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人主体责任法律依据
❶ 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实现政府采购项目 绩效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 法。第二条 政府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的需求管理适 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采购需求管理,是指采购人组 织确定采购需求和编制采购实施计划,并实施相关风险控制 管理的活动。 第四条 采购需求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厉行节约、 规范高效、权责清晰的原则。 第五条 采购人对采购需求管理负有主体责任,按照本 办法的规定开展采购需求管理各项工作,对采购需求和采购 实施计划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负责。主管预算单位负 责指导本部门采购需求管理工作。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采购需求,是指采购人为实现项目 目标,拟采购的标的及其需要满足的技术、商务要求。 技术要求是指对采购标的的功能和质量要求,包括性 能、材料、结构、外观、安全,或者服务内容和标准等。 商务要求是指取得采购标的的时间、地点、财务和服务 要求,包括交付(实施)的时间(期限)和地点(范围), 付款条件(进度和方式),包装和运输,售后服务,保险等。 第七条 采购需求应当符合法律法规、政府采购政策和 国家有关规定,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遵循预算、资产和财 务等相关管理制度规定,符合采购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 采购需求应当依据部门预算(工程项目概预算)确定。 第八条 确定采购需求应当明确实现项目目标的所有 技术、商务要求,功能和质量指标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可能影 响供应商报价和项目实施风险的因素。 第九条 采购需求应当清楚明了、表述规范、含义准确。 技术要求和商务要求应当客观,量化指标应当明确相应 等次,有连续区间的按照区间划分等次。需由供应商提供设 计方案、解决方案或者组织方案的采购项目,应当说明采购 标的的功能、应用场景、目标等基本要求,并尽可能明确其 中的客观、量化指标。采购需求可以直接引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 标准等标准、规范,也可以根据项目目标提出更高的技术要 求。第十条 采购人可以在确定采购需求前,通过咨询、论 证、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需求调查,了解相关产业发展、市 场供给、同类采购项目历史成交信息,可能涉及的运行维护、 升级更新、备品备件、耗材等后续采购,以及其他相关情况。 面向市场主体开展需求调查时,选择的调查对象一般不 少于 3 个,并应当具有代表性。 第十一条 对于下列采购项目,应当开展需求调查: (一)1000 万元以上的货物、服务采购项目,3000 万 元以上的工程采购项目; (二)涉及公共利益、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采购项目,包 括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项目等; (三)技术复杂、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包括需定制开发 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采购进口产品的项目等; (四)主管预算单位或者采购人认为需要开展需求调查 的其他采购项目。 编制采购需求前一年内,采购人已就相关采购标的开展 过需求调查的可以不再重复开展。 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采购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等前 期工作,已包含本办法规定的需求调查内容的,可以不再重复调查;对在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中未涉及的部分,应当 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开展需求调查。
❷ 保密采购管理办法
从采购主体、资金性质和采购对象3个方面对涉密政府采购项目的定义进行限定。进一步强调了采购人的主体责任,更加注重发挥采购人的主体作用。
法律依据:
《涉密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涉密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以下简称采购人),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因采购对象、渠道、用途等涉及国家秘密,需要在采购过程中控制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并采取保密措施的采购活动。
❸ 对采购需求管理负有主体责任的是谁
法律分析:采购人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应当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公正廉洁,诚实守信,执行政府采购政策,建立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厉行节约,科学合理确定采购需求。《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控制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库〔2016〕99号)分解细化了加强政府采购内控管理的主要任务,列明了加强政府采购内控管理的15项主要措施。其中规定,采购人应当做好政府采购业务的内部归口管理和所属单位管理,明确内部工作机制,重点加强对采购需求、政策落实、信息公开、履约验收、结果评价等的管理。
法律依据:《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第六条 采购人应当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建立健全本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实施计划、确定采购需求、组织采购活动、履约验收、答复询问质疑、配合投诉处理及监督检查等重点环节加强内部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