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根据档案法律法规的规定档案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追究方式有

根据档案法律法规的规定档案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追究方式有

发布时间: 2021-01-18 18:44:39

Ⅰ 安全生产法律责任的形式中,什么责任在追究法律责任中运用的最多

按类型分为行抄政责任、刑袭事责任、民事责任,其中行政处罚项最多;
行政责任处罚包括罚款、警告、降职、撤职、责令整改、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责令停产、关停等,其中罚款最多;
刑事责任要根据刑法来执行,主要是刑事拘留、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民事责任主要是赔偿,当然可能会和刑事责任一并执行。

Ⅱ 如何追究档案管理中的刑事责任

如何追究档案管理中的刑事责任

文章作者:徐迎晨 汪长泰

【源自网络】

今年公布施行的《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与《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一起,构成了档案管理行政违法违纪行为追究行政责任的系统法规依据。然而在档案管理中发生了比追究行政责任更加严重的违法行为,可能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如何适用具体法律呢?1996年修订的《档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条规定可以说是空白罪状,没有具体说明某一具体犯罪的构成特征。如果要确定某种具体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何构成犯罪,触犯何种罪名,应当追究何种刑事责任,还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法律,运用刑法学理论知识,紧扣刑法条文规定,对具体违法行为作具体分析研究。


可能构成犯罪的具体违法行为是发生在档案管理、利用和公布工作中的。现行《档案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有9种行为可能会构成犯罪。这9种具体行为可能发生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进行管理、监督和指导的工作之中,也可能发生在各级各类档案馆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档案的工作中。发生了以上具体的违法违纪行为,先要追究行政责任,只有这些违法行为达到了严重后果,才有可能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档案管理中的具体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确立的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结合《档案法》来说,要对档案管理中的具体违法行为定罪处刑,必须要有法律明确规定该行为为犯罪,什么样的具体行为构成犯罪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具体行为构成什么具体犯罪也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对法律中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规定犯罪的法律必须是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通过对《刑法》分则全部条文的梳理,发现违反《档案法》规定直接指向适用刑法分则的条款,只有《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条规定的两款。第一款罪名为: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犯罪对象为国家所有的档案,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二款罪名为:擅自出卖、转让国有档案罪,犯罪对象为国家所有的档案,行为是违反《档案法》的擅自出卖、转让行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那么,是不是说违反《档案法》规定的行为只有这一种构成犯罪,其他违反《档案法》的行为,无论情节和后果多么严重,都不构成犯罪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档案管理中发生的具体违法行为,违反了其他法律规定的有关犯罪规定,也是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的。


档案管理中具体违法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守国家秘密法》)的具体规定,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律保护的对象既包括珍贵文物,也包括国有馆藏文物。这两类保护的对象,在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中有大量收藏、保管,如果在保管、利用过程中,这些档案被损毁、流失,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就可能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条规定,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的档案中,仍然有大量涉及国防、外交、国家安全等国家重大利益的档案处于秘密状况,不能向社会开放。这些档案虽然藏于档案馆,但属于国家秘密,受到《保守国家秘密法》的保护。如果这些档案在保管、利用中被泄露、损毁,违反了《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就可能构成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述档案管理中发生的各种具体违法行为,违反了《档案法》《文物保护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的具体规定,是否构成犯罪必须适用《刑法》的标准来衡量,追究刑事责任也必须要依照《刑法》具体条款来确定。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确定某种具体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依法应当受到何种刑罚处罚,都必须以《刑法》为依据,以《刑法》为准则。要综合适用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的具体规范,从分析犯罪构成入手,分别分析犯罪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从刑法分则中确定构成何种具体犯罪,触犯何种具体罪名,应当受到何种刑罚处罚。


档案违法行为违反了《文物保护法》规定,从而适用刑法分则的条款,具体涉及以下6个条款,包括《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二款,罪名为:走私文物罪,犯罪对象为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罪名为:故意损毁文物罪,犯罪对象为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全国重点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第三款,罪名为:过失损毁文物罪;《刑法》第三百二十五条,罪名为: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属单位犯罪,既要处罚单位,也要处罚个人;《刑法》第三百二十七条,罪名为:非法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罪,犯罪对象为国家保护的文物藏品,属单位犯罪,对单位处罚金,对直接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第四百一十九条,罪名为: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犯罪对象为珍贵文物。


档案违法行为违反了《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从而适用刑法分则条款,具体涉及两个条款,包括《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罪名为: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犯罪对象为国家秘密或者情报;《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罪名为: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犯罪对象为国家秘密,行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故意或过失泄露行为。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3年9月27日 总第2515期 第二版

Ⅲ 国家实行什么制度,依照安全生产发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

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就是依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的一种制度。
一、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其直接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造成这些直接原因的原因,即事故的间接原因,则大多是因为违反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技术规程、规范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生产经营活动的作业场所不符合保证安全生产的规定;设施、设备、工具、器材不符合安全标准,存在缺陷;未按规定配备安全防护用品;未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职工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劳动组织不合理;管理人员违章指挥;职工违章冒险作业等。鉴于生产安全事故对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对因人为原因造成的责任事故,必须依法追究责任者的法律责任,以示警戒和教育。为此,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对生产安全事故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二、对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依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者,由有关主管机关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行政责任”,是指有违反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所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行政责任一般分为两类,即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行政处分”是对国家工作人员及由国家机关委派到企业事业单位任职的人员的违法行为,由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机关所给予的一种制裁性处理。按照行政监察法及国务院的有关规定,行政处分的种类包括警告、记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等。
“行政处罚”,是对有行政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的行政制裁。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财物、责令停止生产或停业营业、吊销营业执照等。
依照安全生产法第七十三条和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在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中,必须实事求是地查明事故的性质和责任。对确定为责任事故的,既要查清事故单位责任者的责任,也要查清对安全生产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是否有违法审批或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责任。对尚未构成犯罪的事故责任者,按照安全生产法“法律责任”一章中的有关规定,根据不同情节,分别给予包括降级、撤职、开除等在内的行政处分,或给予罚款等行政处罚。

Ⅳ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法律责任方式有哪几种,各自的定义

安全生产法的法律责任方式有三种:

1、民事责任,因违法生产造成人身损害赔偿的,承担民事责任;

2、行政责任,未按照安全生产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生产造成人身、财产损失的,安全主管部门将会对单位及主管人员进行行政处罚;

3、刑事责任,因违规生产造成重大事故的,将会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4)根据档案法律法规的规定档案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追究方式有扩展阅读:

相关条例

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

第五十三条 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八十七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予以批准或者验收通过的;

(二)发现未依法取得批准、验收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予取缔或者不依法予以处理的;

(三)对已经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不撤销原批准或者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四)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不依法及时处理的。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前款规定以外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九条 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三十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四十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八十的罚款。

Ⅳ 违反档案法律规定,构成犯罪的,需要追究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条的规定,抢夺、窃取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违反《档案法》的规定,擅自出卖、转让国家所有的档案,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Ⅵ 根据我国《会计法》规定,应当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的行为有哪些

根据我国《会来计法》的规定自,下列各项中。应当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的行为有:

1.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档案;
2.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3.隐匿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
4.在法定会计账簿之外私设会计账簿。

Ⅶ 根据档案法律法规的规定,档案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追究方式有哪些

Ⅷ 法律责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法律责任根据不同种情,分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责任行为违反的法律性质,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违宪责任;

2、根据主观过错在法律责任中的地位,分为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

3、按照行为主体的名义,分为职务责任、个人责任。

法律责任的特征为:

1、法律责任是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包括违约等)而形成的法律后果,以法律义务存在为前提;

2、法律责任即承担不利的后果;

3、法律责任的认定和追究,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定程序进行;

4、法律责任的实现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

(8)根据档案法律法规的规定档案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追究方式有扩展阅读: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构成法律责任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或必须符合的标准,它是国家机关要求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时进行分析、判断的标准。

根据违法行为的一般特点,我们把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概括为: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五个方面。

1、主体。法律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者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责任主体不完全等同于违法主体。

2、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所规定的义务、超越权利的界限行使权利以及侵权行为的总称,一般认为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

3、损害事实。损害事实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对人身、对财产、对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损失和伤害。

4、主观过错。过错即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故意或者过失。

5、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因果关系的特殊形式。

参考资料:网络—法律责任

热点内容
深圳法官3亿现金 发布:2025-10-07 16:10:55 浏览:777
干部人事档案条例 发布:2025-10-07 16:07:00 浏览:188
民间借钱条例 发布:2025-10-07 15:56:51 浏览:296
新东方刑法张晶 发布:2025-10-07 15:56:51 浏览:536
恩平法院 发布:2025-10-07 15:45:54 浏览:608
民诉再审法院 发布:2025-10-07 15:37:21 浏览:67
法学专业移民 发布:2025-10-07 15:36:23 浏览:351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精品课程 发布:2025-10-07 15:25:03 浏览:355
劳动合同法上下班时间 发布:2025-10-07 15:25:00 浏览:646
济宁法律援助中心律师电话 发布:2025-10-07 15:21:47 浏览:470