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护士有关的法律责任
⑴ 护理法律法规基本内容
护理法律法规基本内容:
1. 处理和执行医嘱:护理人员在发现医嘱存在明显错误时,有权拒绝执行,并应向医生提出质疑或申辩。若护理人员忽视医嘱错误并执行,导致不良后果,将与医生共同承担法律责任。
2. 医嘱正确无误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且准确地执行。当病人对医嘱产生疑问时,护理人员应核实医嘱的准确性。若病人病情发生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并与医生协调以决定是否暂停或调整医嘱。
3. 口头医嘱应谨慎处理: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在急诊抢救情况下,必须执行口头医嘱时,护理人员应向医生重复医嘱,以确保无误,并在执行后及时记录医嘱时间、内容以及病人状况,并催促医生及时补上书面医嘱。
4. 临床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病历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医生观察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关键资料,具有重大的法律意义。
5. 护士在执业护士的严格监督下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若护生在执业护士监督下发生错误或事故,除了护生本人要负责外,带教护士也要承担法律责任。若护生未经监督擅自行动导致病人受伤,护生将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违反规章制度:
1. 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例如病人信息、床位号、药物等的查对错误或疏漏。
2. 执行医嘱不严格:如医嘱执行错误、盲目执行不当医嘱、擅自更改医嘱、遗忘医嘱等。
3. 违反交接班制度:如未进行床旁交接班、对危重病人记录和管理不周、遗漏危重病人的特殊处理等。
4. 违反值班制度:如擅自离岗、未按时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未完成治疗任务、推诿或拒绝危重病人、延误抢救时机等。
⑵ 护理工作中护士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 法律责任第二十七条 卫生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在护士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根据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和在医疗卫生机构合法执业的护士数量核减其诊疗科目,或者暂停其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国家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的,还应当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违反本条例规定,护士的配备数量低于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的;(二)允许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或者允许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执业地点变更手续、延续执业注册有效期的护士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的。第二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国家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的,还应当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未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福利待遇等规定的;(二)对在本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三)未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或者未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医疗保健措施的;(四)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或者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的。第三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一)未制定、实施本机构护士在职培训计划或者未保证护士接受培训的;(二)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护士管理职责的。第三十一条 护士在执业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暂停其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护士执业证书:(一)发现患者病情危急未立即通知医师的;(二)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未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提出或者报告的;(三)泄露患者隐私的;(四)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不服从安排参加医疗救护的。护士在执业活动中造成医疗事故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承担法律责任。第三十二条 护士被吊销执业证书的,自执业证书被吊销之日起2年内不得申请执业注册。第三十三条 扰乱医疗秩序,阻碍护士依法开展执业活动,侮辱、威胁、殴打护士,或者有其他侵犯护士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