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生法律知识问答

民生法律知识问答

发布时间: 2021-01-16 06:43:34

1. 跪求!2010年中考文综热点试题!急!!!

热点专题一:注重改善民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热点聚焦:

两会民生话题、医疗、住房等

二、知识链接:

①初级阶段国情和主要矛盾 ②小康特点 ③ “三个代表” ④科学发展观 ⑤共富 ⑥全面小康 ⑦社会公平 ⑧社会稳定 ⑨和谐社会

三、中考演练:

1、国家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共同说明了什么?

国家重视改善民生,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改善民生体现了课本中的哪些观点?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③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⑤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等。

3、从不同角度谈谈为什么要改善民生?(改善民生的意义?有利于……,见楷体字部分)

①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只有改善民生,才能解决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②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只有改善民生,才能维护人民利益;

③是实践“三个代表”、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只有改善民生,才能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是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只有改善民生,才能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

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理想的需要。只有改善民生,才能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全面小康。

⑥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只有改善民生,才能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4、怎样改善民生?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③优先发展教育,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⑤实施再就业培训,增加就业岗位;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5、列举你所关注的民生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民生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问题;入学难、上学贵的教育问题;住房问题;就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

根本原因: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6、列举我国近年来为解决民生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取消农业税、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等。任选一个谈谈这样做的意义?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有利于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利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

7、列举近年来我国政府保障民生的法律。《食品安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谈谈颁布这些法律的必要性。①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②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④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8、怎样走科学发展之路,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快速发展?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⑤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9、河北省 “三年大变样”的意义?有利于推进我省城镇化建设进程,提升我省城市的竞争力,改善人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热点专题二、:破解“三农”难题,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一、热点聚焦:

中央一号文件、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决议

二、知识链接:

①初级阶段国情 ②主要矛盾 ③小康特点 ④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 ⑤实现共同富裕 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⑦维护社会公平 ⑧维护社会稳定 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中考演练:

1、党中央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说明了什么?党非常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义?有利于……同第3题楷体字部分。

3、从不同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为什么连续出台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①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农业科技水平、农民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城乡发展不平衡。

②是实践“三个代表”、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只有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才能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③是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只有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才能发展农村的生产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

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理想的需要。只有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才能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并最终实现全国的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

⑤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只有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才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4、怎样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经济: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的生产力 ②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如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 ③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如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④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 ⑤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政治:①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②加强农村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文化: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②发展农村的科技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如实行两免一补,兴办农民课堂等; ③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 ④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社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如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和新农合制度等

生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5、怎样才能加快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见上题 经济①②③④+文化②

6、近日全国上下掀起了兴办“农民课堂”的高潮,这是一种新的基层文化建设,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又一举措。从科技、教育重要性的角度谈谈为什么要兴办“农民课堂”?①(重要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教育是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 ②(意义)兴办“农民课堂”,有利于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致富能力;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7、请你谈谈对“家电下乡”政策的认识。①家电下乡是一项惠农政策 ②(意义)家电下乡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广大农民的消费积极性,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8、出台惠农政策有何意义?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等。

9、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个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这些目标提出的国情依据是什么?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农业科技水平、农民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②城乡发展不平衡 ③农民的文化生活不丰富,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不高 ④农民社会保障化程度低。

历史角度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以新的理论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的有益措施有哪些?基本经验有哪些?

有益措施:①1950-1952年,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从而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从1953-1956年,为克服农业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实行了农业合作化,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③1978年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④2006年取消农业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基本经验:①制定政策一定要从国情出发,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②遵循客观规律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热点专题三:世博会即将开幕,中华文化展现无穷魅力

一、热点聚焦:

世博会

二、知识链接:(略)

三、中考演练:

1、我国能成功举办北京世博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①党的正确领导 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③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④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志愿者的无私奉献 ⑤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支持与配合 ⑥中华文化具有恒久魅力

2、成功举办世博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①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②有利于进一步树立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③有利于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④有利于促进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⑤有利于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⑥有利于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3、在吴桥杂技节、亚洲艺术节上,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风情与文化交相辉映说明了什么?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②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和谐发展的局面。

4、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和中华文化?

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我们应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吸收和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

对待中华文化的态度:①我们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②我们还应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5、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九128)(它们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6、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尽管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我国潜力巨大,前景光明,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九129)

7、我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的作用?

经济方面:我国是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政治方面: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文化方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以上几方面共同说明我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构建和谐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九130)

热点专题四: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一、热点聚焦:

手机网络扫黄

二、知识链接:(略)

三、中考演练:

1、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八上97)

2、为什么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①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②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③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生命健康权容易受到不法侵害。(八上97)

3、法律规定:①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权。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禁止非法搜身、拘禁。 ②公民享有人格尊严。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非法侵犯,

③公民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4、怎样维护公民的××权? (八上)

①增强保护××权的法律意识;

②当××权受到非法侵害时,要依法维权(途径:可与侵害人协商解决,也可向法院起诉);

③爱护、尊重他人的××权;

生命健康权:+④珍爱生命,维护健康;提高安全意识,远离危险;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技能;

5、保护受教育权的法律: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七上41)

6、观点:

①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七上41)

②我们要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七上43)

7、为什么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七上42)

权利: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掌握知识、增长才干,丰富和完善自己;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享受现代文明;才能改变命运。对于个人来说,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

义务:我国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基础在教育。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未来,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对于国家来说,受教育是公民的义务。

8、公民的受教育权有哪些保障?法律保障、物质保障、师资保障(七上44)

9、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七上44)

10、中学生怎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七上44)

①按时入学;②接受规定年限的教育;③努力学习,尊敬师长,遵守法律和校规校纪;

④争取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⑤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1、公民怎样维护受教育权?

通过诉讼、非诉讼手段维权。①与当事人协商解决;②向家长(老师)寻求帮助;③向教育行政部门反映;④向法院起诉。(七上45)

12、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发明权、发现权等。(八上P113)

13、法律规定:公民享有智力成果权,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

14、怎样保护智力成果权?见人身权利第6题(八上114)

15、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①人身、财产安全权②知悉真实情况权③自主选择权④公平交易权 ⑤依法求偿权(八上P117)

16、消费者的维权途径(方法)?

①与经营者直接协商;②请求消协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⑤向法院起诉(八上119)

17、如何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如何打造质量安全年?)

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生产者销售者:按照公平、平等、诚信的原则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消费者:增强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辨别真伪的能力,发现制假售假行为及时举报,遵守市场秩序,依法公平交易。(八上118)

热点专题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热点聚焦:

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天河一号

二、知识链接:(略)

三、中考演练:

1、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①(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越来越成为提高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②(现状)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③(意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九78-82)

2、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国家: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发展科技、教育奠定物质基础 ②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 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④加强对外科技、教育交流与合作 ⑤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⑥完善科技奖励制度,重奖科技人才 个人:见万能答案1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设立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理论依据?①科技的地位 ②教育的地位(见第1题地位) ③我国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基础在教育 ④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⑤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⑥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

4、科技、教育、人才的关系?①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 ②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 ③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九79)

5、为什么要重视科技创新?(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地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的本质是创新,科技的发展靠创新,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现状)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③(意义)只有重视科技创新,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赶超发达国家;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九P83)

6、怎样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家:①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 ②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基础 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不断创新 ④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⑤完善科技奖励制度,重奖科技创新人才

个人:①善于观察,展开想像 ②培养好奇心和求异思维 ③积累知识,勇于实践 ④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转变学习方式,进行创造性学习。

热点专题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一、热点聚焦:

希腊、欧元区信任危机等金融危机的话题

二、知识链接:(略)

三、中考演练:

1、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原因):①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②合作既有助于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弥补个人知识的不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我们形成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 ③善于合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④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八上61)

2、如何正确看待竞争? ①竞争既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详见第2题。②竞争也有不利的一面。它可能使某些获胜者滋长骄傲情绪,某些失败者产生自卑感;可能引起人们的过度紧张和焦虑;可能使人产生嫉妒心理,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影响个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3、怎样竞争?树立健康的竞争意识,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去进行竞争,在竞争过程中相互激励、共同提高。(八上68)

4、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与合作既对立又统一,在合作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有合作,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八上67)

5、如何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我们应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要敢于竞争,又要善于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最终实现双赢。(八上68)

6、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九126)

7、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基础

8、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九128)(它们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9、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尽管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薪洗蟛罹啵

热点内容
中土公司法律部李 发布:2025-10-08 06:22:44 浏览:359
法院受案标准 发布:2025-10-08 06:02:43 浏览:718
社会与法频道电话号 发布:2025-10-08 05:42:37 浏览:701
律师做的遗嘱法律效力 发布:2025-10-08 05:33:40 浏览:616
韶关市劳动法孕妇 发布:2025-10-08 04:58:38 浏览:750
上海社科院民商法复试 发布:2025-10-08 04:57:13 浏览:535
形事诉讼法解释 发布:2025-10-08 04:39:22 浏览:522
杭州李平律师 发布:2025-10-08 04:37:47 浏览:474
法院当庭宣判吗 发布:2025-10-08 04:36:17 浏览:57
海淀法院位置 发布:2025-10-08 04:36:16 浏览: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