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法律责任事件
1. 意外事件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
意外事件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另外一种是过失导致的。如果是因为过失导致的则可能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如过失致人伤害,过失致人死亡等才追究责任,其余不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
意外事件侵害了他人人身权益也有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意外事件具有三个特征:一是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二是行为人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者过失;三是损害结果由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意外事件具有三个特征:一是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二是行为人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者过失;三是损害结果由不能预见的的原因所引起。“不能预见”是指当时行为人对其行为发生损害结果不但没有预见,而且根据其实际能力和当时的具体条件,行为时也根本无法预见。从认识因素上来讲,行为人没有认识到其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从意志因素上来讲,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反对态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2. 如果把一个人气病了,还要负法律责任吗
这要看具体情况,恶语伤人或者故意刺激他人,导致他人死亡的,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受专害人的心胸狭属窄,除了受害人有过错的以外,行为人事要负法律责任的。
如是在公共场合,行为人可能构成了侮辱罪,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本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
3. 几个人一起喝酒,一人死了,其他陪同人员是否要负法律责任
要承担法律责任。是民事责任。
法律对于喝酒致死的情形并无明文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对此类纠纷,法院会依据《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行为人因过错损害他人民事权益,应承担侵权责任”的规定进行裁判。
因为喝酒、醉酒会导致自然人的认知能力及控制能力不同程度下降,使其处于不利地位,因此酒局的组织者、参与者在法律上就产生了照顾、注意醉酒者的安全义务。若未尽到安全义务,就存在法律上的过错。
相关案例:
2017年1月15日,1990年出生的邓某下班后约李某等人到食堂吃饭喝酒。饭后回到宿舍,邓某觉得还没喝过瘾,又约李某、陆某等人一起去酒吧喝酒。次日凌晨1时许,看到邓某昏昏欲睡,大家以为他喝醉了,就让李某带他去酒店休息。
凌晨2时许,李某发现邓某没了呼吸声,赶紧拨打120并报警。医生赶到时,确认邓某已死亡。经尸检,邓某系乙醇中毒死亡。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邓某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当知晓过量饮酒可能造成对其身体健康不利的后果,但仍大量饮酒,最终导致酒精中毒死亡,其本人应承担绝大部分责任。
而参与了两场喝酒的被告均未完全尽到对邓某提醒、劝阻等义务,应根据各自的过错大小承担相应赔偿责任。被告李某一直陪在邓某身边,发现邓某处于醉酒状态后未及时将其送医救治,未尽到完全的照顾义务,赔偿原告损失1.5万元。
其余4名同饮者各赔偿原告6000元。被告罗某作为酒吧工作人员,工作期间通过敬酒方式与邓某喝过酒,其敬酒行为与邓某死亡也存在一定因果关系,赔偿原告6000元。
被告酒店作为服务行业,未尽到完全的安全保障及注意义务,在邓某及被告李某入住该酒店时,只办理了李某的登记入住手续,未登记邓某身份信息便允许已经醉酒的邓某入住,赔偿原告1万元。
(3)负法律责任事件扩展阅读:
在喝酒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同桌一起喝酒者都会承担适当责任。但做到以下4点,则酒友不承担责任:
1、不强迫性劝酒,无论什么场合,什么情况,对方什么身体状况,都不要劝酒;
2、在明知对方身体有疾病或者对方已经明确表示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劝对方不饮酒或者对方自愿要喝,要做到劝阻少饮,尽到提醒和照顾义务;
3、将醉酒者安全送达。对于酒友醉酒的,清醒酒友应当预见到醉酒者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存在危险的发生,因此,清醒酒友应当将醉酒者安全送达,避免担责;
4、酒后驾车及时劝阻。对于醉酒的酒友要驾车驶离,其他人应当劝阻其不得驾车,如果未加劝阻则有可能承当相应责任,但是如果已尽到劝阻义务,而对方不听劝阻的情况下,酒友是可以免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