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条例法律责任
1. 本条例旨在确保经济困难或其他特定条件的民众能够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推动法律援助工作的规范发展。结合武汉市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条例。
2. 在本条例中,“法律援助”指的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的、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人员提供的无偿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员包括法律援助机构专职人员,以及由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或安排承担法律援助事项的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
3.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武汉市及各区人民政府需将法律援助纳入当地的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并确保法律援助工作的资金支持。
4. 武汉市及各区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机构在同级司法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法律援助工作的具体实施。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其法律服务人员都应履行法律援助的义务。
5. 武汉市鼓励单位和个人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无偿提供法律服务,并对法律援助活动提供捐助。武汉市依法设立法律援助基金会,负责接受捐赠,并用于法律援助事项。
6. 武汉市及各区人民政府或司法行政部门会对在法律援助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7. 办理法律援助事务时,应依据事实和法律,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8. 符合一定条件的公民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包括所申请事项属于武汉市法律援助机构管辖范围,且本人经济困难。
9. 公民的经济困难标准,按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过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5倍确定。对于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受害者主张民事权益的,经济困难标准可按个人月收入计算。
10. 符合条件的公民可就一系列事项申请法律援助,如请求国家赔偿、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抚恤金、救济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等。
11. 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如为诉讼事项,应符合人民法院的立案条件,并属于本市人民法院管辖。申诉案件应在相关机关立案后提出申请。
12. 在刑事诉讼中,若犯罪嫌疑人因经济困难未聘请律师,或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经济困难未委托诉讼代理人,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13. 对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通知需提供辩护或代理的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应按相关法律提供法律援助。
14. 法律援助可采取多种形式,包括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诉讼代理、刑事辩护和代理、非诉讼代理、公证援助、司法鉴定援助等。
⑵ 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第六章 法律责任
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第六章法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法律援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
- 若对符合国家和条例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或未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或决定不提供法律援助而未依法说明理由,将由其所在的司法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法律援助机构、律师事务所及其工作人员在办理案件时的责任:
- 若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时收取财物,将依据国务院制定的《法律援助条例》予以处罚。
其他组织或个人的责任:
- 若以法律援助的名义从事有偿法律服务,将被责令改正,并处以没收违法所得,以及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受援人的责任:
- 若通过欺骗手段获得法律援助,司法行政部门将责令其支付已实施法律援助过程中的全部费用,并可给予警告。
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的责任:
- 若在法定期限内不出具经济状况证明或不书面告知当事人的理由,或无正当理由拒绝法律援助机构就经济状况证明进行查证,或为法律援助申请人出具虚假证明,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司法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
- 若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