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责任的本质属性有哪些
⑴ 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⑵ 法律规范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法律与规范是不一致的。法律的属性
法的本质属性(马克思):物质制约性和阶级意志版性
法的基本特征权
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普遍性
3.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义务一致性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强制性和程序性
⑶ 法律最本质的属性和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观点:最本质的属性和最重要的特征是物质性,一切法律都是由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⑷ 法律有哪些基本属性
法律还抄具有普遍性,法律的规范性是指法律规范是一种一般的、抽象的行为规则,不针对具体事或具体人,而是为人们规定一种行为模式或行为方案,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反复适用。(易出单选)法律的普遍性是指法律规范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对社会全体成员有效,人人必须遵守。
法律具有强制性,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国家强制力包括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国家暴力机关,这些机关的执法活动使法律实施得到直接保障。国家强制力使法律获得了对全社会的普遍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不仅对敌对阶级存在,而且在本阶级内部也存在。当然,并非法律的每一个实施过程都必须借助于国家强制力,国家强制力常常是“备而不用”(单选题)。但是,法律如果失去了国家强制力,就无异于“一纸空文”,也就失去了法的属性。不同性质的国家的法律,其国家强制力具有不同性质和目的。
⑸ 法律的根本属性是什么
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体现国家意志的、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由国家以回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答行为规范。
"阶级性"是法律的本质属性
理想中的法体现的应该不是哪一个国家或阶级的意志,而应是合意或理性 即体现公平和事实
⑹ 法律最基本的属性是那些
简单说,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望采纳!
⑺ 法律最本质的属性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是
法律最本质的属性是阶级性。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最重要的特征是国家意志性。法律的国家意志性是其区别于道德、宗教规约等之根本,也是国家强制力、普遍约束力的根源。
(7)法律责任的本质属性有哪些扩展阅读:
一、法是被提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说明法的阶级性。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总是一定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2、法只能属于统治阶级的。法只能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支配地位的阶级,即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3、法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是通过自己所掌握的国家政权,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不是统治阶级中个人意志的体现,也不应是统治阶级个别或部分(阶级、阶层)意志的体现。
4、法是统治阶级的基本意志的体现。不是全部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要靠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去体现、去贯彻。法不可能包罗万象。它只规定和调整有关统治阶级基本利益的和社会基本制度和主要的社会关系。
5、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的决定,是由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统治阶级所代表的、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1、法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但统治阶级意志本身并不能直接形成为法。由统治阶级的国家制定或认可,才能成为法。
2、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之所以采取国家形态是为了取得普遍遵守的行为规则,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三、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
1、一切行为规则、社会规范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法所具有的强制性是最强的――即不执行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不执行――轻者剥夺权利、重者剥夺生命。
2、国家强制力的物质形态:即一系列的国家执法组织:法院、检察院、监狱、军队、警察等保证实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律
⑻ 法律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⑼ 法的本质属性有哪些
法的来本质属性有:法律是一种自国家意志;表现为法律的国家意志实际就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统治阶级的意志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源于现实的经济关系。可以把它概括为三个层次的属性,即国家意志性,是法的初级本质;阶级意志性,是法的二级本质;物质制约性,是法的终极本质。
⑽ 法律责任的本质是什么
1、道义责任论。它从人的意志自由的假定出发,主张人有自觉行为和行使自由选择的能力,由此推出一个人之所以应负法律责任是因为他违背了正当行为的道德命令,“没有道德上应受惩罚的责任,一般来说不会有正当理由来确立应受惩罚的法律责任”。总体来说就是,对违法者的道义责难就是法律责任的本质所在。
2、社会责任论。它认为社会是一个包括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等各种利益在内的利益互动系统,各种利益的法律表现就是确认权利以及保障权利的措施。法律责任就是由于发生侵害权利的行为而出现的纠错(纠恶)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责任本质上“是以对受侵权利的补救来否定侵权行为,以对受到侵害的利益的加强来限制侵权者的任性,是对合法社会利益系统的保护”。
3、规范责任论。它首先指出法律是指引和评价人们行为的规范,对合乎规范的行为,法律给予肯定的评价、承认及保护;而对不合规范的行为,法律则给予否定的评价。而否定性评价体现在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中。因此,“对行为的否定性规范评价就是法律责任的本质”。
4、法律关系说。该学说主张法律责任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它认为,国家通过授权机关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来制裁违反法律义务的行为,这样违反法律义务的行为人与国家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需由法律规范加以调整,进而在法律规范的约束下,就转化为一种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正是这种法律关系的体现。
5、综合说。该观点主张法律责任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国家对违反法定义务、超越法定权利界限或滥用权利的违法行为所作的法律上的否定性评价和谴责,是国家强制违法者做出一定行为或进制作出一定行为,从而补救受到侵害的合法权益,恢复被破坏的法律关系(社会关系)和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手段”。它认为任何违法行为都是对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和国家确认、保护和发展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侵犯,是不能容许的。因此,法律责任是一种手段,一种否定性的评价和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