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政策法律效力政策效应
㈠ 精准扶贫的三落实保障是什么意思
(一)解决义抄务教育有保袭障
重点是降低辍学率、提高教育质量,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确保有学上、上得起学。
(二)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
让贫困人口常见病、多发病能看得起,确保大病和慢性病得到有效救治和保障,即使得了大病基本生活也要能过得去,实施健康脱贫“闭环”行动。
(三)解决安全住房有保障
要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居住条件,让贫困人口不住危房,确保住上安全住房,积极开展贫困户住房状况排查和安全性鉴定评价。
(1)脱贫攻坚政策法律效力政策效应扩展阅读:
责任落实“三个全覆盖”是指:
1、领导联系帮扶全覆盖。乡镇党委派到村的每位科级领导干部,要分别安排联系帮扶至少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2、驻村工作组分包贫困户全覆盖。由县直、市直、省直或中央派出的驻村干部组成的工作组,每人要安排分包一户贫困户。
3、村级“两委”干部要安排分包所有贫困户全覆盖,切实做到“户户都有工作队、家家都有帮扶责任人”。
㈡ 为什么要进行扶贫攻坚,怎么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扶贫开发以来,中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扶贫开发为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社会和谐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全球的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贫困地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贫困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一是贫困人口多,按照国家的标准,到2013年底还有82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参考国际标准,还有两亿多人。
二是贫困程度还比较深,贫困人口不仅收入水平低,一些地方还面临着吃水、行路、用电、上学、就医、贷款等诸多困难。三是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大部分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自然灾害多、基础设施落后的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方的贫困问题是难啃的硬骨头,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短板,所以必须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打一场新的扶贫攻坚战。
1、不断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多种农业补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扶贫资金。中国减贫战略的核心是对贫困人口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发展能力、扩大发展机会。
2、创新中国特色的反贫困机制:自力更生、地方为主、国家支持、社会捐赠、对口支援、市场驱动、国际援助,7个机制组成了政府主导、多元投资、相互补充、激励相容、广泛参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2)脱贫攻坚政策法律效力政策效应扩展阅读
1986年起,中国开始实施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设立了扶贫开发专门机构,评定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制定与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扶贫开发方针,并于1994年、2001年、2011年分别制定了扶贫规划纲要,明确了阶段性扶贫开发目标。
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