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关于网络转发的法律责任

关于网络转发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5-09-02 19:51:13

⑴ 听说,发个微博或者帖子如果是假的或者是骂人的如果评论转发超过500条将复法律责任,请问这条法律属于

诽谤的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内次以上的,就属于情节严重容,认定为犯罪;后果标准,行为人实施诽谤,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不论网帖内容被点击和转发的次数是多少,就构成诽谤罪。[1]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2]

⑵ 网络谣言转载多少次要负法律责任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版,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权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⑶ 微博转发量多少算造谣违法犯罪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诽谤罪的定义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犯罪对象是自然人。
在犯罪客观方面,诽谤罪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这包括言语散布和文字散布两种方式。散布的虚假事实应当是完全虚构的,并且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
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此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
诽谤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
在主观方面,诽谤罪必须是故意的,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并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因此,在网络信息时代,在微博上捏造发布虚假信息,造成他人名誉受损就属于造谣行为。如果造谣的信息转发量超过500次,造谣人不但需要承担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还涉嫌构成诽谤罪需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⑷ 法律规定在互联网上对涉及个人信息发布后转发量达到多少个就构成名誉侵权

在互联网上,对涉及个人信息的帖子进行转发,如果转发量达到五百次以上,就可能构成名誉侵权。这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来判定的。当转发量超过这个数目,会被视为“情节严重”,从而可能构成名誉侵权。如果构成名誉侵权,侵权人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等。所以,大家在互联网上发布或转发信息时,一定要谨慎行事,避免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⑸ 法律规定微信转发多少次是违法的

法律规定微信转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内容500次是违法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拓展资料:

微信转发涉及个人隐私或侮辱他人的内容时,则涉嫌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权,人格尊严又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等。当人身权受到侵害时,请求司法保护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它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 但主要上指人的生命、健康、人格、名誉和人身自由等权利,以及与人身直接有关的权利.。

热点内容
施工员被别人签字有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9-02 19:51:21 浏览:281
关于网络转发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02 19:51:13 浏览:697
青年法治讲堂 发布:2025-09-02 19:25:35 浏览:910
南阳宛城区法律援助电话 发布:2025-09-02 19:25:28 浏览:916
滨州法院小区 发布:2025-09-02 19:24:50 浏览:352
立法的科学原则含义 发布:2025-09-02 19:22:05 浏览:701
叫女方堕胎会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9-02 19:21:55 浏览:479
法治热报网 发布:2025-09-02 19:21:55 浏览:230
南京绿化法规 发布:2025-09-02 19:07:45 浏览:469
佛佛法治怒 发布:2025-09-02 18:54:08 浏览: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