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范与法律责任的逻辑关系
1. 法律规范、法律行为、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的逻辑关系
法律规范,是指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或者认可的,用以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为规范的一种。它是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的基础,可以说它是连接理论法学和实践法学的桥梁。法学家对于法律规范的理性分析和思考,其本质并非仅仅是用以指导实践,而更重要的要是通过这种研究来加强法律人在法律实践中的论证,推理能力。
通常我们认为法律规范不是实体规范,就是程序规范,这也可以说是法律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比如民法之外有民事诉讼法,刑法之外有刑事诉讼法)这种非此即彼的思考问题方式是非常有害的,它容易造成一种先入为主的意识,容易造成我们视野的狭窄。其实法律规范除了以上两种规范外,还有一种规范,即冲突规范。
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就是法律关系。如企业与职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后,就构成了双方的劳动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权利义务)和法律关系客体三要素构成。
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种社会关系。从实质上看,法律关系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正在于它体现国家的意志。这是因为,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有目的、有意识的建立的。所以,法律关系像法律规范一样必然体现国家的意志。在这个意义上,破坏了法律关系,其实也违背了国家意志。
但法律关系毕竟又不同于法律规范,它是现实的、特定的法律主体所参与的具体社会关系。因此,特定法律主体的意志对于法律关系的建立与实现也有一定的作用。有些法律关系的产生,不仅要通过法律规范所体现的国家意志,而且要通过法律关系参加者的个人意志表示一致(如多数民事法律关系)。也有很多法律关系的产生,往往基于行政命令而产生。总之,每一个具体的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是否要通过它的参加者的意志表示,呈现出复杂的情况,不可一概而论。
2.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什么
法律规则具有内在抄的严密的逻辑结构。法律规则主要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规则中关于适用该规则的条件的规定,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人适用以及在什么情境下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的问题。
包含两个方面:法律规则的适用条件,其内容是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生效,在什么地域生效以及对什么人生效等;行为主体的行为条件,其往往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规定。
(2)法律规范与法律责任的逻辑关系扩展阅读:
法律规范介绍如下:
主体的资格构成(国籍、权利能力、能力、豁免条件等)和主体的情境条件(时间、地点、程序、行为状态)。在立法实践中,可以省略推定(条件)要件,或在其他条款中规定推定(条件)要件,使之简洁明了。
然而,省略并不意味着假设(条件)不存在。假设(条件)可以根据法律规则的内在逻辑,从法律规定的语境中或从某些法律规定的内容中派生出来。
3. 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主要有A行为模式B法律后果C适用条件D法律制裁
答案及解析:应选D
一、法律规范(规则)的逻辑结构
是指法律规范(规则)诸要素的逻辑联结方式,即从逻辑的角度看法律规范(规则)是由哪些部分或要素来组成的,以及这些部分或要素之间是如何联结在一起的。
二、法律规范通常由假定、处理、制裁三个部分构成(通行学说)
1、假定,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适用该法律规范的情况和条件。每一个法律规范都是在一定条件出现的情况下才能适用,而适用这一法律规范的必要条件就称为假定。只有合乎该种条件、出现了该种情况,才能适用该规范。例如《公司法》第11条规定:“设立公司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该法律规范中,“设立公司”就是假定部分,意指这条法律规范是在设立公司时适用。
2、处理,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允许人们做什么、禁止做什么或者要求做什么的部分,实际上即为规定权利、义务的行为规则本身。如上例中关于“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的规定,就是法律规范的处理部分。
3、制裁,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在违反本规范时,将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制裁常常集中表现在一部法律的“法律责任”部分。如《会计法》第43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就是对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行为的制裁。
http://..com/link?url=_Hwi6m6txnGp5q0m9-SjHREADTz29tZ7YxwJG
4. 法律规范,法律事实,法律关系,法律责任这四个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
法律规范来主要包括条件假设,自行为模式和后果归结,
1.条件假设(或称假定)是指法律规范中指出适用法律规范的条件或情况的部分。
2.行为模式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行为规则部分。
3.后果(或称为制裁)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人们在作出符合或者违反规范行为时,会带来什么法律后果的部分。
法律关系:就是法律的权利义务关系。
法律事实:可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 分为事件和行为。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
从概念上会了解到:
1、法律规范,就是由国家立法机构创制的或者经其认可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它是用来判断某一行为正当、合法与否,应受到何种法律制裁的标准和尺度。
2、法律事实会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
3、打破和违背了正常的法律关系,就会承担法律责任。
4、三者的发生顺序是:法律规范、法律事实、法律关系、法律责任。
5.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假定、行为模式、法律后果的说法的普遍性。
个人两个不同的点来理解的:
宪法似乎好像可能应该不具有可诉性,或者说诉讼回程序中不能直接引答用宪法作为法律依据。
条文里已经默示地含有了法律结果的部分,即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在刑事诉讼法中有明确规定。
6.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什么
法律规范(规则)的逻辑结构,指法律规范(规则)诸要素的逻辑联结方式,即从逻辑的角度看法律规范(规则)是由哪些部分或要素来组成的,以及这些部分或要素之间是如何联结在一起的。
法律规范通常由假定、处理、制裁三个部分构成。
假定,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适用该法律规范的情况和条件。每一个法律规范都是在一定条件出现的情况下才能适用,而适用这一法律规范的必要条件就称为假定。只有合乎该种条件、出现了该种情况,才能适用该规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11条规定:“设立公司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该法律规范中,“设立公司”就是假定部分,意指这条法律规范是在设立公司时适用。
处理,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允许人们做什么、禁止做什么或者要求做什么的部分,实际上即为规定权利、义务的行为规则本身。如上例中关于“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的规定,就是法律规范的处理部分。
制裁,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在违反本规范时,将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制裁常常集中表现在一部法律的“法律责任”部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第43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就是对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行为的制裁。
法律规范是一种最发达、最完善的社会规范,它应当具有完整的逻辑结构,这种逻辑结构实际上表现为“如果……,则……;否则……”的公式。假定、处理和制裁即分别体现这三个部分。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上述三个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各种法律文件,就会发现在一条法律条文中把这三个部分都明确表述出来的情况是很少有的。如常常把假定部分省略或没有把假定部分和处理部分明确分开,又或者把制裁部分放到另一条文或另一法律文件中。这是为了使立法简明扼要,从立法技术上所作的处理。因此,绝不能把法律规范同法律条文等同起来。另外,在许多重要规范性法律文件中,除了规范性的规定外,往往还有一些非规范性的规定,这是为了帮助人们准确理解和正确适用该法律文件,它们本身并不是法律规范。
7. 法律规则,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法律规则来指具有形式逻辑性的、自具体规定人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其所对应的法律后果的一种法律规范。
法律行为指具有法律关联性的,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行为。
法律关系指法律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所产生的主体之间的权利及义务关系。
法律责任指主体因违法、违约或并未违法违约但由于法律所具有的相关规定而要承担的不利的法律后果。
由上面的词条可见,法律行为引起法律关系的出现,法律关系的出现就代表着相关的权利义务的出现,同时法律规则明确了这些权利义务对应的法律后果。如果主体都按照法律规则履行了法律义务或者享受了法律权利就没有法律责任,反之则有法律责任。
8.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
题目: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
A、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B、法律规范的制定形式
C、法律规范的经济基础
D、法律规范有哪些部分构成
答案及解析:应选D
一、法律规范(规则)的逻辑结构
是指法律规范(规则)诸要素的逻辑联结方式,即从逻辑的角度看法律规范(规则)是由哪些部分或要素来组成的,以及这些部分或要素之间是如何联结在一起的。
二、法律规范通常由假定、处理、制裁三个部分构成(通行学说)
1、假定,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适用该法律规范的情况和条件。每一个法律规范都是在一定条件出现的情况下才能适用,而适用这一法律规范的必要条件就称为假定。只有合乎该种条件、出现了该种情况,才能适用该规范。例如《公司法》第11条规定:“设立公司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该法律规范中,“设立公司”就是假定部分,意指这条法律规范是在设立公司时适用。
2、处理,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允许人们做什么、禁止做什么或者要求做什么的部分,实际上即为规定权利、义务的行为规则本身。如上例中关于“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的规定,就是法律规范的处理部分。
3、制裁,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在违反本规范时,将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制裁常常集中表现在一部法律的“法律责任”部分。如《会计法》第43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就是对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行为的制裁。
三、准确理解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一种最发达、最完善的社会规范,它应当具有完整的逻辑结构,这种逻辑结构实际上表现为“如果……,则……;否则……”的公式。假定、处理和制裁即分别体现这三个部分。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上述三个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各种法律文件,就会发现在一条法律条文中把这三个部分都明确表述出来的情况是很少有的。如常常把假定部分省略或没有把假定部分和处理部分明确分开,又或者把制裁部分放到另一条文或另一法律文件中。这是为了使立法简明扼要,从立法技术上所作的处理。因此,绝不能把法律规范同法律条文等同起来。
另外,在许多重要规范性法律文件中,除了规范性的规定外,往往还有一些非规范性的规定,这是为了帮助人们准确理解和正确适用该法律文件,它们本身并不是法律规范。
9. 法律规范,法律行为,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的逻辑关系
其实,你问的问题已经属于法理学的范畴了。
法律规范,就是由国家立法机构回创制的或者经其答认可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它是用来判断某一行为正当、合法与否,应受到何种法律制裁的标准和尺度。法律规范规定了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标准,或是赋予某一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指示、规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法律行为,是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它包括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事实行为)、积极行为(作为)与消极行为(不作为)。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法律行为,譬如见义勇为、施舍救济等等都属于道德行为;国防、外交等属于国家行为;宗教仪式等是宗教行为。
法律关系,是因行为人一定的法律行为而产生的行为人和相对人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责任,是因行为人的法律行为侵犯一定的法律关系,违反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不利后果。
10. 法律规则,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法律规范约束法律行为,但法律行为包含法律规范。法律规范和法律行为都可造成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法律行为可直接导致法律责任的产生,也可以通过形成一定法律关系之后产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