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⑴ 同等法律效应和同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法律效力就是法律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
法律效力分为:
(1)时间效力
(2)空间效力
(3)对人的效力
“法律效应”不是法律上面的专业词汇,它相对来说更加宏观更广泛。可以理解为一部法律的实施对社会上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变动或者说是后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⑵ 法律释义是否同法律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应
法律释义从广义上来说分为 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立法解释是制定法律的机关自己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司法解释是司法机关也即,最高法,最高检出台的,也具有法律效力,学理解释是专家学者的解释,没有法律效力。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司法解释大量的存在,而且有时超越了其权限,其效力在有些时候甚至高于法律本身,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
⑶ 怎么理解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具有同等效力
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具有同等效力,主要体现在它们都是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且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具有约束力。
1. 制定依据相同: 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等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在法律、行政法规的指导下制定。 地方政府规章则根据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制定。
2. 效力范围明确: 部门规章主要规范的是执行法律或国务院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相关事项,其内容应符合这些上位法的要求。 地方政府规章涉及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定的事项及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3. 管理权限差异不影响效力等同: 尽管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在管理权限的深度上存在差异,例如地方政府规章在制定时还需考虑地方性法规,且设区的市、自治州的政府制定的规章限于特定领域。 但因同属《立法法》规定的规章范畴,这两种规章在执行过程中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4. 制定程序确保合法性和一致性: 两种规章在制定过程中均需遵循相应的制定及审查程序,确保规章的合法性和一致性。 人大法工委出台的立法技术规范也是制定规章过程中需严格遵循的内容,这进一步确保了规章制定的规范性和效力等同。
综上所述,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在制定依据、效力范围、管理权限以及制定程序等方面虽有差异,但同属立法法规定的规章范畴,因此具有同等效力。
⑷ 如何理解法律由国家“认可”
因为法复律是靠国家强制力制保障实施的,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
制定是指法律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起草通过的,认可是指不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由别的机关制定或者起草,或者是规则,或者是社团规章之类的等等,由立法机关认可,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具体到我们国家就是 狭义上的立法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或认可的法律, 广义上的立法还包括行政立法、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港澳地区的立法。。
满意请采纳。
⑸ “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什么意思
“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意思是同等的法律效果、作用。
地方性法规高于地方政府规章,而地方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可不可以说地方性法规高于部门规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具有同等法律地位。
这是因为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立法的而地方政府规章是地方政府制定的,所以地方性法规就高于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与部门规章具有法律效力,是因为省级政府与中央部委是平级的,所以是同等法律效力。
《立法法》还对各种规范性文件之间出现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规定了效力的裁决程序。
《立法法》第85条规定:“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立法法》第86条规定:“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
(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5)如何理解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一般法与特别法、新法与旧法的效力
在一般法和特别法的效力问题方面,法理上适用的是“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在新法和旧法的效力问题方面,法理上适用的是“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
我国《立法法》根据法的效力原理和法理的原则,具体规定了一般法和特别法、新法和旧法的效力关系。《立法法》第83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对于由同一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优先适用特别规定而不是一般规定,是因为:一般规定是对普遍的、通常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而特别规定是对具体的特定的问题进行规定,有明确的针对性,所以当它们处于同一位阶时,当然应当优先适用特别法。
对于由同一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优先适用新的规定而不是旧的规定,是因为:当同一机关就同一问题进行了新的规定,也就意味着对旧的规定进行了修改或补充,当然应当适用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