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除学生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⑴ 学校开除学生的程序
目前,涉及学生处分的规定,在法律层面唯有《教育法》第二十八条关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四)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的规定,及《教育法》第四十二条关于“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规定。而在法规层面,没有任何关于学生处分的规定。在规章层面,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十三条规定了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查看和开除学籍五种形式的纪律处分,并在第五十四条将包括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等情形在内的多种情形,规定为“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的情形。另外,各高校有关学生管理的规定中涉及学生处分的规定,也均有“开除学籍”的规定。
从《教育法》第四十二条第(四)项将“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与“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作并列式规定的法律表述来看,学校对学生的处分显然不应侵害学生的“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开除学籍的处分,使一个学生不能再在其接受教育的高校继续接受教育,正是对受教育权的剥夺,而受教育权无疑属于“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因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及各高校有关学生管理的规定中,对学生开除学籍处分的规定,均违背了《教育法》的规定,应属无效,不应作为开除学生学籍的合法性依据。
比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就规定了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查看、开除党籍等具体的处分,来约束其党员。团体成员权是个体自愿加入某个团体而以承担某种对团体的义务(比如交费)而在团体内部享有的权利。与开除党籍这种性质的纪律处分所涉及的对团体成员权的剥夺不同,开除学籍所涉及的受教育权,不是团体成员权,而是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基本人权。学生的受教育权,学校无权予以剥夺。学校将开除学籍作为对学生的纪律处分,混淆了纪律与法律的关系,以纪律处分之名剥夺了原告的受教育权,系违法行为。
<义务教育法》禁止开除学生的规定,可鉴北京交通大学开除原告学籍之违法性。
目前《宪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中均没有规定学校具有开除学生学籍的法定职权。相反,《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二,退一步,即使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及第三人北京交通大学有关学生管理的规定可以作为开除学生学籍的依据,该第三人对原告开除学籍的处分也是错误的。
首先,原告虽有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但有从轻处分情节,而第三人对原告作出的开除学籍纪律处分系最严厉的处分,与原告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过错程度不相适应。
1、原告的主观动机是为了帮助同学考试过关,而不是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
考试作弊主要是通过采取欺骗手段获取合格成绩,对于替考的人来说,其只是帮助他人作弊,与自己本人作弊并不一样。
原告是班里的班长。在同班同学胡某的《微积分(B)Ⅱ》没能通过考试,且补考也未通过,将可能无法顺利毕业,再三请求原告帮助替考的情况下,原告答应替代其参加《微积分(B)Ⅱ》课程的期末考试,主观动机是为了使自己的班里的同学能够顺利毕业。与那些以谋取利益为为目的的替考行为不同,也与为了骗取考试成绩的作弊行为不同。原告作为班长,替同学考试,只是希望力所能及地帮助自己同学考试过关,而不是为了自己获取不正当利益。虽然这种“帮助”在客观上是违反校规校纪的,但是原告主观动机毕竟与那些谋利性的替考不同,只是做好事的方式不当而已。
2、原告的行为性质并不恶劣,危害并不严重。
考试的种类,可以分为校内考试、国家教育考试(如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成人教育考试、自学考试)、国家专业资格考试(如司法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会计师资格考试)等。就考试的性质和意义而言,对某一门课程的校内考试,相对于国家教育考试来说,重要性差异是很大的。原告替代同学参加的《微积分(B)Ⅱ》考试,作为校内课程考试,相对于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以及与作弊集团相结合里应外合作弊等严重作弊行为来说,对学校的负面影响和对社会的危害性,都要小很多很多。
我看到一个新浪博客上一个人的资料,给你网站希望你对你有帮助。
⑵ 学校开除学生需要什么条件
学校什么情况下可以开除学生 被学校开除后怎么处理
一、学校开除学生的条件有哪些回
其条件包括学生违反法答律规定、有严重违纪行为等等,这些条件是针对高校学生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不在此列。因此,在学校发生一些违纪行为,学校应负责管理与教育,除了学校之外,家庭对于孩子的发育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只有学校与家庭都尽到了教育的义务,才可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具体如下所述: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十四条规定: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1、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
2、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3、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
4、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
5、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
6、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⑶ 求关于学校开除学生有关法律条例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全文)
第五十四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一) 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
(二) 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三) 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
(四) 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
(五) 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
(六) 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 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
第五十五条 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
第五十六条 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
第五十七条 学校对学生作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第五十八条 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对学生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书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十九条 学校对学生作出的处分决定书应当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的期限。
第六十条 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
第六十一条 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第六十二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需要改变原处分决定的,由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交学校重新研究决定。
第六十三条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学生书面申诉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对申诉人的问题给予处理并答复。
第六十四条 从处分决定或者复查决定送交之日起,学生在申诉期内未提出申诉的,学校或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受理其提出的申诉。
第六十五条 被开除学籍的学生,由学校发给学习证明。学生按学校规定期限离校,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
第六十六条 对学生的奖励、处分材料,学校应当真实完整地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和本人档案。
http://news.sina.com.cn/c/2005-03-29/14486231055.shtml
⑷ 学校可以开除学生吗
不可以。
从法律的视角来看,我国教育法规定了学校享有“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回“对受答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的权利,但同时也规定了学校应尽“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等多项义务。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8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4)学校开除学生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一方面,国家层面的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学校有权依据自定校规开除学生,或者明确“开除学籍”是“处分”的一种;另一方面,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只不过,相关法律规定得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但是需要明确的一个前提是,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显然要高于“品行有缺点”或者非恶性违反校规所应承担的责任。这种语境下,学校动辄开除学生就有了违法之嫌。
⑸ 初中学校能否开除学生
初中学校不能开除抄学生。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五十七条: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5)学校开除学生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
第二十七条: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第五十八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第五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胁迫或者诱骗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
(二)非法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
(三)出版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的。
⑹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以开除学生吗
我国明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准开除学生,非义务教育阶段开除学生应报市教育回主管部门批准。答对于还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被学校开除,学校该承受怎样的法律责任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可以开除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第二十七条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⑺ 私立学校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给予开除么
一般情况下不可以。但是触犯刑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例外。
1、在九年义务教育范畴内的学生不能开除。
原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2、在九年义务教育范畴外的学生也不能开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3、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纪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 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
(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4、学校如果开除学生,有关人员应该接收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5、学生如果违法纪律,应该按照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进行批评教育。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否则,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警告、严重警告、通报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批评教育,批评教育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学生应该认真接受,直至改正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规定: 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十一条规定: 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⑻ 学校可以开除学生吗
《义务教育法》第27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内育,不得开除。”由此可见,容受教育是未成年人的权利,对于成绩差、品行不好的学生,学校和老师应当给予帮助,不能歧视,更不能任意给予纪律处分,甚至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对有违纪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说服、教育和帮助;确须给予处分的,学校应当先向未成年学生及其监护人说明理由并听取意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作出处分决定。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的,学生或其父母可以向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由他们进行处理。
⑼ 学校冤枉学生(开除学籍)学校要承担何法律责任
怎么会有这样的老师和土匪有什么不一样的.
你得和你的家长说,让你的家长专找一个律师问属问,然后去找那个学校的校长,最好是上报,让他们丢丢人,什么老师,老师怎么会这样,老师应该想着怎么让学生好才行啊最算学生不听话,那老师就不能好好说吗,不行,不能就这么地了,你得让你的家长给你出面.你自己是不够用的.凭什么就开除了,太不公平了.
⑽ 学校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开除学生,哪些不可以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不可以以任何理由开出任何学生的。同时,回非义务教育阶段答,学校可以自行制定学校的规章管理制度,这个是学校享有的自主管理权,但是这个规章制度是不可以违反国家基本的法律法规,比方说教育法之类的,否则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