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隐形股东承担法律责任吗

隐形股东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时间: 2021-01-15 02:32:05

Ⅰ 什么叫隐形股东他能否依法享有正式股东的权利和义务

隐性股东,就是指投资人实际出资获取了公司的股份,但其名字并没有登记在工商登记的股东名册中。

对于隐性股东是否依法享有正式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与显形的一方,也就是其股权代表人,是否有书面协议(即《股权代持协议》),或有合法证人的口头协议)。如果有这样的协议就受法律保护,享有正是股东的权利和义务。

(1)隐形股东承担法律责任吗扩展阅读:

2018年3月7日,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重点明确了保险公司股东准入、股权结构、资本真实性、穿透监管等方面的规范。

其中,根据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对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将保险公司股东划分为财务Ⅰ类、财务Ⅱ类、战略类、控制类四个类型,并将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由51%降为三分之一。

穿透式监管 解决隐匿关联关系、隐形股东等

《办法》明确投资入股保险公司需使用来源合法的自有资金,投资人不得通过设立持股机构、转让股权预期收益权等方式变相规避自有资金监管规定,并以负面清单的方式,明确了不得入股的资金类型,着力解决资本不实、虚假出资等问题。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办法》在股权结构、资金来源以及实际控制人等方面,对保险公司实施穿透式监管。

强化对投资人背景、资质和关联关系穿透性审查,将一致行动人纳入关联方管理,明确可以对资金来源向上追溯认定,将保险公司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变更纳入备案管理,重点解决隐匿关联关系、隐形股东、违规代持等问题。

同时,《办法》在规定各类股东具体的资格条件和入股资金要求的同时,建立三项负面清单,包括哪些投资人不能投保险,哪些投资人不能“控”保险,以及哪些资金不能投保险等。

同时建立投资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记录投资人违法违规情况,监管部门可根据投资人违法违规情节,限制其五年以上直至终身不得再次投资保险业。

《办法》明确了退出机制,如果保险公司或者股东提供虚假材料或者不实声明,情节严重的,监管部门将依法撤销行政许可,并要求被撤销行政许可的投资人,按照入股价格和每股净资产价格的孰低者退出等。

Ⅱ 隐形股东私自转让股权,是否有效,法律依据

广东方中天律师事务所 张来仪 王、李、陈共同投资设立一有限公司,王占股权40%,李占30%,陈占30%。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某。公司开办并经营三年后,李、陈决定退出,并找到股权承让人张某。王、李、陈、张四人共同签署了一份《股权转让协议》,约定李、陈把二人所持共60%股权转让给张,转让价80万元,签协议时付一半,到工商局办好股东变更登记手续后支付余下一半。张随即以大股东身份进驻公司。他发现公司经营状况与原来设想的有很大差距,而且他开始对王某的人品持怀疑态度,不放心由他担任公司法人代表。张要求在办理股东变更登记时一并办理法人代表从王变更为自己的手续。王以《股权转让协议》中没有约定法人代表变更为由拒绝。张拒不支付余下转让价款给李、陈,并拒绝办理股东变更登记。僵持一段时间。张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定《股权转让协议》无效,李、陈返还其已付的股权转让款40万元。张某说,公司股权转让,却未到工商部门办理股东变更登记手续,因而无效,不受法律保护,李、陈应将已收转让价款返还给我;李、陈认为,《股权转让协议》有效,张已经支付一半转让款,已实际进驻公司,请求返还已付价款无理,相反应继续履行,尽快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把余下价款付给我们。 由此可见,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未办工商变更登记的情况下,私自签定的《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效。王、李、陈、张四人所签《股权转让协议》,是四人达成一致的真实意思表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签署该协议违反当事人真实意愿。按《合同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只有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合同才无效。而法律并无规定公司股权转让,未办工商变更登记的,就无效。而且,股东变更登记只是一种备案登记,并非审批。再者,股东变更登记,必然是在股权转让协议签署之后才能进行,以尚未办理在后方能办理的手续,否定签定在前的合同的效力,于理于法不合。同时,按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股东变更登记手续应当由公司而非股东负责办理,如不及时办理,应由公司并非股东承担过错责任。所以,王、李、陈、张四人所签《股权转让协议》应予执行。张要求返还股权转让款缺乏依据。本案当事人私自签订转让公司股权协议,而又迟迟不到工商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对这种行为应怎样看?对行政部门来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旦查明这种行为,应责令公司限期办理,逾期未办应予罚款处理;对社会公众而言,股权发生转让又不办理股东变更登记,这虽不影响其对股权转让各方当事人及公司的法律约束力,但因未办公示登记,原则上对外不产生法律效力,不能以此对抗第三人。比如本案,他人仍然可以认为公司的股东是王、李、陈三人,并要求他们承担相关责任。

Ⅲ 公司隐形股东的操作流程,是否受法律保护

你好!根据法律规定,如果你想成为股东,正常的情况下,你得受让原股回东的股权,答并在公司其他股东放弃优先受让权的前提下进行。在成为股东之后,还得在工商部门进行相应的股权变更登记。然后,才依法享有相应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但现在你的这种操作方式,显然不利于对你的权益的保障了,你也不会因为你们的这种约定而成为股东。此复!

Ⅳ 隐性股东是否合法。

隐形股东就是指投资人实际出资获取了公司的股份,但其名字并没有内登记在工商容登记的股东名册中。是否依法享有正式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与显形的一方(也就是其股权代表人)是否有书面协议(或有合法证人的口头协议)。如果有就受法律保护,如果没有就比较麻烦。另外资金投入的渠道也最好有据可查,有些投资人钱来路不明,直接用现金就很难保护自己的利益了。 我是非常用心回答的,请加分
e

Ⅳ 公司非法经营隐形股东该不该承担责任

1、刑事责任原则上看谁做出的指令,如果隐名股东直接能够控制公司并做出了需版要承担权法律责任的决定,肯定是跑不掉的;
2、民事责任一般是权利外观,即主要还是以登记股东为责任人,但是如果代持协议中有约定责任,则承担了责任的显名股东可以依据合同找隐名股东赔偿。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得具体一点。

Ⅵ 隐形股东的法律问题

法定代表人肯定依法担责。必须立即与隐名股东洽谈,签署书面合同协议。

Ⅶ 隐形股东和名义股东之间没有签订任何协议和合同,这样隐形股东算不算


您好,暗股也受法律保护。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应当订立一份书面协议写明谁是版出资人权,谁是名义股东,股东的权利由谁享有等问题。

一、暗股股东如果想转变为实际股东,如果是有限公司的,应当由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同意才可以。如果是上市公司,实际出资人(暗股股东)与名义股东直接写个转让协议既可。

二、如果名义股东未经暗股股东的同意而擅自处分股权的,除非第三人知情(知道他是名义股东),否则处分行为有效,因此处分行为(例如转让股权、设定质押、抵押的)给暗股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由名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

也就是说名义股东行使股东权利,但依照名义股东与暗股股东的协议执行,如果违反双方的协议给暗股股东造成损失的,由名义股东承担赔偿对暗股股东的赔偿责任。类似于合同法的合同相对性原则。

热点内容
经济法律法规知识点 发布:2025-10-08 12:40:02 浏览:915
纪委办案法规集 发布:2025-10-08 12:09:10 浏览:505
湟中县司法 发布:2025-10-08 11:15:41 浏览:899
张倩法学 发布:2025-10-08 11:15:40 浏览:387
带拼音道德经 发布:2025-10-08 11:13:00 浏览:773
杭州王律师 发布:2025-10-08 11:12:50 浏览:729
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时间是多久 发布:2025-10-08 11:08:32 浏览:724
此人在法院 发布:2025-10-08 10:57:14 浏览:716
安全类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10-08 10:46:19 浏览:583
中央12法制栏目社会与法全网追踪 发布:2025-10-08 10:45:34 浏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