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票据法律责任
① 涉外票据的背书,承兑,付款,保证行为,适用什么法律
背书是一种票据行为,是票据权利转移的重要方式。 背书从按目的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转让背书,即以转让票据权利为目的的背书,二是非转让背书,即以设立委托收款或票据质押为目的的背书。 商业汇票均可以背书转让,背书人以背书转让汇票后,即承担保证其后手付款的责任。背书人在汇票得不到付款时,应当向持票人清偿(一)被拒绝付款的汇票金额;(二)汇票金额自到期日或者提示付款日起至清偿日止,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计算的利息;(三)取得有关拒绝证明和发出通知书的费用。 背书是一种要式形为,背书必须记载下列事项: (一)被背书人名称; (二)背书人签章。 未记载上述事项之一的,背书无效。 背书时应当记载背书日期,未记载背书日期的,视为在汇票到期日前背书。 背书记载"委托收款"字样,被背书人有权利代背书人行使被委托的汇票权利。但是,被背书人不得再以背书转让汇票权利。 汇票可以设定质押。质押时应当以背书记载"质押"字样。被背书人依法实现其质权时,可以行使汇票权利。 票据出票人在票据正面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票据不得转让(丧失流通性)。其直接后手再背书转让的,出票人对其直接后手的被背书人不承担保证责任,对被背书人提示付款或委托收款的票据,银行不予以受理。 票据背书人在票据背书人栏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其后手再背书转让的,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背书人对其后手的被背书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银行本票仅限于在其票据交换区域内背书转让。 背书不得附有条件。背书时附有条件的,所附条件不具有票据上的效力。将汇票的一部分转让的背书或者将汇票金额分别转让给二人以上的背书背书无效。 汇票被拒绝付款或超过提示付款期限的,不得再背书转让,背书转让的,背书人应当承担票据责任。 背书应当记载在票据的背面或者粘单上,而不得记载在票据的正面。背书栏不敷背书的,可以使用统一格式的粘单,粘附于票据凭证上规定的粘接处。粘单上的第一记载人,应当在票据和粘单粘贴处签章。如果背书记载在票据的正面,背书无效。因为背书记载在票据正面,将无法确定背书人的签章究竟是背书行为,还是承兑行为,还是保证行为,因而也不能确认该签章的效力。
② 涉外票据法律适用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您好!主要有以下原则:
1. 国际条约优先原则;
2. 国际惯例补缺原则;
3. 票据债务人的行为专能力, 适用其属本国法或者行为地法原则;
4. 票据行为方式,适用行为地法;
5. 票据追索权的行使期限, 适用出票地法律;
6. 票据的提示期限, 有关拒绝证明的方式,出具拒绝证明的期限,适用付款地法律;
7. 请求保全票据权利的程序, 适用付款地法律;
8. 票据形式的有效性适用出票地或付款地法律。
如能进一步提出更加详细的信息,则可提供更为准确的法律意见。
③ 涉外票据的背书,承兑,付款,保证行为,适用什么法律
涉外票据的具体法律适用
(1)票据当事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票据行为能力是票据行为能否有效成立的实质要件,但由于各国立法对自然人的行为能力规定不尽相同,因此在票据当事人行为能力的判断上,可能会发生冲突。我国《票据法》规定,票据债务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适用本国法律。②但同时规定,依照其本国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而依照行为地法律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适用行为地法律。③可见,我国的现行票据立法采取的是以属人主义为原则,以行为地法主义为例外的折衷主义立法体例。如此规定体现了票据法鼓励商事交易与保障票据流通的立法精神。
(2)票据行为的方式及效力的法律适用。票据是严格的要式证券,各国票据立法都对票据行为规定了严格的形式要件,票据行为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而为票据行为,就会导致票据行为无效。但在这个问题上,同样存在法律冲突之问题。我国《票据法》规定,汇票、本票出票时的记载事项,适用出票地法律。④支票出票时的记载事项,适用出票地法律,经当事人协议,也可以适用付款地法律。⑤票据的背书、承兑、付款和保证行为,适用行为地法律。⑥可见,我国现行票据立法对此采取的立法模式较为特殊,一是将汇票、本票和支票分别加以规定,肢解开来适用不同的准据法,二是采取了国际上通行的行为地法之适用规则,三是以出票地为主,以付款地为补充。
(3)票据权利的行使及保全的法律适用。票据权利的行使和保全同样也会存在适用法律上的冲突。根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在票据权利行使方面,票据追索权的行使期限,适用出票地法律。①在票据权利的保全方面,票据的提示期限、有关拒绝证明的方式、出具拒绝证明的期限,适用付款地法律。②在这一点上,与日内瓦统一票据法以及大陆法系国家规定相同。在票据权利救济方面,票据丧失后时,失票人请求保全票据权利的程序,适用付款地法律。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