不能签收的,可由其指定的代收人签收。

第一百三十四条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的,委托法院应当出具委托函,并附需要送达的诉讼文书和送达回证,以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委托送达的,受委托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委托函及相关诉讼文书之日起十日内代为送达。

第一百三十五条

电子送达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移动通信等即时收悉的特定系统作为送达媒介。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人民法院对应系统显示发送成功的日期。

但受送达人证明到达其特定系统的日期与人民法院对应系统显示发送成功的日期不一致的,以受送达人证明到达其特定系统的日期为准。

第一百三十六条

受送达人同意采用电子方式送达的,应当在送达地址确认书中予以确认。

第一百三十八条

公告送达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和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信息网络等媒体上刊登公告,发出公告日期以最后张贴或者刊登的日期为准。

对公告送达方式有特殊要求的,应当按要求的方式进行。公告期满,即视为送达。 人民法院在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的,应当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张贴过程。

(1)送达与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案例:

为解决送达难问题,成都锦江法院大力推进司法事务网格化管理,实现法律文书网格化送达,降低了群众诉讼成本。

司法事务网格化管理,是指网格管理员接受基层自治组织指派,为人民法院送达诉讼文书,接受人民法院委托调解网格内民事纠纷、及时为人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动态及财产信息等网格内司法事务管理工作的管理模式。

作为司法事务网格化管理的前期重点工作,2017年锦江法院借力“区-街道办-社区-网格”的四级网格管理体系,采取多项措施在锦江区开展法律文书网格化派送。

㈡ 详解EMS邮寄送达的法律效力

在民事法律领域中,及时、适当地履行通知、催告程序对于民事主体行使请求权、形成权等民事权利有着决定性作用,其直接关系到时效的中断、权利的获得、法律关系的存废等一系列法律问题。就劳动关系而言,尤为突出地表现在如何有效地送达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这一问题上,笔者在此着重解析通过中国邮政EMS特快专递寄送解除通知书的法律效力问题,由此引申的一系列通知催告文书均可遵循该种做法。

从劳动关系解除权的法律性质上看,除《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协商一致解除合同情形以外,从第三十七条至第四十一条所规定的解除权均属于形成权,该权利在单方作出意思表示送达即生效,无需依赖相对方的允诺。当然,在劳动者依据第三十七条提出解除合同时,法律在此作出了提前一定期限通知的程序性要求,由此产生了未到期限的解除意思表示能否撤销的争议,并引发附条件或附期限的权利与形成权的性质不符的矛盾,该争议在此暂不作论,因为其并不影响当存在法定情形时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单方作出解除通知的法律效力。基于这一性质,如何有效取证证明解除通知的送达以及其依据的解除事由,笔者认为通过中国邮政EMS快递方式寄送书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同时在寄单上物品内容一栏注明是“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及具体的解除原因,是目前实践中最为便捷且较为容易保留证据的做法。有人可能会提到也可以用邮局挂号信送达,理由是参照《劳动部办公厅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5〕179号)“以书面形式……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但是邮寄挂号信时寄单封面上无法写明内容,挂号回执也并无内容项目显示,在双方对所寄内容物存在争议时,往往陷入举证困境。

实务中,笔者经常遇到这样的提问,当事人疑虑如果对方故意不肯签收邮件怎么办,另有人提出能否以同样的操作方式通过其他快递公司邮寄。在此,笔者从以下三点进行解析:

EMS邮寄具有权威性——因其是唯一适格寄递人

在我国,信件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中国邮政是唯一具备寄递信函资格的主体。依据《邮政法》第五十五条“快递企业不得经营由邮政企业专营的信件寄递业务,不得寄递国家机关公文”,《邮政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65号,下称“邮政细则”)第四条“未经邮政企业委托,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经营信函、明信片或者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但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信函是指以套封形式传递的缄封的信息的载体。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是指以符号、图象、音响等方式传递的信息的载体。具体内容由邮电部规定”,可见,如果擅自选择其他快递公司邮寄可能会使所寄信函的效力受到质疑。

EMS投递具有可靠性——因其拒收视为送达

由于解除权的性质决定了解除意思表示送达即生效,不需要相对方作出承诺或意见,因此只要在寄单上明示内容便足以为对方所知悉,拒收行为是在其知悉了该内容之后的,即使拒收也不影响解除合同通知书的生效。寄件人可通过EMS官网查询送达记录及签收回执,如果被拒收导致无法投递,邮政部门应当原件退回,同时寄件人可要求出具退件回执。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法释[2004]13号,下称“邮寄送达文书规定”)第十一条“因受送达人自己提供或者确认的送达地址不准确、拒不提供送达地址、送达地址变更未及时告知人民法院、受送达人本人或者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拒绝签收,导致诉讼文书未能被受送达人实际接收的,文书退回之日视为送达之日”,而法院专递也是中国邮政EMS的一个承运项目,可见该原则同样可运用到解除通知的送达问题上。

此外,即使相对人辩称非其本人签收而否认收到该通知书,也可据EMS投递的可靠性而斥之。依据“邮寄送达文书规定”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为送达:(一)受送达人在邮件回执上签名、盖章或者捺印的;(二)受送达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其法定代理人签收的;(三)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其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的工作人员签收的;(四)受送达人的诉讼代理人签收的;(五)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签收的;(六)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的”,又依据“邮政细则”第三十七条“邮件的投递方式,除邮电部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式投递:(一)按址投递城镇居民的邮件,按收件人地址投递到平房院落门口或者楼房地面层的信报箱或者收发室。单位、单位内附设的机构和个人以及单位院内宿舍用户的邮件,投递到单位收发室。收发室应当设在楼房的地面层,两个以上单位同在一处的,应当商定统一接收邮件的地点”,由此可见EMS的投递方式是有严格规章可循的,特别在投递对象为单位时必须保证投递到单位的收发室,此即为有效送达情形,劳动者举证注明内容的EMS寄单、所寄信函复印件、邮件送达回执等证据可形成环环相扣的证据链,具有高度盖然性,用人单位面对该份送达至其工商登记地址并被成功签收的邮件即使辩称并非其单位工作人员所签收,实践中也不会被采纳。

EMS举证具有便捷性——因其可使举证责任倒置

当就劳动关系的解除发生争议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称“证据规则”)由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当该解除决定是由用人单位作出时,则须由用人单位对其解除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因此能够充分举证证明已履行通知解除的程序及具体解除事由是明晰纷争的关键。

在这个问题上,如果当事人正确地选择并适用了EMS邮寄解除通知书,则可以在举证问题上便捷地抢占先机,乃至引起举证责任倒置的效果。以《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为例,劳动者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关系时将在接下来的劳动仲裁中主张经济补偿金,根据“证据规则”此时应由劳动者就其解除劳动关系的主张及其解除事由举证,特别是要对其作出解除的通知是否送达到用人单位的事实举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对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债权人在保证期间通过邮局以特快专递方式向保证人发出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但没有保证人对邮件签收或拒收的证据,能否认定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的请示>的复函》( [2003]民二他字6号),“债权人通过邮局以特快专递的方式向保证人发出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在债权人能够提供特快专递邮件存根及内容的情况下,除非保证人有相反证据推翻债权人所提供的证据,应当认定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了权利”,又依据“证据规则”第九条“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三)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前款(一)、(三)、(四)、(五)、(六)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由此可见,劳动者通过EMS邮寄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并在寄单上注明所寄内容时,则只需要提供邮件寄单即可证明送达事实,或可在邮寄前将所寄信函与写明信函主要内容的寄单一同拍照保存更能保证万无一失。此时,若用人单位否定送达事实,则需要就此举出反证,相当于将证明劳动关系是否解除的证明责任向其倒置。

热点内容
湖北省市场开办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12 00:45:57 浏览:945
动迁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8-12 00:45:57 浏览:994
天津赵洋律师 发布:2025-08-12 00:43:28 浏览:608
遂宁法院副院长 发布:2025-08-12 00:19:25 浏览:385
外汇法规2017 发布:2025-08-12 00:15:01 浏览:592
合同法有约定从其约定 发布:2025-08-12 00:13:28 浏览:523
砸手机需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12 00:07:32 浏览:635
律师保险费 发布:2025-08-12 00:05:52 浏览:285
民族教育政策法规 发布:2025-08-12 00:03:35 浏览:88
关于拆迁安置房法规 发布:2025-08-11 23:53:47 浏览: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