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微信传谣多少法律责任

微信传谣多少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1-15 18:28:42

A. 我在微信传谣 发现后 知道错了该怎么办

在微信传谣发现后知道错了,就应该马上辟谣,将你的错误认识告诉大家,现专在网上消息属很多,有对的也有错的,有些信息你想转发给朋友一定加以分析再转发,有些错误的的信息我们转发了就成了传谣者,因此我转发时一定证实了再转发,要不犯了大错还不知道。

B. 在微信造谣传谣是否负法律责任

根据现行刑法第291条第二款的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版网络权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的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293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293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C. 在微信造谣传谣是不是负法律责任

是啊,转发500次,浏览5000次,就构成犯罪了

D. 怎样举报微信谣言

在好友来的“详细资料”自页面中点击右上角的功能键->“举报”即可。

举报陌生人:请点击陌生人头像进入资料界面->点击下方的“举报”即可。

在微信“摇一摇”页面->点击头像,进入个人资料页面->举报->选择举报原因,进行举报即可。

进入朋友圈->在朋友圈动态中,点击需要举报的好友头像->点击需要举报的照片->右上角功能键->投诉->选择举报原因,进行举报即可。(或长按朋友圈内容也可进行举报)

请在需要举报的微信群中点击右上角群图标,在打开的页面下方选择“举报群”,即可举报该群。

E. 4万余微信公众号因传谣被处罚是怎么回事

在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披露,近半年微信平台处罚公内众容号约4.5万个,微信公众平台辟谣中心累计科普3.4亿次。

微信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社交工具,给人们带来很大方便的同时,许多谣言也在上面传播。



此外,辟谣中心还引进了权威的第三方辟谣机构,对平台中传播的谣言进行辟谣。

微信方面称,平台将持续整治谣言信息,欢迎用户对谣言投诉,也欢迎用户通过浏览辟谣科普文章了解真相,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

F. 微信传谣的都是什么人

微信传谣的都是一些无聊的人。
微信已经成为很多人交流和版传递信息的工具权。不少人认为,微信主要针对的是自己的朋友圈,即使出现虚假消息,应该也不会被认定为制造或传播谣言。但据公安厅相关人士介绍,微信也是网上的“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传播未经证实的谣言、虚假信息,也属违法。一旦侵犯了他人的权益或是扰乱社会秩序等,都要被追究责任。
在网络活动中,我们要坚守法律法规底线,坚决抵制制造和传播谣言行为,对于制造、传播谣言,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交给法律处置。

G. 微信公从平台怎样解除涉嫌造谣或传谣的方法

得在辟谣中心申诉吧~

H. 我投诉了微信群内得某个人传谣,这个群会被封吗还是只惩罚某个人

我觉得是惩戒某个人,而不是封群。不能因为一个人打击一大片。

I. 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传播谣言要负什么责任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从而为诽谤罪设定了非常严格的量化的入罪标准。

也就是说在微信、微博或者其他社交软件上传播诽谤他人的消息,当点击量与转发次数超过一定数量时,就会被认定为诽谤罪。根据我国《刑法》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在现行刑法第291条中增加了一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资料:

光凭法条的原文想必不少人还是对此没有一个直观的概念,以下例子帮助大家理解这条新增法条的主要内容 。

例:某网民为了增加自己微信公众号的点击量,故意编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消息,并大肆在微信朋友圈上传播,造成该地区人们出现恐慌,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该网民为了谋取个人利益,编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假消息,符合法条中所述“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然后其又在微信上大肆传播,满足“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这两个行为已经具有构成犯罪的主观条件,再加之其传播的消息造成了该地区人们的恐慌,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满足“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该网民已经构成了犯罪,将受到相关的处罚。

严厉打击各类网络谣言行为的同时,警方希望广大网民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增强自律意识、法律意识,规范网络言行,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为社会营造一个和谐、文明、清朗的网络环境。

J. 在网上散布谣言被转多少次构成犯罪

同一谣言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评论二百次以上的可被定为侮辱罪、诽谤罪,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可根据刑法处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10)微信传谣多少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散布谣言行政责任:

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热点内容
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执行局 发布:2025-10-08 08:09:21 浏览:320
法院人带走 发布:2025-10-08 08:05:37 浏览:407
罗翔将刑法 发布:2025-10-08 07:53:06 浏览:404
道德领域的教育 发布:2025-10-08 07:31:16 浏览:935
签署台湾立法 发布:2025-10-08 07:30:32 浏览:366
收购上市公司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08 07:04:47 浏览:170
合同法保险合同 发布:2025-10-08 06:50:08 浏览:29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第六十五条 发布:2025-10-08 06:48:31 浏览:436
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是 发布:2025-10-08 06:42:46 浏览:615
中土公司法律部李 发布:2025-10-08 06:22:44 浏览: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