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法律知识
A. 如何做好信访接待工作
要做好信访接待工作,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专业知识:了解信访工作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程序,熟悉信访办理流程和工作规范,掌握基本的信访事务知识。
2. 听取意见:要耐心倾听信访者的陈述,了解他们的问题和诉求,尊重他们的权利和意见,不打断、不插话,给他们充分的表达空间。
3. 保持冷静:面对信访者的情绪激动或负面情绪,要保持冷静和耐心,积极缓和气氛,引导信访者理性表达,并协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4. 保密原则:信访涉及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确保信访者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以及信访事务的隐私不被外泄。
5. 诚信和诚实:信访接待工作要诚信对待信访者,真实、准确地记录信访事宜,不隐瞒或篡改相关信息,不夸大或缩小问题的实际情况。
6. 及时回复:对于信访者的问题和反映,要及时进行沟通和回复,给予实质性的答复和解决方案,不搁置、不拖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沟通畅通。
7. 客观公正:信访接待工作要坚持客观公正原则,不偏袒、不偏向任何一方,公正、公平地办理信访事务,维护信访制度的公信力和公平性。
8. 持续学习:信访接待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要不断学习提高相关知识,了解最新的政策和案例,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总之,做好信访接待工作需要保持专业、耐心和真诚的态度,尊重信访者的权益,积极解决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为信访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B. 信访第二十三条规定解读
信访部门在接待、登记、转办、答复等工作中,必须认真负责。对于涉及公共安全、重大疫情、生产安全等问题的信访,应及时上报上级机关。《信访条例》第二十三条明确了信访部门的工作职责,要求其对信访人的诉求进行妥善处理,并向公众普及信访政策法规和流程,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
在实际操作中,信访部门应根据信访内容采取相应措施,对于重要或公共利益问题,需及时上报上级机关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此外,信访部门还需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让社会公众了解信访工作的相关政策和基本流程,提升公众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关于来信的登记和回执问题,《信访条例》规定信访部门应对来信进行及时登记并开具回执信,以便信访人了解信件处理情况。
综上所述,信访第二十三条规定了信访部门的工作职责,包括接待、登记、转办、答复等,并对涉及公共安全、重大疫情、生产安全等问题的信访处理提出了要求。同时,信访部门还需宣传教育,普及信访知识。
C. 什么是被信访人
被信访人,就是信访人信访事情所涉及的对方,对方可能是个人或者是单位。被信访人和信访人属于对立关系的。举个例子:原某区水务局抗旱服务站农水二科职员王某将到该局信访的某村村民甲某信息透露给被信访人乙某,从上面一段话我们可以知道,村民甲某是信访人,乙某为被信访人。
信访条例第十四条对于被信访人明确予以规定:
信访人对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一)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三)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四)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
(五)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
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信访条例》
第四十四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或者有关情况透露、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作风粗暴,激化矛盾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五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对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打击报复信访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实名举报是人民群众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需要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泄露举报信息的行为,侵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必须坚决打击。广大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要自觉加强纪法知识的学习,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特别是保密纪律,依纪依法规范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