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三文鱼团体标准法律效力

三文鱼团体标准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1-01-13 11:10:21

⑴ 生食三文鱼标准是什么

这份标准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把三文鱼当作“鲑科鱼类的统称”,按照这个标准,前段时间备受争议的“淡水三文鱼”虹鳟鱼就名正言顺地成了三文鱼。历经5月份的“三文鱼之争”后,有关虹鳟是否可以被认为是三文鱼中的一种,以及是否可以生食,再度成为舆论焦点。

其实,在这个争论过程中,主要涉及两大核心问题,首先是这个团体标准制定是否合规,其中涉及三文鱼的名称界定问题,及其参考的团体标准要求所列的各项条件是否妥当;其次因为三文鱼生食所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

这些操作流程不符合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在2015年公布的团体标准管理办法文件,更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此外,细细比较研究该团体标准的一些细节,还有几个地方值得探讨。

首先是关于三文鱼名称问题,有专家指出,通常所说的三文鱼是鲑鳟鱼类的商品名称统称,并非一种鱼的科学名称;并指出三文鱼(学名Oncorhynchus)其英语词义为“鲑科鱼”。

三文鱼分为鲑科鲑属与鲑科鳟属,准确地说,三文鱼是鲑鳟鱼。而鲑科鱼中的鳟属鱼有两种:海鳟和虹鳟。正如本团体标准所指出的“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等等。”作为一种食品,参考的其他国家的实际情况是否真的是这样呢?

为此我查阅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一份有关水产品药物安全的资料,资料中明确将我们常称呼的三文鱼salmon和鳟(包括虹鳟rainbow trout)进行了明确区分,而不是一些专家所说的辩护之词。FDA作为全世界食药监管领域的标杆,在这个三文鱼名称上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其次,在该《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中,针对目前我国水产品中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线虫、吸虫和绦虫,结合寄生虫的生活史,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水产制品(GB10136-2015)》中即食水产品中寄生虫的要求,对三种寄生虫的感染人体阶段(吸虫囊蚴、线虫幼虫及绦虫裂头蚴)进行了限定,要求不得检出,以保护消费者食用安全。

这份团体标准根据水产制品国家标准划定了安全底线。有专家指出无论是海水的还是淡水的鱼都可以生吃,前提是养殖过程中没有病原体感染的机会或者没有病原体,并且在吃之前有个冷冻的过程;也有专家提出,海水鱼中的寄生虫以线虫为主,它们多数在人体中长不大,在成虫之前就会死掉,因此,生吃海水鱼的风险相对较小。

而淡水鱼中常见的肝吸虫等,由于生长条件在与人体差不多的渗透压下,较易在人体内存活,生吃淡水鱼风险就会加大等等。这些专家主要集中在鱼类的寄生虫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其实,人工养殖三文鱼、虹鳟在很多国家都是盛行的,因为野生的海水三文鱼产量极其有限,在美国,2015年FDA应马萨诸塞州一家名为AquaBounty Technologies的水产养殖企业长达十余年的申请,通过了其提出的转基因三文鱼安全审核,因为事涉转基因,反转团体持续反对,但是FDA在经过多重严格审查之后通过了该水产品的安全审核。

美国对待转基因三文鱼的态度是极其严苛的。我在研究美国对水产品安全时,发现其所关注的不仅仅涉及病原体问题,还涉及是否存在过敏原、水产品饲料及用药等等对人畜安全风险。对于涉及到食品药品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等FDA也都有非常严格规定。

民以食为天,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特别关注,应该是相关部门在审核批准该团体标准的前提条件。对标美国FDA等其他国家就三文鱼的界定,我们应该区分三文鱼和虹鳟。

⑵ 三文鱼标准合乎“标准”吗

近日,刚成立的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发布了国内第一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报批稿)。

另外,建议我国国家食药监部门对市场上销售的野生及人工饲养的水产品,包括虹鳟的养殖过程涉及的水体、饲料及用药等,发布细致的人畜无害安全标准及上市前的安全操作标准,以人畜无害作为食品安全的底线,才是涉及颁布有关食品标准的前提条件。

鉴于此,在此提出两点建议:首先,标准认定审核机构在审核本三文鱼团体标准时参考其他国家的相关标准,从名称开始进行审核;其次,国家食药监部门在特别涉及水产品饲料、用药人畜无害安全标准等方面制定更为详细的规范并指导实施。

来源:新京报

⑶ 虹鳟为何非要傍个“三文鱼”的大名

日前,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发布《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团体标准”),称虹鳟属于三文鱼。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号称产出中国“三分之一的三文鱼”、实际则生产虹鳟鱼的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也参与了该标准制定。有专家称,虹鳟不是三文鱼;生食虹鳟可能感染肝吸虫、肺吸虫等寄生虫,危害健康;团体标准提出的消灭寄生虫的方法适用于海水鱼。

退一步讲,虹鳟到底能不能算三文鱼,并不影响虹鳟鱼本身的食用和市场价值。因此,此一问题的争议,不应该演变为对虹鳟价值的否定。在争论之外,有一个问题,或许对于虹鳟的养殖公司而言更显重要——既然虹鳟自有其价值,那么是否一定要傍“三文鱼”的大名?或者说,是否一定要生吃才能证明虹鳟的价值?

面对争议,行业协会与企业站出来发表意见,这是很正常的事。但团体标准的局限性,却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对于三文鱼产地的标注,在不具有强制性的条件下,如何保证其执行效果?引发三文鱼与虹鳟之争的一个导火索——国内市场三分之一的“三文鱼”都产自青藏高原,过去消费者就大多不知情。这种低透明度的市场信息生态,不仅对消费者不利,恐怕也不利于虹鳟鱼市场的长远发展。

另外,虹鳟与三文鱼之争,其背后还有更深的背景。有媒体披露,“水产造假严重程度,超出很多人想象”,2010~2012年间,世界海洋保护组织(OCEANA)在美国的一项调研发现,21个州的零售和餐饮提供的鱼类有33%是虚假标注;2016年,一项综合了来自55个国家的200多项研究的数据,结果发现20%的鱼类样品存在虚假标注……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不仅希望虹鳟与三文鱼的争论从行业到监管部门都能够有权威结论,更期待它能够撬动水产品监管的升级。

来源:中国青年报

⑷ 虹鳟鱼生吃有害吗

有害 。在国内生吃的人较少,主要是惧怕病菌感染,而生食虹鳟可能感染肝吸虫、肺吸虫等寄生虫,危害健康。

关于虹鳟鱼能否生吃一直存在争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同三文鱼分会成员单位发布了《生食三文鱼》的“团体标准”,称虹鳟属于三文鱼。“团体标准”貌似可以定纷止争,不料想,带来了更大的争论。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舜胜就表示,虹鳟是淡水鱼,形态和太平洋鲑接近。中国人对三文鱼的约定俗成的称呼,主要是大西洋鲑。“团体标准”把三文鱼的定义扩大后“三文鱼这个名字就被偷换了”。

海水鱼和淡水鱼都可能有寄生虫,生吃三文鱼时也要防止寄生虫,但海水鱼的寄生虫种类少,海水的渗透压高,到人类体内往往因环境不合适,不会长成成虫。而生食虹鳟可能感染肝吸虫、肺吸虫等寄生虫,危害健康。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参照国家标准对寄生虫进行了严格规定,并且明确要求在产品标签上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也就是说,虹鳟鱼虽然也属于三文鱼,但消费者可以从标签上区分出是海产的大西洋鲑还是淡水养殖的虹鳟鱼。

(4)三文鱼团体标准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经济利用

虹鳟肉多,刺软,少腥味,为高级食用鱼。由于幼鱼肉嫩味美、生产周期短,国际上的商品规格大都为150~300克。日本等国常以油炸酱渍虹鳟鱼块、生鱼片、酱渍酥鱼、 盐渍鱼子等作为宴客佳肴。0.5千克以上的成鱼在欧、美各国多制成熏鱼出售。

中国目前的商品鱼规格大致为 0.5千克左右,以鲜销为主,也有少量冷冻品。在欧、美各国,虹鳟又是游钓的主要对象之一。

⑸ 三文鱼团体标准为何公示3天就下架

近日,刚刚成立的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发布了国内第一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这份标准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把三文鱼当作“鲑科鱼类的统称”,按照这个标准,前段时间备受争议的“淡水三文鱼”虹鳟鱼就名正言顺地成了三文鱼。历经5月份的“三文鱼之争”后,有关虹鳟是否可以被认为是三文鱼中的一种,以及是否可以生食,再度成为舆论焦点。

从这些政府文件我们可以看出,此次“三文鱼”团体标准的推出,乍一看,似乎遵循了相关程序。但细细比对,有诸多不合规之处。

有媒体就调查发现,该团体标准的推出已有诸多程序违规,包括几点:一,从8月6日20时许公示,到8月9日下架,《生食三文鱼》的团体标准实际公示时间仅为3天,远低于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30天。而2015年11月13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发布的《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15天公示期同样不符合相关规定。

二,2015年的《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第三章《团体标准的制修订》提到,“标准起草单位负责标准制修订的起草工作。标准起草单位至少包括五个企业、两个科研院所。”但这次起草单位根本不涉及科研院所。

这些操作流程不符合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在2015年公布的团体标准管理办法文件,更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来源:新京报评论

⑹ 指虹鳟为三文鱼为何会引发外媒热议

凭借一份饱受争议的团体标准文件,虹鳟在中国“荣登”三文鱼之列,这也国内外引发舆论哗然,近日多家国外媒体刊发报道,对标准文件的合理性提出质疑。

,中国将虹鳟标注为三文鱼的新闻引发世界各国网友关注,一部分网友建立起“虹鳟变成了三文鱼”(#RainbowTroutBecomesSalmon)的话题标签。一位名为RajeshJoshi的挪威网友在转发相关报道时说道“在中国餐厅点餐的时候可要小心了”。从事寄生虫与食品安全研究的Mark Giezen调侃道,“将虹鳟标为三文鱼?我看到商机了!”英国网友Sean表示,“这是否意味着狗可以被标注为猫?没想到虹鳟是变形金刚。”

来源:澎湃新闻网

热点内容
拜城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10-08 21:18:18 浏览:784
法院改革司机 发布:2025-10-08 18:14:51 浏览:847
第二章经济法答案 发布:2025-10-08 17:59:22 浏览:293
在职法律硕士加工资信箱 发布:2025-10-08 17:56:17 浏览:271
我国资源保护的单行法律法规有 发布:2025-10-08 17:37:38 浏览:784
上海司法腐败 发布:2025-10-08 17:25:41 浏览:113
司法局部门 发布:2025-10-08 17:21:32 浏览:767
司法局法促科 发布:2025-10-08 16:50:30 浏览:892
不属于行政法规名称的是 发布:2025-10-08 16:09:19 浏览:65
刑事诉讼法关于侦查人员询问部分 发布:2025-10-08 16:08:36 浏览: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