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与民法法律责任

劳动法与民法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1-12 18:41:35

1. 劳动法民法那个是上位法

立法法》规定的的上位法和下位法是指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之间层次效力,版劳动权法和民法同属于法律,不存在上位法之分。
劳动法曾经在很长的时间内属于民法的内容,但是其不断显示出与民法不同特征后,其变异性已经成为冲破民法传统的独立法律部门,从而体现出与民法不同的特征来。

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两者的调整对象不同。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民法是调整的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以及财产关系。
(2)两者的主体不同。劳动法的一方必须是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双方之间的关系兼有平等性和不平等性;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可能都是是公民、法人,或一方为公民另一方为法人,其主体地位平等。
(3)两者的原则不相同。两者各有独特的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和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等;而民法的基本原则为平等、公平、自愿、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等为原则。
(4)违法后,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所不同。劳动法中的民事责任要求采用某些特殊的责任形式,而民法中的无此要求。

2. 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

劳动法公私法形态兼有,调整单位和自然人之间关系
民法属于私法,调整自然人间、法人间、自然人与法人间关系

3. 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有哪些

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两者的调整对象不同。劳动法专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劳动关系以及属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民法是调整的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以及财产关系。

(2)两者的主体不同。劳动法的一方必须是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双方之间的关系兼有平等性和不平等性;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可能都是是公民、法人,或一方为公民另一方为法人,其主体地位平等。

(3)两者的原则不相同。两者各有独特的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和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等;而民法的基本原则为平等、公平、自愿、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等为原则。

(4)违法后,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所不同。劳动法中的民事责任要求采用某些特殊的责任形式,而民法中的无此要求。

4. 下列关于劳动法与其他法律部门之间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劳动法和民法的调整对象都可能既是财产

29.BCD 30.ABCD
简答:
31.劳动法属于经济法部门,是调整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民法属于民法部门,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2.劳动法律关系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2、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3、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33.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34.我国《劳动法》规定了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四个,即:(1)公民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的原则。(2)按劳分配原则。(3)男女平等原则。(4)劳动者民主管理原则。
案例:
35.(1)能。因为合同里并未约定李某要做到多少业绩才能拿到多少工资。
(2)生效。因为集体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3)不合法。因为法律规定: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是有效的,劳动仲裁部门应该受理。
(4)法院应当受理李某的诉讼请求。
36.(1)能领取。因为只要个人依法缴纳了失业保险,那么当他失业时,只要申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就能领取。
(2)不合法。因为《劳动法》第四十二条第三项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5. 劳动法与部门法规哪个优先

《立法法》规定的的上位法和下位法是指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版之间层次效力,劳动权法和民法同属于法律,不存在上位法之分。
劳动法曾经在很长的时间内属于民法的内容,但是其不断显示出与民法不同特征后,其变异性已经成为冲破民法传统的独立法律部门,从而体现出与民法不同的特征来。

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两者的调整对象不同。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民法是调整的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以及财产关系。
(2)两者的主体不同。劳动法的一方必须是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双方之间的关系兼有平等性和不平等性;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可能都是是公民、法人,或一方为公民另一方为法人,其主体地位平等。
(3)两者的原则不相同。两者各有独特的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和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等;而民法的基本原则为平等、公平、自愿、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等为原则。
(4)违法后,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所不同。劳动法中的民事责任要求采用某些特殊的责任形式,而民法中的无此要求。

6. 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

区别:劳动法曾经在很长的时间内属于民法的内容,但是其不断显示出与民法不同特征后,其变异性已经成为冲破民法传统的独立法律部门,从而体现出与民法不同的特征来。这些不同表现在:

(1) 性质不同.

民法属于纯私法,以个人利益为核心,以人的平等和自治为理念,当事人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

劳动法属于社会法。“劳动合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关于给付和对等给付的债权合同,相反它是一种带有很强人身权色彩的,关系到雇员生存基础的法律关系,因此无论如何应该被寄予希望给予生存和社会保护”

(2)权利本位不同。

民法属于个人权利本位法。劳动法属于劳动者权利本位法。是特殊的个人权利本位法

民法属于个人权利本位法。劳动法属于劳动者权利本位法。是特殊的个人权利本位法

(3)对待劳动力的态度不同。

民法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雇主义务本位法。民法中的雇佣契约系以雇佣人对劳务之‘所有’及对劳动者之‘支配’为中心.

民法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雇主义务本位法。民法中的雇佣契约系以雇佣人对劳务之‘所有’及对劳动者之‘支配’为中心;

劳动契约则以提供劳务的劳动者其‘人’为中心,以此中心所展开的法律体系,当然与市民法大意其趣”

(4)两者调整对象不同。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或与人身关系。劳动法调整的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的其他社会关系 .

(5)两者的主体不同。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平等性,广泛性。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则必然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则必然是用人单位。

(6)两者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

平等原则---妇女、儿童特殊保护原则;

等价有偿----假日工资,节假日上班双倍工资;

契约自由----“劳动基本法”为限制,特别注意契约内容上的妥当性;

在民法中,劳务商品化色彩很浓,而劳动法则应当以“劳动力非商品”维护劳动者的安全生存;在民法中,民事责任以过失原则为主,而劳动伤害责任则因保险制度的存在,表现为“结果主义”。

联系:

(1) 劳动法首先是特别债法,所以原则上也存在契约自由。劳动法是民法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用传统民法理念无法解决劳动者与用工方冲突的产物。

(2)民法以“平等主体”为观察和评判公正合理的视角。而劳动法则假设劳动者本身在任何劳动关系场合中都处于弱势地位。其目的就是通过相关限制用工者权利和自由或者为劳动者提供一种特殊的保护,以体现倾斜性,以实现劳动者获得如民法中民事主体那样的“平等地位”,以实现社会整体上的公平。

(3)在一定程度上,现代劳动法是民法社会化的产物。

(4)劳动法的重要内容劳动合同法仍有相当程度的私法性质。

7. 劳动法与民法的关系要详细~

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劳动法曾经在很长的时间内属于民法的内容,但是其不断显示出与民法不同特征后,其变异性已经成为冲破民法传统的独立法律部门,从而体现出与民法不同的特征来。这些不同表现在:

(1) 性质不同.

民法属于纯私法,以个人利益为核心,以人的平等和自治为理念,当事人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

劳动法属于社会法。“劳动合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关于给付和对等给付的债权合同,相反它是一种带有很强人身权色彩的,关系到雇员生存基础的法律关系,因此无论如何应该被寄予希望给予生存和社会保护”

(2)权利本位不同。

民法属于个人权利本位法。劳动法属于劳动者权利本位法。是特殊的个人权利本位法

民法属于个人权利本位法。劳动法属于劳动者权利本位法。是特殊的个人权利本位法

(3)对待劳动力的态度不同。

民法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雇主义务本位法。民法中的雇佣契约系以雇佣人对劳务之‘所有’及对劳动者之‘支配’为中心.

民法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雇主义务本位法。民法中的雇佣契约系以雇佣人对劳务之‘所有’及对劳动者之‘支配’为中心;

劳动契约则以提供劳务的劳动者其‘人’为中心,以此中心所展开的法律体系,当然与市民法大意其趣”

(4)两者调整对象不同。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或与人身关系。劳动法调整的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的其他社会关系 .

(5)两者的主体不同。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平等性,广泛性。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则必然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则必然是用人单位。

(6)两者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

平等原则---妇女、儿童特殊保护原则;

等价有偿----假日工资,节假日上班双倍工资;

契约自由----“劳动基本法”为限制,特别注意契约内容上的妥当性;

在民法中,劳务商品化色彩很浓,而劳动法则应当以“劳动力非商品”维护劳动者的安全生存;在民法中,民事责任以过失原则为主,而劳动伤害责任则因保险制度的存在,表现为“结果主义”。

联系:

(1) 劳动法首先是特别债法,所以原则上也存在契约自由。劳动法是民法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用传统民法理念无法解决劳动者与用工方冲突的产物。

(2)民法以“平等主体”为观察和评判公正合理的视角。而劳动法则假设劳动者本身在任何劳动关系场合中都处于弱势地位。其目的就是通过相关限制用工者权利和自由或者为劳动者提供一种特殊的保护,以体现倾斜性,以实现劳动者获得如民法中民事主体那样的“平等地位”,以实现社会整体上的公平。

(3)在一定程度上,现代劳动法是民法社会化的产物。

(4)劳动法的重要内容劳动合同法仍有相当程度的私法性质。

8. 民法与劳动法关系

除100元生活费事先未约定,所以不合理。按照双方的合同约定来看某公司是违约的。劳动法是民法的特别法,两者规定有冲突时,依照特别法由于普通法的原则,优先适用劳动法

热点内容
拜城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10-08 21:18:18 浏览:784
法院改革司机 发布:2025-10-08 18:14:51 浏览:847
第二章经济法答案 发布:2025-10-08 17:59:22 浏览:293
在职法律硕士加工资信箱 发布:2025-10-08 17:56:17 浏览:271
我国资源保护的单行法律法规有 发布:2025-10-08 17:37:38 浏览:784
上海司法腐败 发布:2025-10-08 17:25:41 浏览:113
司法局部门 发布:2025-10-08 17:21:32 浏览:767
司法局法促科 发布:2025-10-08 16:50:30 浏览:892
不属于行政法规名称的是 发布:2025-10-08 16:09:19 浏览:65
刑事诉讼法关于侦查人员询问部分 发布:2025-10-08 16:08:36 浏览: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