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备忘录有没有法律效力
Ⅰ 会议备忘录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会议备忘录当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要确认会议记录的真伪。法律上的一切证据都要具有真实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Ⅱ 合作备忘录的法律效力
合作备忘录的法律效力要视情况而定。具体情况如下:
1、是否构成要约;
2、是否构成预约合同;
3、是否构成正式的有效合同。
不管非正式文件的名称是什么,备忘录、意向书、框架协议、合同要点、合同梗概、文件大纲、会议纪要等等,并不是一律无效,也不是一律有法律约束力,要根据每一个具体文件的内容和文件的形成过程来判断其法律效力与法律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七十二条
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第四百七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失效:
(一)要约被拒绝;
(二)要约被依法撤销;
(三)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
(四)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Ⅲ 会议纪要和备忘录哪个效力高一点
备忘录得法律效应要高一些,在某种程度上备忘录是就某一事项基本上形成的双方同意的决议。而会议纪要只是就会议一些较重要的内容做以记录。
Ⅳ 备忘录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有法律依据吗
备忘录复只能事后作为一个线索,制不能作为直接证据,没有法律效力。
如果经过证明和公证,其中的一些部分也可以作为证据的。
备忘录是你与他人签订的就已经达成合意的事项的一个督促履行办法,他基于合同产生,但实际履行要求一般高于合同,严格来将,只具有督促效力,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没有严格按照备忘录的要求履行义务,但其行为没有违反合同,就是合法行为。
Ⅳ 请问外交中的谅解备忘录与正式议定书有什么区别
外交中的谅解备忘录与正式议定书主要有以下区别:
性质与用途:
- 谅解备忘录:主要用于记录国际间双方协商、谈判的成果,强调“谅解”与互相体谅,表达双方友好合作的意愿及合作框架内的基本原则与共识。
- 正式议定书:是一种更为正式且复杂的国际法律文件,主要用于对现有条约或协定进行解释、补充、修改,或延长有效期,解决特定的技术性问题。
法律效力:
- 谅解备忘录:通常不具有强制法律效力,但在许多情况下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为正式协议的签署提供依据。
- 正式议定书:法律效力强于谅解备忘录,为国际关系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原则和执行框架。
使用场景:
- 谅解备忘录:常用于国际交往初期,表达双方合作的初步意愿与共识。
- 正式议定书:更多用于对现有法律文件的详细规定与执行,或在国际会议中通过讨论并签字的条约。
综上所述,谅解备忘录与正式议定书在外交中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和重要性,二者在性质、用途以及法律效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