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规定民事责任年龄

法律规定民事责任年龄

发布时间: 2021-01-18 09:09:41

法律责任年龄是什么

年龄与法律责任(主要关注1和4,刑事、民事责任年龄): 法律责任年龄就是可以承担法律责任的合适年龄,分4类。 1、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采取了四分法:(1)绝对无刑事责任年龄,即不满14周岁的人,对任何犯罪都不负刑事责任。(2)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除上述罪名外,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但要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3)减轻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6周岁的,犯任何罪,都必须负刑事责任。但犯罪时未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2、法定劳动年龄除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部门外,均不能使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劳动,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安排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3、法定结婚年龄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少数民族地区可适当放宽。 4、法定民事行为能力年龄《民法通则》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民事行为,为无效民事行为,没有法律效力,一切民事活动只能由他的法定代理人负责。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年满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取得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一切权利和义务。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5、道路交通限制年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未满12周岁的儿童属于限制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公路上骑自行车发生交通事故,其监护人承担疏于监护的民事责任。 希望有所参考意义。

② 民事法律年龄与刑事法律年龄的区别是什么

18岁是正式成年的年龄。但对于刑事和民事责任,并非18岁前完全不必负。
有关规定是: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
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称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才应当负刑事责任,称不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3、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注意: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
我国《民法》规定:
第十一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二条: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③ 多少岁算承担法律责任

1、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民事责任:没有年龄限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3、行政责任:不满14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3)法律规定民事责任年龄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之一: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二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

【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具体规定:

1、已满 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2、己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14周岁—16周岁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3、不满14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实施犯罪时的年龄,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过了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为已满周岁。

6、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7、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对犯罪时的年龄没有查清,而又关系到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和判处何种刑罚的公诉案件,应当退回检察院补充侦查。

8、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及死缓。

9、已满75岁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④ 我国法律规定多大才负法律责任民事和刑事责任年龄一样吗

不一样。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1、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2、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3、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发生以上情况时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而《民法通则》对公民进行民事活动的年龄给予了规定,也就是对承担民事责任的年龄加以了规定:1、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3、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4、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另外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刑法》则对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加以了规定: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另外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民法通则》
第十一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二条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第十三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一百零六条 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刑法》
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十八条【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⑤ 民事责任年龄划分如何规定

按《民法通则》 其中第19条的规定:
1.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4.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民事行为能力特征为:
1.由国家通过法律确认和赋予,不由民事主体的主观意志决定。法律确认一个人有民事行为能力,就承认他有资格进行民事法律行为。
2.民事主体对其民事活动的法律后果负责的资格。只有具备这种资格的主体实施的民事行为才有效,才能对其不法行为承担责任,否则,实施的民事行为不能发生法律效力。
3.民事主体独立地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有民事行为能力就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并通过民事行为为自己或他人取得权利和设定义务。民事行为能力依民事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拓展资料:
所谓民事行为能力,就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独立的行为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有民事权利能力而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要想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就只能通过他人代理。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三种情况: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法人的行为能力由法人的机关或代表行驶。

⑥ 我国民事,刑事责任年龄是怎样规定的

完全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为16周岁,14周岁至16周岁的人犯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版致人死亡,抢劫,强奸,防权火,投放危险物质,爆炸,贩卖毒品罪这八种罪的,承担相应刑事责任。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应当减轻刑罚,而且不使用死刑。完全民事责任年龄,起点为18岁。10至14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从事与其年龄心智相当的民事法律行为。其中有一个特殊的年龄点,为16岁,如果年满16岁,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⑦ 限制民事责任年龄是多少岁

1、2017年10月1日实行的民法抄总则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2、民法通则20条,10周岁以上的为成年人未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3、根据上述规定,现在10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10月1日以后是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⑧ 法律对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年龄规定是什么

一、民事责任

《民法总则》第17、18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三、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相对于行政主体来说的,不存在对年龄的规定问题。

对行政主体来说,其责任能力的确认没有特殊的要求,只要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是被法律、法规授权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就行;而对行政相对人中的公民而言,法定责任能力的认定,必须是达到法定的年龄、具有正常的智力等,否则即使有行政违法行为存在也不能追究行政责任。

(8)法律规定民事责任年龄扩展阅读

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主要区别

一、民事责任的性质主要为财产责任。大多基于民事法律关系设立,双方是平等民事主体。

二、行政责任本质上为一种政治责任。 其性质是行政违规或违反行政纪律,还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只能在行政上对法律责任和纪律责任进行调查。

三、刑事责任指依法对刑事司法机关的刑事司法和刑事判决进行刑事评估和谴责。 这是一种犯罪行为。

热点内容
劳动法的各项规定 发布:2025-10-07 17:55:31 浏览:44
陕西省森林管理条例 发布:2025-10-07 17:46:54 浏览:700
护士条例实施时间 发布:2025-10-07 17:45:51 浏览:309
披着道德 发布:2025-10-07 17:44:11 浏览:420
婚姻法宣告死亡 发布:2025-10-07 17:37:33 浏览:7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案例解读本6 发布:2025-10-07 17:00:25 浏览:960
依法治国案例分析 发布:2025-10-07 16:59:29 浏览:417
民法总论郑云瑞pdf 发布:2025-10-07 16:59:14 浏览:602
新的婚姻法八条规定 发布:2025-10-07 16:52:47 浏览:935
反射区条例 发布:2025-10-07 16:41:44 浏览: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