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政协监督有法律效力吗

政协监督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时间: 2025-09-13 00:11:34

⑴ 什么监督可以直接产生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直接监督是指监督主体的监督行为能直接产生法律效力。包括行政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上级公安机关等监督行为。人大执法监督、各级行政监督、政协监督、纪检监督、司法监督,均可以直接产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 第三条 人民检察院通过抗诉、检察建议等方式,对民事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第五十条 人民检察院对审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区分情况作出下列决定:(一)提出再审检察建议;(二)提请抗诉或者提请其他监督;(三)提出抗诉;(四)提出检察建议;(五)终结审查;(六)不支持监督申请;(七)复查维持。负责控告申诉检察的部门受理的案件,负责民事检察的部门应当将案件办理结果告知负责控告申诉检察的部门。

第五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受理当事人申请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监督的案件,应当在三个月内审查终结并作出决定,但调卷、鉴定、评估、审计、专家咨询等期间不计入审查期限。对民事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监督案件和对民事执行活动监督案件的审查期限,参照前款规定执行。

⑵ 法律监督的主体是什么

我国法律监督的主体大致分为三种: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其中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企业等。

主体制力

可概括为三类: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这种监督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具有法律强制力,在一国的法律监督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社会组织:包括各政党、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

这种监督不同于国家机关的监督,它不以国家名义进行,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它有组织性、广泛的代表性,因而是监督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公民:按照人民主权原则,每个公民是政治权利的主体和国家的主人,因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监督主体。这种监督广泛、直接而具体,起作用不可忽视,是法律监督体系的基础。客体:对于法律监督客体的范围,法学界有两种理解。所有人:一种观点认为,法律监督的客体包括从事各种法律活动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

⑶ 人民政协能否监督人大

首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不具备法律效力。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物。

其次,政协的监督权有别于人大的监督权,在政协章程里明确定义,“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也就是政协是通过“批评和提供建议”去进行民主监督。

所以政协机关当然有权利去向人大去提出意见或者批评人大的一些做法,但仅此而已。这就是政协的“监督权”。事实上,地方政协有时也会向同级人大提出诸如“效率低下”或者“不够贴近群众”等等意见。

热点内容
经济法李昌麒第四版 发布:2025-09-13 03:03:52 浏览:108
签协议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13 03:03:14 浏览:213
什么人员是适用劳动法 发布:2025-09-13 02:55:51 浏览:164
小学法律知识趣味问答 发布:2025-09-13 02:44:05 浏览:934
林楠律师 发布:2025-09-13 02:43:54 浏览:246
法官也怕律师 发布:2025-09-13 02:38:16 浏览:64
法官命门 发布:2025-09-13 02:38:15 浏览:813
西南政法大学民法 发布:2025-09-13 02:37:31 浏览:988
法官判4年 发布:2025-09-13 02:37:23 浏览:43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 发布:2025-09-13 02:36:50 浏览: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