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效力而不是法律

法律效力而不是法律

发布时间: 2025-10-11 22:54:23

法律效力和法律效应有什么区别

一、法律效力和法律效应有什么区别
1、法律效益是指通过立法、执法、诉讼、守法过程中对法律权利资源的最优配置,除去各种成本耗费后,进而实现法律资源使用价值在质上的极优化程度和量上的极大化程度及其所得到的综合效果。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约束力,要求人们按照法律文件规定的那样行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二、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应还是法律效力
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约束力,要求人们按照法律文件规定的那样行为。法律效力有时还指某种行为或事实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够获得肯定性法律后果,例如一份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能够获得法律的保护。显然,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合法的行为和事实的效力是规范性法律文件所赋予的。只要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就当然地具有一定的效力。

Ⅱ 法律和法规的区别

法律和法规的区别

“法律”和“法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立法权限和法律效力各有不同,不可混淆。“法律”,在我国,是专门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由国家主席签署公布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一般均以“法”字配称,如《刑法》、《民法》、《婚姻法》、《公民出入境管理法》等。

“法规”是法律效力相对低于宪法和法律的规范性文件。“法规”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一是由国务院及其所属政府部门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而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也称行政规章;二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和颁布的地方性法规;三是较大的市(省会、首府)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法规”一般用“条例”、“规定”、“规则”、“办法”称谓,如《征兵工作条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管理规定》、《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

“法律”通常可以简称“法”。比如,称全国人大制定某部法律为“立法”。但是,“法规”则以其不同的形式,分别称为“行政规章”,或称为“地方法规”,而一般不能简称为“法”,因而也不能将制定行政规章或地方性法规笼统地称为“立法”。

有的媒体在报道中,称某市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暂行规定》,是以“立法”的形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的媒体在报道中称,某省人大通过了《预算审批监督办法》,是用“立法”形式规范政府预算。这两种说法都是不够准确的。按照法律规范,政府部门颁布的法规应称为“行政规章”,而某省人大通过的法规应称“地方法规”。

Ⅲ 法律效力和法律约束力的区别

一、法律效力和法律约束力的区别
1、法律效力即法律约束力,法律效力包括法律约束力,是指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约束力包括很多种,如:
(1)法律约束力;
(2)宗教规范的约束力;
(3)道德规范的约束力;
(4)某些行业内部制定规范的约束力等。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六十二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实现担保物权裁定、确认调解协议裁定、支付令,由作出裁定、支付令的人民法院或者与其同级的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执行。认定财产无主的判决,由作出判决的人民法院将无主财产收归国家或者集体所有。
第四百六十一条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三条的规定,利害关系人请求人民法院撤销除权判决的,应当将申请人列为被告。利害关系人仅诉请确认其为合法持票人的,人民法院应当在裁判文书中写明,确认利害关系人为票据权利人的判决作出后,除权判决即被撤销。
二、合同相关法律约束力的体现
1、当事人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2、当事人应按合同约定履行其合同义务;
3、当事人应按诚实信用原则履行一定的合同外义务,如完成合同的报批、登记手续以使合同生效=不得恶意影响附条件法律行为的条件的成就或不成就,不得损害附期限法律行为的期限利益等。

Ⅳ 法和法律的区别是什么

内在属性不同、效力不同、与国家权力的联系程度不同、与社会经济的联系的性质和程度不同。

Ⅳ 法律效力和法律效益有什么区别

法律效力和法律效益区别具体如下:
1、法律效力即法律约束力,是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
2、法律效益是通过立法、执法、诉讼、守法过程中对法律权利资源的最优配置,除去各种成本耗费后,进而实现法律资源使用价值在质上的极优化程度和量上的极大化程度及其所得到的综合效果。
法律约束力具体如下:
1、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2、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3、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的决定,对业主具有法律约束力。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业主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4、供役地以及供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地役权对受让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5、债务人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行为被撤销的,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6、建设单位依法与物业服务人订立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以及业主委员会与业主大会依法选聘的物业服务人订立的物业服务合同,对业主具有法律约束力;
7、自然人决定、变更姓名,或者法人、非法人组织决定、变更、转让名称的,应当依法向有关机关办理登记手续,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民事主体变更姓名、名称的,变更前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其具有法律约束力;
8、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9、无效的收养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10、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无效婚姻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
法律适用规则是根据法律相关规定,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则: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2、特殊法优于普通法。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
3、新法优于旧法。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4、一般不溯及既往。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法律规则是指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行为或活动的命令、允许和禁止的一种规范。法律规则的上位概念是法律规范(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
5、法律规则的三要素:假定,处理,制裁;
(1)假定条件。是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包括适用条件和主体行为条件;
(2)行为模式。即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之方式的部分,包括可为(授权)模式、应为(义务)模式和勿为模式;
(3)法律后果。是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应承担相应的结果部分,包括肯定的后果和否定的后果。
综上所述,法律对具有普遍约束力,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六条
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热点内容
劳动法关于星期天加班是怎样规定的 发布:2025-10-12 02:44:12 浏览:823
台湾民法总则 发布:2025-10-12 02:33:40 浏览:817
舒扬图片行政法 发布:2025-10-12 02:25:07 浏览:607
香港立法会图片 发布:2025-10-12 01:54:52 浏览:484
伤害案法律援助辩护词 发布:2025-10-12 01:54:43 浏览:268
顺义刑事律师 发布:2025-10-12 01:52:05 浏览:848
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 发布:2025-10-12 01:39:58 浏览:762
生活中的民法原则 发布:2025-10-12 01:39:57 浏览:691
行政法经典著作 发布:2025-10-12 01:39:48 浏览:915
法院能 发布:2025-10-12 01:38:49 浏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